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7(2 / 2)

“两年的大饥荒给了中土沉重一击,也让大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熊炽叹道,“财赋严重不足是事实。就算我们在中山战场迅速取得了胜利,移师北上阻御匈奴人,财赋还是难以支撑,而中原局势的变化将加重这一危机,除非齐楚两国主动放弃这一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

宝鼎从熊炽的话里听出了一点东西。很显然,咸阳宫要考虑议和齐国了,但无论是齐国,还是政局二次剧变后的楚国,他们的朝堂上都是激进势力占据了绝对优势,齐国的田氏和孙氏,楚国的景氏和项氏,都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反击机会。

自己真的改变了历史,几年来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效,但可惜的是,改变最大的却是统一的历史轨迹,而不是大秦国策变革的历史轨迹。从目前形势来看,接下来的统一进程将异常艰难,不但看不到齐国不战而降的“奇迹”,就连大漠上的匈奴人都乘机跑来“打劫”了。大秦从北到南都是战场,敌人一个比一个凶狠,统一大战很快就要掀起惊涛骇浪,而连番恶战之后,大秦国力损耗惊人,统一后的大秦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不过也有好处,好处就是老秦人的功勋会越来越多,宗室的战绩会越来越大。老秦人和宗室是自己最为倚重的两大势力,这两大势力的进一步崛起,势必会影响到咸阳朝堂上的权力构架,继而会影响到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也就是说,统一进程的艰难,将有利于大秦国策的变革,有利于自己牢牢掌控国策变革的方向。

“中原局势乱了,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坏消息。”宝鼎淡淡地笑道。

熊炽脸色微僵,一股不安的情绪瞬间弥漫全身。

中原局势乱了,对武烈侯和老秦人来说的确不是坏消息,相反,正好可以借机打击关东系,压制咸阳宫,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原局势乱了,东南势必受到连累,东南熊氏肯定要被拉到中原战场上做“替罪羊”,咸阳宫和关东人肯定要在中原大乱之前把主要罪责推到熊氏头上,继而把熊氏彻底打倒。

打倒熊氏,等于击毁武烈侯的一支后援,斩断武烈侯的一支胳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王统的归属,打破武烈侯的布局,咸阳宫甚至可能因此而逆转形势,所以咸阳宫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机会。

“武烈侯对扭转中山战局似乎信心十足。”熊炽试探着问了一句。

中山战局的发展是整个局势演变的关键,一旦中山战场没有取得预料中的战果,那么形势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熊炽看来,秦军为了戍守代北,极有可能暂时放弃攻击中山,这样老秦人既保住了代北,又维持了河北现状,算是功过相抵。如此一来,齐楚两国是否乘机攻打中原,就要取决于代北战局。匈奴人失去了赵燕两国联军在中山战场的策应,面对顽强坚守的秦军,十有八九选择撤退。匈奴人绝不会上了赵燕两国的当,与秦军在代北打个两败俱伤,以自身的损失白白便宜了赵燕两国。

中山战场继续对峙,代北战事停止,秦军可以以全部精力应对中原局势,那么齐楚两国也就丧失了攻击中原的最佳机会。不出意外的话,齐国考虑到国内的大饥荒还没有完全解决,楚国考虑到国内局势尚不稳定,都会放弃攻击,于是中原局势也就继续对峙。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武烈侯临危受命,却未能攻占中山,导致各战场都陷入僵持,咸阳宫会责斥他,会催逼他拿下中山,而形势又不允许他再一次发动攻击,迫于无奈之下,他只有在国策变革上向咸阳宫妥协,也就是说,武烈侯只有回京,各方势力也无力阻止武烈侯回京。这一次武烈侯回京,咸阳宫绝不会手软,更不会错过打击或者禁锢他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发动一场风暴,秦王政会像当年昭襄王“解决”公子弘一样“解决”武烈侯,永绝后患。

