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母听说杨秋池要去山东,路途遥远,有些担心,本想让柳若冰随同保护,但杨秋池说柳若冰儿子还小,离不开母亲,自己这一次不是去打仗,带有护卫队还有宋芸儿,便也就放心了。
当晚,冯小雪给杨秋池收拾了行李,虽然宋芸儿现在已经是杨秋池的妾室,但她大小姐当惯了,是不懂得服侍别人的,所以叫红绫一起去,好服侍杨秋池。
第二天,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和负责修建贤妃陵墓地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在南宫雄护卫队的保护下,出发前往山东临城。
由于明朝外敌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北京,是官道地重点,官道的维护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又宽阔又平坦。
他们不急着赶路,大半个月后,才到了山东临城。先到临城的驿站查看现场,好有个大致的印象。
明朝临城今薛城只是一个小城镇,驿站相对比较简陋,但在临城也算得上比较好的地方了,所以,皇上途经此地时,才下榻在驿站里。
这驿站院落里面,几栋房子错乱交杂排列着。根据金良的指示,来到了皇上和贤妃娘娘住的房间。查看之后,并没发现什么异常。
当时皇上在不远处另一栋房子里披阅奏折。杨秋池和宋芸儿也去进行了查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离开临城,大队人马前往峄县今枣庄市,贤妃就安葬在这里。两地相隔不远,两天后,就赶到了峄县县衙。
峄县的王知县得知锦衣卫同知杨侯爷来了,忙活得屁颠屁颠的,领了一大群民壮,跟着杨秋池来到了城外白茅山贤妃墓。
贤妃墓三面环山,前面有一条小溪,有句话叫做“左狮右象充守卫,三山一水葬皇娘。”
墓地的坟堆占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陵墓四周用高墙围起,由当地县衙派民壮轮流看守。
贤妃虽然极得明成祖的宠爱,但他只是皇妃,是皇上的小妾,所以,没有资格葬入黄陵,当时明成祖几次动议要将贤妃葬在徐皇后身边,都被大臣们力阻劝解了。
由于刚刚埋葬了半年,在当时修建陵墓的工部官员指认下,很快就确定了陵墓的墓道入口的位置。民壮们据此开挖,半天工夫,就找到了陵墓口。
第二卷第423章贤妃之死
搬开墓石,打开墓门,就是长长的墓道。
等了半个多时辰,等里面的污秽之气散光了之后,找了一条狗用绳子拴上送进墓道深处,一会之后拉出来,狗没事,杨秋池等人这才放心,点亮灯笼,进了墓道。
墓道斜往下走,本来就是寒冬,又是深入地下,更是凉森森的。
那负责陵墓修建的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在前面引路,小心地解除了墓道两边防盗墓的机关,终于来到了最深处,陈放贤妃棺椁的主墓室。
这主墓室不大,正中放着一具一人多高的巨大汉白玉棺椁,做工极其精美,棺椁顶部放着木制的仪仗和旗幡,颜色已经颇有些陈旧了。棺椁周围放有玉石、香料、青花梅瓶。
在李员外郎的指挥下,民壮们小心翼翼将石棺的棺盖打开抬到一边,然后在那一人多高的棺椁两边分别立了一架木梯。
随后,杨秋池让所有民壮全部退到陵墓外。让南宫雄等六护卫在墓道口警戒,主墓室里只留下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李员外郎和王知县,还有自己和宋芸儿两人。
十多个灯笼插在主墓室两边架子上,将主墓室里照得跟白昼一般。掌印太监金良和王知县远远在墓道边上张望。
杨秋池和宋芸儿都戴了手套,各自拿了一个灯笼,分别从两边上了木梯。心情揣揣地往棺椁里查看。
只见棺椁里最上面是一层缎被,小心翼翼将缎背拿了出来,不料下面还是缎背,一直解开了九层,才露出了下面贤妃娘娘地遗体。头戴黑纱尖形棕帽,上插金簪、金钗,上身着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腰系绣云龙纹长裙,足蹬黄缎鞋。
遗体两边是随葬的成匹成匹的锦缎、衣服、金银器。并铺着数套衣裙,用金银器皿压在两边。
由于贤妃死亡之后,防腐工作比较及时到位,随即埋进了阴凉的地下,因此,尸体仅仅轻度腐烂。依然面色如生,果然十分美艳。
这让杨秋池很为难。如果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倒还好办了,可以直接提取相应器脏进行检验,但现在肌体完好,面色如生,怎么办呢
这可是贤妃娘娘,是明成祖最疼爱的妃子。连出征漠北都要带着的,而自己不是盗墓贼,虽然自己是奉圣旨开棺验尸,但古代的开棺验尸同样只限于体表检查,也是不能进行解剖的。
如果自己擅自进行解剖,明成祖知道自己将他最心爱的妃子的衣服扒光了开膛破肚。摘心掏肺,切片片查看,还掀开锯开他爱妃地头盖骨,将白花花大脑取出来乱摆乱动,不气得当场吐血也是七窍生烟。至于后果,他不诛灭自己十族也要诛灭九族。对自己那不得凌迟两遍恐怕是不解恨的。
当然,可以解剖后缝合,不过,即使解剖之后缝好,也难免会留下痕迹,一旦因为别的原因开棺,立即就会露馅。所以,就算再借他十个八个胆子,他也不敢乱来。查不清大不了皇上认为自己没本事,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但要知道自己对贤妃娘娘尸体大不敬,那就全家完蛋。他可不想冒这个险。
不过,不解剖又怎么能查清楚死因呢。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确定要开棺验尸之后,就一直在杨秋池的脑袋里盘旋,最大的希望就是开关之后,尸体已经高度腐败,这样,就可以直接提取相应器脏就地检验,然后再装进去。那样别人也看不出来。
但现在,尸体距离高度腐败还差得远,现在又是寒冬腊月的,看这样子,尸体要进入高度腐败阶段,怎么都得有个半年左右。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墓室里地温度,这样几天之内就可以让尸体高度腐败。
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古人已经很清楚温度对尸体腐败地重要影响,所以墓地才深入地下,就是要利用低温减缓尸体的腐败。如果自己要在墓室里燃起火把增加热量,那工部的李员外郎显然不会陪着自己发疯,肯定会将这情况报告上去的,那自己同样完蛋。
所以,要等尸体腐烂掉再提取内脏检验,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路上的时候杨秋池就权衡再三,这种情况下,自己只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银钗探喉。
洗冤录中记载:“凡检验毒死尸,间有服毒已久、蕴积在内试验不出者,须先以银或铜钗探入死人喉讫,却用热糟醋自下盦洗,渐渐向上,须令气透,其毒气熏蒸,黑色始现。”因此,银钗探喉在洗冤录中有记载,属于合法地验尸方法。
在询问王司彩、两个太医和侍女莲儿时,都说到了一个情节,那就是贤妃当时侧卧,口边床上有一滩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