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楚汉争鼎 > 分节阅读 279

分节阅读 279(2 / 2)

“娘,那咱们去淮南吧。”奶声奶气的声音道:“咱们去帮阿爹打坏蛋,好吗”

母子俩正说话间,一位姿容秀丽的花信少妇袅袅婷婷地来到了马车前,隔着车帘对里面说道:“小姐,柳记的豆浆也卖完了,小婢再去前面的曹记看看。”自从项庄发明了豆腐,豆浆便迅速流行了开来,现在已经成为楚地最流行的早点了。

“算了小青,不吃了。”马车里轻柔的声音道:“我们回府。”

“啊,不吃了”花信少妇明显有些错愕,不过还是点点头,一边扭腰坐上了车辕,一边对赶车的老头道:“福伯,回府。”

街头巷尾流言四起,留在秭陵监国的太子项政也被惊动了。

兹体事大,项政不敢专断专行,更加不敢等闲视之,当下派人将令尹项他、廷尉项期连夜召进王宫问策。

上书房内,项他淡然道:“太子,这不过是谣言,大可不必理会。”

“臣却以为无风不起浪,上将军驻军淮南一月有余,却拒不与齐军、淮南军交战,情形的确有些反常。”项期倒不是存心反驳,更没想过要挑战顶他的权威,事实上,项期能当上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都还是项他一力举荐的。

项期只是想向项政、项他陈明自己的观点,仅此而已。

事实上,街头巷尾传播的流言并非毫无根据,毕书进军淮南已经快两个月了,除了一开始在符离打了个胜仗外,此后就再没什么建树了,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用心,他是不是真的在等待项庄兵败,然后趁机回师江东、篡夺王位呢

“这不可能,上将军不是那样的人。”项他断然道。

项期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再说就真是挑战项他的权威了。

项政却终究年轻,在处理这种国家大事时明显缺乏经验,更没底气,当下有些担心地说道:“令尹,兹体事大,是不是向南阳飞鸽传书,禀明父王定夺”

“太子,没那个必要。”项他摆了摆手,断然道:“你是监国太子,这种事情你处理就行了,大可不必向大王禀报,没得扰乱了他的心志。”说此一顿,项他又道:“还有,此事必须彻查,只要抓住散布谣言者,则谣言便不攻自破。”

项政无奈道:“好吧,此事就由廷尉府负责。”

“喏”项期拱手一揖,领命去了。

秭陵城东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院,谁也不知道这座小院便是乌木崖的总部。

小院地下室里,一名黑衣人单膝跪地,向背对大厅站在北边墙壁前的瘦削黑影恭声禀报道:“统领,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查清楚,不过散布谣言的人都已经跑了”

瘦削黑影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又道:“虽是谣言,还是得向大统领禀报。”

“喏”跪在地上的黑影应了声,又道:“统领,听说太子因为此事也很着急,是不是将我们的彻查结果禀报给他”

“不必”瘦削黑影霍然举手,冷然道:“我们乌木崖只对国君负责,什么时候太子成了国君,再向他禀报不迟。”

第422章这是机会

关于毕书的流言并不只在秭陵城内流传,远在淮南的楚军大营内此时也已经传遍了关于上将军毕书的流言,这些流言是齐军细作用弓箭射进大营的,虽然这些信件很快就被收缴了起来,但其中的内容却还是不可避免地流传了开来。

这些流言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是因为它有市场。

这些流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楚军将士对毕书有怨言。

楚军的奖惩制度沿袭秦军,将士们要想加封进爵就只能依靠战功,战功越多,爵位晋升越快,奖励也越丰厚,这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让将士们变得极其好战,秦军兵吞六国时,好战的因子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髓里,现在的楚军也是不遑多让了。

所以,毕书长时间的避战不出,就等同于断了将士们的晋升之路,在这种情形之下,将士们如果心里没有怨言,那才有鬼了。

心里有怨言,齐军散布的谣言自然也就有了市场。

铁牛拿着两封齐军细作射进来的谣言信大步走进了毕书的大帐,先冲毕书拱手一揖,然后神情凝重地说道:“上将军,又收缴了两封密信。”

毕书的目光并没有从手中的孙子兵法上挪开,淡淡地道:“铁牛,扔了吧。”

铁牛皱了皱眉,有些担心地道:“上将军,您就一点都不担心么”

“担心”毕书头也不抬地道:“这不过是谣言。没人会相信的。”

铁牛道:“可是现在谣言已经传遍整个大营了,将士们都在传呢。”

毕书道:“那是因为将士们心里有怨气,他们是在借此向本将军施加压力呢,而韩信和英布也正希望本将军主动出战。可不能遂了他们的意。”

“那”铁牛有些犹豫道:“会不会引发哗变”

“不会。”毕书翻过一页兵书,微微摇头道:“如果能被几句谣言瓦解,楚军也就不是楚军了,放心吧,别看将士们现在对我满腹怨恨,可真等到大战开始时。他们立刻就会忘记这些所有的不快,他们会像最初那样坚决执行我的军令。”

“喏。”铁牛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可眉头却始终未曾舒展过。

作为上将军的亲军校尉,铁牛是真的替毕书担心。上将军的人缘可不怎么好啊,因为符离之战的缘故,虎贲将军跟上将军之间的关系有些僵,虞子期、子车师、西乞烈这几位军中重将跟上将军之间也有些疏远,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毕书却浑然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依然专心孜孜地翻阅孙子兵法。

最近在翻阅孙子兵法的时候,毕书隐隐约约间悟出了一个道理,淮南之战能不能最终打败韩信,就要看他是否能够把领悟付诸实战了。至于避战不出,不过只是瓦解敌军军心的手段而已。毕书从来就没有奢望过单凭避战就能够把对手给耗死。

当年的赵括试图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葬送了四十万赵军。可是韩信不是赵括,假如韩信的十五万齐军外加英布的十万淮南军也被逼入了断粮的绝境,韩信搞不好就真会上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逆境反击,毕书可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毕书喃喃低语着,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大王,这是阳谋。”赵炎一甩衣袖,向韩信竖起了两枚手指头,接着说道:“淮南这边的谣言不过只是为了强化楚军将士心中的怨恨,从而形成一种对毕书的心理压力,迫使他改变避战的决定,转而与联军速战速决。”

坐在下首的蒯彻说道:“这个只怕很难如愿。”

赵炎点了点头,说道:“子通兄慧眼如炬,毕书身为大楚上将军,对于淮南的二十多万楚军拥有绝对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