假如形势发展到那一步,熊氏将作何选择熊氏没有选择,只有向秦王政“投降”,否则熊氏将继武烈侯之后烟消云散。这一次秦王政同样不会对熊氏手下留情了,该抹杀的时候就一定要抹杀,不会留下祸患。

宝鼎沉吟良久,缓缓点头,“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熊炽暗自惊凛,半晌无语。自己对形势的揣测似乎错了。假如武烈侯有七成把握拿下中山,那秦军主力肯定要转战代北,而齐楚两国也极有可能攻击中原,以便把秦国拖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一旦秦军战败于中原,中土三国暂时鼎立的局势也就基本明朗了。

武烈侯哪来的七成把握熊炽惊疑之中蓦然意识到,武烈侯的目标不是中山战场的赵燕联军,也不是代北战场上的匈奴人,而是中原战场上的关东人,是关东系中实力最为庞大的蒙氏。打倒蒙氏,等于砍断了秦王政的一支胳膊,这将给咸阳宫以重创,国策变革的阻力将大为减少。武烈侯现在一心一意要做的事就是推进国策变革,以此为基础来完成他的谋划,由此不难揣测到他每一步棋后面所隐藏的真实意图。

熊炽再也无心关注武烈侯哪来的七成把握,而是考虑熊氏在未来复杂局势中的选择了,可惜他不是先知,他看不到未来,但熊氏又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那太危险了,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今日熊氏可不是几年前的熊氏,没有了华阳太后的庇护,熊氏就像娇生惯养的孩子,“弱不禁风”。

熊炽望着宝鼎,希望他能提醒一句,即便是威胁,是严正警告,他也能接受,也有助于熊氏做出选择。

宝鼎面如止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已经做出暗示了,他告诉熊炽他有七成把握拿下中山,这个暗示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熊氏还是不能做出选择,还是像过去一样,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试图渔翁得利,那对不起,你自生自灭吧。熊氏的利益在未来,熊氏的重新崛起也要靠下一代,对于这一代贵族,宝鼎本来就有把他们扫进“垃圾堆”的意思,可惜人性贪婪,熊氏对权力的欲望太大,这种欲望蒙蔽了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始终看不清局势的发展。

“武烈侯对江南局势可有什么考虑”熊炽忍不住,再次做出试探。

“我告诉公子高和武安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暂停南岭大渠的开凿,以全部精力戍守江南,确保江南的安全。”

“武烈侯认为江南会有战事”

宝鼎微微皱眉,也是忍不住了,于是说道,“东南水师控制在你们的手上,还有东南和江南两地的地方军,如此实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牢牢掌控主动权。”宝鼎目露不屑之色,冷笑道,“我不明白的是,你们到底是年纪大了还是没有胆气为何不敢主动出击为何不能推进和控制局势的发展你们对咸阳宫到底抱有什么希望难道指望大王会像个孩子一样,拉着你们的袍袖亲热地叫舅舅难道非要等到屠刀架到你们的脖子上,你们才会拔剑出击”

熊炽目瞪口呆,骇然心惊。

“放弃你们的妄想,改变你们的行事风格,不要再像过去一样以为自己是这个王国的主宰,在这个王国可以予取予夺为所欲为。今非昔比了,现在熊氏若想得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得像个盗贼一样,去抢劫,去杀掠,舍此以外,别无他途。”

宝鼎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自忍住心中的愤懑,压抑下对熊氏的不满和鄙夷,再不说话。你背叛我也好,背叛秦王政也好,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既然左右不能逢源,前后都没有生路,那倒不如拔剑而起,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或许就能绝处逢生。

熊炽坐在那里陷入沉思,良久,他躬身告辞,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宝鼎望着他的背影,暗自叹息。等你接到寿春政局再变,阳文君及其势力遭到血洗之后,你就知道熊氏所面临的处境了。那时候假如你们不敢控制自己的命运,而是把命运交给秦王政,那就等死吧。至于公子扶苏的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