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变数,那就是武烈侯和北疆武力。
秦王政之所以敢于实施此策,就是因为他掌控了武烈侯和北疆的命脉,他可以借助北疆的强大武力威慑功臣,假如武烈侯志不在一方诸侯,而是野心勃勃要取代秦王政,那变数就太大了,武烈侯完全可以利用形势,先与秦王政合作诛杀功臣,然后再反噬咸阳,篡位谋国。
到了那一刻,秦王政固然是自取败亡,而功臣们也统统掉进了武烈侯的陷阱,最后秦王政和功臣们都成了武烈侯的口中食,为武烈侯做了“嫁衣裳”,白白把一个帝国拱手送给了武烈侯。
变数始终是未知的,秦王政会防备武烈侯,而功臣们也会更加谨慎,但现在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三天后,中枢大臣们一致通过了秦王政的决策。
=
=
=
第一卷崛起第410章谁是猎物
第410章谁是猎物
秦王政和中枢最后拟制的决策在朝堂上有不同的解读,中央府署、地方郡县和军队的官员们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自所属的政治势力不同,各自所获得的讯息不同,最终会对这一最高决策产生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最后体现在他们的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无数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会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的后果,这些不同的后果纠结在一起,最终将把整个中土局势推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对于秦王政和中枢大员们来说,中土局势如何发展,他们心里各有一个既定方向,一个符合他们利益需要的方向。
最高决策拟制了,要开始实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人事大调整,而人事大调整实际上就是朝堂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调整的结果能否符合各方所需,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
中枢大员们之间的走动突然频繁了,各方势力互相试探,互相妥协,就连秦王政都数次以巡查为名出现在外廷诸府,甚至有一次还在深夜时分走进了丞相府,而后宫也以隐秘的方式借助外廷的力量频频出动。
刁斗巷里车马如云,除了以各种名义前来拜访的文武官员,还有名士大贤,巨商富贾,尤其让人意外的是,不知道赵仪和黄依双双怀孕的消息如何泄漏出去的,后宫诸姬、大臣家眷们纷至沓来,就连怀德夫人都在隗清的陪同下,公开赶到蓼园以为祝贺。
宝鼎为此大为震怒,狠狠地训斥了宗越和赵信。他是这一轮政治博弈中的关键人物,所有事情包括人事调整最后能否满足各方需求,都要看他这个大秦第三股政治势力领袖人物的态度,而这轮政治博弈背后的秘密有几个人知道即便是中枢大臣,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其中的秘密,并揣测到他的想法
后宫卷入这场政治博弈是宝鼎早就预料到的,这也导致局面更加复杂。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甚至至今都没有在公开场合说几句倾向于公子扶苏的话,这使得秦王政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成为储君,后宫的嫔妃们都有机会成为王后,而这里面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足以让人疯狂,这些疯狂的举止会大大增加政局的变数,会把大秦局势推向更为恶劣的境地。
成为大秦储君的途经只要一个,先出镇地方建立功勋,然后领封国做一方诸侯,也就是说,即便做不了大秦的储君,也可以做一方诸侯。现在是一方诸侯,等到中土统一,分封的大门彻底打开,那就是一国之君了。看看过去的历史,诸侯国的君主与大周天子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当然是做诸侯国的君主更好了。
宝鼎之所以劝谏秦王政尽快立储,原因就在这里。虽然立储未必可以阻止王子们对分封的强烈追求,但最起码可以遏制王子们和功臣们联手对抗中央,而功臣们一旦把王子推在前面为“分封”冲锋陷阵,秦王政和咸阳宫就非常被动了,那可是骨肉相残啊。假如王子们在形势的推动下割据称霸,功臣们就可以进退自如,进可以仿效王子割据地方,退可以支持王子继续称霸,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
宝鼎为了掌握咸阳局势,不但调用了赵信的黑衣力量,宗越的蓼园秘兵,还动用了紫府黑冰。
现今关东五国都已被大秦吞灭,紫府黑冰的职责正在发生变化,由外事正在转为内务。外廷大臣数次奏请秦王政,建议大幅削弱紫府职权,待中土统一后就撤消紫府,将黑冰秘兵置于卫尉府之下,做为京畿卫戍的隐秘力量之一。这一奏议遭到内廷的否决,内廷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六国余孽始终是大秦的潜在隐患,必须依靠黑冰力量来予以警备和铲除,紫府不但不能予以撤消,反而要加大秘兵建设。
宝鼎支持紫府黑冰的建设。他至今还保留着秘兵统率的虚衔,正是因为这个虚衔的存在,让内廷得以借助宝鼎的力量坚决否决了外廷逐步撤消紫府的奏议。咸阳很多人都认为秦王政始终让宝鼎挂着秘兵统率的虚衔,一方面是便于宝鼎在外征伐,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黑冰公开监控宝鼎,而后者显然卓有成效。宝鼎坚决反对撤消紫府,明显就是不想因此而与秦王政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变得更大。
问题就在这里。秦王政既然可以动用黑冰力量公开监控宝鼎,那么他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监控镇戍地方的功臣,而这正是外廷坚决要求撤消紫府的原因。
宝鼎利用手上的秘兵力量获悉了近期咸阳贵族富豪们之间的走动,由此判断出朝堂各方势力在这一轮博弈中大概所拟制的策略和要寻求的利益目标。
宝鼎和赵高、朱英等人反复商讨后,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贵族们对远征西南不抱任何希望,他们把远征西南做为了激化自己和秦王政之间的矛盾、打击秦王政和咸阳宫权威,推动功臣分封的有力手段,而另一个就是贵族们一致认为自己在精心布局图谋篡国,如果自己仅仅是追求分封,那完全没有必要向秦王政妥协,更没有必要与豪门贵族激化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正在阴谋篡国。
这个结论让宝鼎骇然心惊,也让赵高、朱英等人意识到了一场可怕的危机正悄然而至。
假如远征西南败了,假如秦王政要推卸责任,假如功臣们要挑起秦王政和宝鼎这对兄弟之间的厮杀,那么诬陷宝鼎阴谋篡国是最好的办法。西南策略是宝鼎拿出来的,远征西南也是宝鼎极力推动的,而远征西南的失败正好证明这是宝鼎设下的一个陷阱,目的是打击秦王政和咸阳宫,消耗中央财政,混乱中土局势,然后宝鼎乘机带着北疆大军一泻而下,篡位夺国可以说是轻松自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