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脩之空降一只手过来:“地上的树根叫落叶一盖难以看清,你扶着我点儿,他们跑得急摔着了不碍事,女孩子是摔不得的,”爱护师妹的好师兄顺手就握住了小师妹的手,“手炉也不用拿,叫她们捧着跟着就是了。走开了就不冷了。”
池脩之的手很暖和,两人的袖子搭着,两只白晰的手都掩在了袖口滚的毛边之下。池脩之走得并不快:“这些日子总不得见你,听说你在闭门读书”
“咳,阿爹嫌我出去会玩得野了。”
池脩之微微一笑,弄得郑琰非常不好意思:“笑吧笑吧,不就是闯祸了么”
“阿琰不会闯祸的。”
“”抽手,没抽回来。
池脩之攥紧了好不容易摸到的手:“这样就挺好。”他已经有一个白兔外婆,实是觉得郑琰这样就极好极好。
屋里的大人们却在惊讶:“您说”
伏先生也是一脸的不解:“小娘子与小郎君倒是良配,二人俱不是短寿之人。只是小娘子的富贵却不是因小郎君而来,日后富贵尚在小郎君之上。相公夫人之后福,亦由小娘子来。能把两位请过来我再看一看面相么”
心里却想,这小娘子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小郎君也是富贵之相,天作之合而夫不及妻贵。这可就怪了
池脩之与郑琰被火速召回。杜氏拉着女儿到伏先生面前,伏先生瞪大了右眼,左右看看,活似个不良大叔。一边看,还一边摇头:“怎么做到的呢”
杜氏最着急:“先生,究竟如何难道有什么不妥”
伏先生捋须道:“夫人莫急,并无不妥。”思忖着要怎么说了。
郑琰忽然道:“若无破门之祸,先生还是守口如瓶吧。”她看着这位神人的那只独眼,心中一动,初见面时的感觉又涌了上来,忽地想起“泄漏天机”四个字来。
伏先生道:“小娘子总有一念之仁,福当从中来。”
郑琰愕然,话说,在场的人里,也就她爹心肝能比她黑。废太子能有什么好下场搞掉太子,分明是弄死人家一家子,她还有一念之仁自己都不敢这样骗自己好吧
伏先生又作起了高人状。
伏先生说了一通云山雾罩的话,虽说是证明了池脩之命不是不好,却也留下了重重迷雾。庆林长公主想得开:“阿琰现在的品级可比池小子高多了。”说着就笑了,妻比夫贵,在她娘家太正常了。
又问杜氏:“阿琰一生富贵,你可放心了罢”
杜氏道:“也只好由着她了。”
郑靖业本人是不怎么迷信的,事关女儿,方多此一举。他之所以自己过来,也是为了亲自摸摸伏先生的底。伏先生也是会作广告,轻易不见人、不开口,他无法派人试探。不过来之前,也是快马驿道,查了伏先生不少事例,觉得有几分可信才让他胡说的。
此时一身轻松地道:“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又正色对顾益纯道,“丑话说在前里,绝不容池脩之有违礼之举他要是没本事让阿琰看上,我也是没有办法的。他把他家里的客人弄清爽了,待阿琰及笄,我必有说法的。”
郑琰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默认转让了,知情人有志一同地表示了缄默。反正吧,他们从来没有正面出现过,如果郑琰想发火,还有池脩之当炮灰呢。
其余三人纷纷附议,还开起玩笑来。顾益纯最无良:“阿琰不开窍,脩之该着急了。”
郑靖业勾起唇角。
做人不能太铁齿,就在顾益纯说池脩之该着急了,大家等着看戏之后没多久,第二年大正月里,庆林长公主就急急忙忙地对杜氏道:“坏了,坏了,大郎看着阿琰,眼睛都直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想写神棍想很久了,从第一篇文开始
我会说我写的时候想到了郭璞、袁天纲、李淳风一干业绩高手么
第72章终于表白了
大郎这个词并不专指某一个人,一个家里只要有男人,就有大郎。
杜氏在听到庆林长公主有些气急败坏的声音之后,第一反应是问:“大郎哪个大郎”
庆林长公主一愣:“嗨还有哪个能让我这样急着来寻你不就是我那个好侄孙”
杜氏也是一愣,这说了等于没有说,庆林长公主侄子有好几个,还谁都不服谁,各家各自排行,顾益纯那头也有侄孙:“你家叫大郎的侄孙没十个也有八个,究竟是哪一个啊”心里呢不无得意,她家女儿也不是没人要的当然前提是她家小娘子装乖宝宝。
庆林长公主作惨不忍睹状:“不就是新从宫里出来的广平郡王么”
“啊”杜氏也呆了,“怎么会是他”
“可不就是他今天阿琰到我那里玩,正说笑着呢,他使人送了张贴子过来,说是来拜会。阿琰就要辞出来,结果两人就这么碰上了。大郎这个小东西”
倒叙分割线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小少女的青春期悄悄的到来。
过年前后,正是裁新衣、换新衣的时节,不试不知道,郑琰去年的许多衣服都已经不能穿了。她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也是年年换新衣,然而今年长的幅度比往年都要大。杜氏看着她量体裁衣,满眼欣慰与困扰:“又长大啦”
郑琰却在不自在地别扭着。
长大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事情,也许是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的衣服穿着别扭了,也许是突然觉得胸口有点胀了。作为一个经历过一次青春期的人来说,这些征兆很明显,也不会给脆弱的小心灵造成不好的负担。只是略有尴尬地悄声对杜氏道:“阿娘,那个,上衣呃做得宽些”
“”“”杜氏是真的高兴了,她闺女终于有了一点儿正常女孩子的样子了,终于会娇羞了。
杜氏也不打趣她了,一脸笑容地应了下来。赵氏、郭氏都在一边,见这母女俩的互动,都是心知肚明。赵氏有意岔开话题道:“大娘、二娘使人送来不少东西,还单给七娘带了好些好玩艺儿呢,都说七娘有心,有东西总想着她们一份儿。来年秋天,大郎、二郎还要往京里来。”
郑琰也很开心:“明年他们是要赴京来的,正好赶上六哥娶亲。”两个哥哥是郡守,轮到回京述职,郑家有意把郑瑞的婚礼也放到了考核期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郭氏合掌道:“这回是真正的一家团聚。”
说得杜氏高兴,又让取宫中新赐下来的缎料:“一人再添一身衣裳。我记得新任的司州刺史”
郑琰接口道:“殷衡。”
“对,殷衡哎,那是朝廷大臣,你不好直呼其名还送了几车毛皮,添件斗篷。”
说笑了一会儿,杜氏就对郑琰道:“知道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