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此一顿,尉缭又道:“而且强渡河水太危险了,如果刘邦往河东派出一支骑兵,趁我军半渡时突袭,那麻烦可就大了”
众人默然,刘邦麾下还真有一支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由故秦降将李必、骆甲帮助刘邦训练,由灌婴统帅,不过,自从韩信北伐起这支骑兵就一直追随韩信在征战,垓下之战,灌婴以韩信部将的身份参战,就是灌婴的这支精锐骑兵,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
以韩信对刘邦的信赖,未必就会扣住灌婴的这支骑兵不还,如果这支骑兵真的已经到了河东,再等楚军渡河时来个半渡而击,则后果将不堪想象。
武涉怅然道:“这么说,我们真就只能往西或者向北去跟戎狄为伍了。”
项庄默然摇头,往西是羌人、月氏人的地盘,也就是后世的西藏、青海、甘肃等地了,楚军真要进了这里,苦寒恶劣的自然条件就不消说了,只怕今生今世都别想回中原了,至于往北,那不是往匈奴人的虎口里送么
正商量呢,晋襄忽然进来禀报道:“上将军,百里贤求见。”
呼了口气,项庄冲晋襄挥了挥手:“请百里贤先生进来吧。”
晋襄诺了一声退了出去,很快,一袭白衣的百里贤便摇头羽扇施施然走了进来。
进了大厅,百里贤便冲项庄、尉缭、武涉、桓楚、季布等人分别见礼,项庄回了礼,又肃手道:“子良,请入席。”
百里贤一甩衣袖,洒然入席。
又道:“上将军,方才在下在咸阳街头看到一支败兵,据说是从函谷关退下来的,敢问上将军,函谷关是不是已经失守了”
项庄点头道:“是的,函谷关已经失守了。”
百里贤微微一笑,又道:“那么武关是不是也被汉军塞住了”
项庄忍不住心底喝了声彩,说道:“子良,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下是猜的。”百里贤道:“这毒计只怕是陈平替刘邦谋划的,陈平献计,从来不会给对手留下丝毫余地,如果在下没有猜错的话,不仅武关已经被塞住,只怕壶关、井陉、飞狐陉还有陈仓道、子午谷、褒斜道也都已经被汉军阻断了。”
从百里贤的语气里,项庄隐隐听出了一丝挥洒自如的味道,当下问道:“子良,你是不是有什么破解之策”
百里贤摇了摇手中羽扇,说道:“陈平献计,从来不留余地,在下也同样破解不了,不过,陈平毕竟没到过塞北,不知道塞北的情形,所以,他的闭户之策还是留了一丝破绽,上将军其实还是有一条路可走的”
项庄当下起身向百里贤深深一揖,道:“还请子良教我。”
百里贤慌忙跟着起身与项庄对揖,道:“不敢当上将军如此大礼,在下既然已入上将军帐下为幕僚,则替上将军献计献策便是份内之事。”说此一顿,百里贤又道:“上将军其实可以顺着直道,往北直上九原,然后绕道云中、雁门、代郡、上谷再入赵地。”
“什么,北上九原”项庄微微色变道:“子良,九原郡自从王离大军南调之后,不是就已经被匈奴人占据了吗匈奴骑兵往来如风,凶残嗜杀,而且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我军不足两万人,北上九原岂不是羊入虎口”
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当然知道白登之围。
历史上的白登之围应该就发生在这几年内。
刘邦老儿一统天下之后带着大军北伐匈奴,结果由于轻敌大意,不等后续三十多万步兵赶到,便带着几千骑兵孤军冒进,结果被蜂拥而至的匈奴骑兵困在了白登山,刘邦几次突围都被匈奴人所阻,匈奴人多次攻山也惨遭失败,两军在白登山足足相持七天,直到陈平出奇计匈奴人才解围,这便是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
史书上还说,参与白登山之围的匈奴骑兵有四十万,还言之凿凿地说东、南、西、北每个方向上的十万匈奴骑兵的马匹颜色分为白、青、黑、红四种颜色,而刚刚立国的大汉帝国却甚至连皇帝的御辇都凑不齐四匹同色骏马。
如此巨大的反差给刘邦和汉军将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
此后近百年,大汉帝国便一直生活在匈奴人的可怕阴影之下,刘邦回到长安后便采纳了谋主娄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了屈辱的和亲政策,此后惠、少、文、景几代皇帝也始终如一地奉行着这政策,直到汉武大帝登基,才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反击
第145章大秦铁骑
“匈奴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百里贤失声道:“上将军,这是从何说起”
“怎么”项庄有些不太确定地道:“子良,难道匈奴人并没有四十万骑兵吗”
“当然没有。”百里贤摇了摇羽扇,洒然道:“在下曾两次深入漠北,对匈奴人的底细颇有了解,如今匈奴人的单于名叫冒顿,的确是个雄才大略的枭雄,不过匈奴人口最多也就七八十万,其中多为妇孺,壮丁最多也就二十万,何来四十万控弦之士”
说此一顿,百里贤又道:“而且匈奴由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构成,他们逐水草而牧,散布地域非常广,只有每年深秋,匈奴单于校验牛羊时才会临时聚集到一地,而平常时候,既便是匈奴单于,能召集三四万骑兵就已经是极限了”
“原来是这样。”项庄闻言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历史上的白登之围正好发生在冬季,也就是匈奴单于校验牛羊之后,所以冒顿能够倾匈奴之力大举南下,不过看起来,司马迁还是刻意地夸大了匈奴人的实力,至于说四个方向上分别摆开四种颜色各十万骑兵,则更是夸大其词了。
而现在才只是六月上旬,离深秋还有四五个月。
也就是说,现在北上九原的话,最多也就面对三四万骑匈奴骑兵。
项庄又道:“可是,既便只有三四万匈奴骑兵,我军只怕仍然不敌。”
匈奴人的冶铁技术很落后,兵器非常原始,这点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匈奴人在最鼎盛时期却反被大汉帝国所击败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科技上总是存在代差,这是不争的事实。
白登山之围也能反证这一点,因为当时刘邦麾下只有几千汉军骑兵,而匈奴骑兵则至少也有二十万骑以上。
可是,匈奴人以二十万骑围攻几千骑兵,而且白登山的地形也根本谈不上险峻,可匈奴人猛攻了七天却愣是没攻下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匈奴人的攻坚能力是非常弱的,攻坚能力弱,最大的原因肯定是缺乏犀利的兵器,而不会是缺乏勇敢的战士。
事实上,匈奴人生存条件恶劣严酷,从来就不缺视死如归的战士。
只不过,项庄绝不会因为匈奴人的兵器原始就轻视他们的战斗力。
历史上,匈奴人能像阴霾一样笼罩在大汉帝国头上百年不散,被大汉帝国打败,西迁欧洲之后又对欧洲造成极大震荡,并且直接导致古罗马帝国的毁灭,不是没有原因的,匈奴人虽然科技落后,兵器原始,可他们也有一样超越时代的利器那就是马镫
关于马镫究竟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发明,还是由中原人所发明,在后世华夏的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马镫肯定是也只能是游牧民族首先使用,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