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侯是老嬴家的子孙,他的治国理念也是中央集权制,只不过他步子非常稳,坚持在统一前后要“过渡”,实际上与秦王政的治国理念殊途同归,这是秦王政可以容忍并向武烈侯妥协的重要原因,而熊氏外戚的身体里流淌着楚人的血液,熊氏外戚掌控朝政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颠覆国祚,比如田氏代齐,篡取国祚,一个是颠覆国策,大秦不是集权于中央,而是集权于熊氏外戚,最终导致王国的崩溃。
秦王政作何选择当然是彻底摧毁熊氏外戚,断绝亡国的隐患,牢固君王和中央的最高权威。
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铲除熊氏外戚的机会。
假如这一仗打败了,可以归罪于熊氏外戚,借熊氏的人头挽回君王和中央的威信;反之,假如这一仗打赢了,中土一统,天下尽在掌控之中,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把熊氏外戚连根拔除,摧毁武烈侯和熊氏的联盟,斩断武烈侯的“臂膀”,就此把武烈侯牢牢压制,让他从此失去抗衡咸阳的实力。
熊氏外戚成了秦王政和武烈侯激烈博弈的工具。
武烈侯试图借助熊氏外戚在东南战场上的作用取得政治上的优势,而秦王政则一剑砍倒熊氏外戚,让武烈侯的所有谋划灰飞烟灭。
那么,现在派谁去东南战场完成这一使命谁是秦王政手里的“剑”
东南战场规模不大,但军政官长们的资历、级别太高了。东南战场上有长沙侯公子高,有武安侯公子腾,有昌平君熊启、昌文君熊炽兄弟,有大庶长杨端和。放眼朝堂,就找不到一个有资格指挥他们的人,甚至就连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人都寥寥无几。
=
众人面面相觑,无不目露难色。
现在看看东南局势,总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起武烈侯。
武烈侯为了实施西南策略,在东南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大江两岸君侯一堆,将率林立,而且势力构成还极其复杂。仔细想一想,不难发现前年公子高在公子腾和昌平君的辅佐下,毅然开辟东南战场的难度有多大,如果这背后没有武烈侯的影子,没有武烈侯的全力推动,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东南战场的开辟,大秦也就无法在短短时间内缓解那场可怕的中原危机。
既然武烈侯在前年就想到了咸阳要对付熊氏外戚,并拿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对策,那么今年他肯定也有办法从容应对。这从武烈侯任由秦王政改革兵制,任由咸阳从北方战场抽调二十万大军南下就可以看出来,虽然这一切可以解释为武烈侯对秦王政和中枢的支持,但往深处想,谁敢保证这不是武烈侯设下的一个陷阱谁又敢去跳这个陷阱
“长平侯。”客卿司马空说话了,“必须调用长平侯。”
秦王政沉默不语。众人也是低头沉思。
武烈侯为了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这几年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甚至可以说武烈侯的大部分谋划都是以此为目标。公子扶苏的功勋飞速积累,爵位飞速上升,如今基本上可以说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大秦的储君肯定是公子扶苏。
然而,这一次中原决战,公子扶苏没有主动请缨,武烈侯也罕见地没有把公子扶苏推上中原战场,这其实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说明武烈侯不看好中原决战,还是武烈侯利用此仗设下了一个重创秦王政和中枢的陷阱抑或,武烈侯已经肯定此仗赢不了,所以才顺势设下一个陷阱
越想越是复杂,之所以复杂,都是建立在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矛盾之上。正是因为彼此没有足够的信任,所以秦王政和中枢才担心打了败仗。正是因为担心打了败仗,所以才决定摧毁熊氏外戚,这样败了就可以归罪于熊氏外戚,而赢了就可以斩断武烈侯的“臂膀”,总而言之,秦王政和中枢要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才能确保胜利前提是东南战场要全力以赴,熊氏外戚要全力以赴,于是公子扶苏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把公子扶苏拉到中原战场上,以公子扶苏为质,胁迫熊氏外戚,胁迫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
公子扶苏到了中原,如何安置是大军统率,还是监军大军统率不能给他,因为公子扶苏有可能凭借临机处置大权,改变攻击策略,所以只能授予扶苏“监军”一职。监军权力有限,仗打输了,所承担的责任也有限,威胁不到武烈侯和熊氏。
那就只能放到东南战场。公子扶苏到东南战场可以出任统率,而且他毫无选择,只有倾尽全力率军猛攻楚国。他不能输,打输了中原战败的责任就是他的。如此一来,不管是武烈侯还是熊氏,都不敢在东南战场上玩花样了,这样就能让中原的决战策略得以顺利实施。东南战场的作用发挥了,中原决战的胜算也就很大了。
但公子扶苏到了东南战场,熊氏外戚就等于获得了庇护,咸阳用什么办法摧毁熊氏
=
蒙嘉思索良久,抬头望向司马空,问道,“中原还是东南”
“东南。”司马空说道。
蒙嘉摇摇头,“武烈侯没有把长平侯推到中原战场,很可能就是想利用我们”蒙嘉指指众人,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假如武烈侯成心要利用秦王政和中枢对他的不信任,利用咸阳要乘机诛杀熊氏的想法,将计就计,把公子扶苏放到东南战场,那整个局势就被武烈侯所控制。
武烈侯直接建议或者公子扶苏直接请缨去东南战场,咸阳都不会答应,因为东南战场的攻击直接关系到这一仗的胜负,咸阳不会把主动权拱手相让,所以武烈侯就故意把公子扶苏留在北方战场,让咸阳自己跳进陷阱。
公子扶苏到了东南战场,为了确保自己的功绩,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咸阳的命令,也就是说,武烈侯为了最大程度地支持咸阳,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助咸阳赢得这一仗,不得不玩了这么一个小伎俩,而目的则是保护熊氏外戚。保住了熊氏外戚,也就保住了秦王政和武烈侯持续抗衡的局面。这一仗是打赢了,中土是统一了,但政治格局并没有变化,武烈侯还是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蒙嘉的话之所以没有说完,就是因为感觉说出来之后实在没有面子。左右都落入武烈侯的算计,咸阳如此被动,哪来的脸面尤其让人憋屈的是,武烈侯堂堂正正,就算是算计咸阳也是为了打赢这一仗,相反,咸阳就显得龌龊了,不但不相信武烈侯,还要诛杀熊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