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3(2 / 2)

今日的公子宝鼎是一等封君,虽然秦王政一怒之下连续降爵,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授予公子宝鼎国策变革的主导权,那就必须恢复他的一等封君爵。今日的公子宝鼎功勋盖世,他的实力过于庞大,他的势力盘根错节,他本人的才赋更是惊世骇俗,有资格和这种大权贵对抗的也只有秦王政,其他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明哲保身,不要参与其中,否则必死无疑。

相比起来,当年的武安君白起并不具备今日公子宝鼎的优势,所以他败在了昭襄王的手上,而公子宝鼎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宗室重臣,他是老嬴家的子孙,一旦他效仿楚国的公子负刍谋反篡位,秦王政是否有绝对的把握击杀他

秦王政的脸色渐渐冷凛,目光从冯劫、蒙嘉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了长史周青臣的脸上。

周青臣是魏国人,国相纲成君蔡泽的弟子。蔡泽在大秦前后待了十几年,曾在昭襄王最困难时期帮助其稳定了大秦政局,而洛泾大渠最早就是出自蔡泽的谋划。当初洛泾地区因为缺少灌溉条件,土地大都为盐碱地。这一策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蔡泽去世都未能付诸实施。吕不韦继任国相后,洛泾大渠才提上日程。

蔡泽的后人和弟子大都出仕于秦,是大秦朝堂上关东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周青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周青臣躲不掉,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目前看来,武烈侯辞去护军中尉一职也罢,向大王讨要国策变革的主导权也罢,其真正的目的是迫使朝堂各方做出妥协,而咸阳宫能妥协的余地非常小,至于其他各方”周青臣小心翼翼地看了秦王政一眼,忐忑不安说道,“他们的妥协则决定于武烈侯的态度。”

秦王政眉头微皱,颇为不耐。这个周青臣顾左右而言他,竟然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周青臣看到秦王政脸色不善,心里顿时一窒,急忙说道,“当年武安君如果离京赶赴邯郸战场,不知昭襄王是否还能顺利诛杀。”

冯劫、蒙嘉等人心脏剧跳,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慌乱。

当年武安君真的不愿意赶赴邯郸吗从当时的情况来推测,历史上这一说法显然自相矛盾。武安君以生病为借口拒绝赶赴邯郸战场,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昭襄王,他丧失了威胁昭襄王的主动权,两者的争斗从一开始武安君就处于绝对的下风,试问武安君有如此愚蠢吗所以真相可能只有一个,是昭襄王不让他离开咸阳,那段历史记载可能被人篡改了。

当然,武安君也有可能过度自信,与前线统率内外呼应,但在那种激烈博弈的时候,昭襄王却执意要武安君亲临邯郸前线指挥作战,显然也经不起推敲。

周青臣这句话等于提醒秦王政,老秦人不会妥协,更因为有武安君这个前车之鉴,老秦人更不会抛弃武烈侯,所以局势演变下去的结果就是,假如咸阳宫和关东系拒不妥协,那么老秦人和楚系极有可能逼迫武烈侯割据称霸,从而逼迫秦王政兄弟相残,而拥有强大武力支持的武烈侯一旦被推到了谋反篡位的浪尖上,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秦王政心有所动,凝神沉思。

“上将军以二十万主力大军攻打中山,估计两三个月之内就可以结束战事。”周青臣再一次提醒秦王政,形势非常紧迫。

秦王政想了片刻,缓缓点头。

秦王政不愿意看到统一大业受阻,更不愿意看到政局动荡国内大乱,所以他没有选择,不管是不是诛杀公子宝鼎,先把他“请”回咸阳再说。

第一卷崛起第331章掘堤之人

第331章掘堤之人

秦王政召集中枢大臣商议之后,决定拜公子宝鼎为“太傅”,主持国策变革大计,并督请其即刻赶赴咸阳就职。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君主的辅佐大臣,君主年幼或者缺位时,由其代理国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设有太傅,比如春申君黄歇就曾集太傅、令尹于一身,比如燕国的太傅鞠武。但因为太傅的职责与国相有重叠之处,所以诸侯国皆不常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授予深孚众望、德高望重的辅弼大臣,事毕即罢。

大秦旧日的官制中也有太傅一职,位列三公,但商鞅变法中将这一官职废除了。

秦王政今日重建“太傅”一职,就像当日新建“护军中尉”一职一样,都是为公子宝鼎量身定做。大臣们考虑到现今咸阳风起云涌的局势,即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异议。

同一天,秦王政下令恢复公子宝鼎的一等封君爵,但南阳郡的封地没有还给他了,仅仅食邑宛城而已。不过今日宛城发展迅速,中原巨商富贾云集于此,工商业更是日新月异,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宛城的财富甚至可能超过咸阳。

宝鼎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国策变革的主导权,实际上成了未来帝国这驾豪华马车的御戎驾者,但拖载这驾马车的骏马一个个暴烈无比,若想如臂指使地操控这驾豪华马车,其难度难以想像。

宝鼎接到秦王政令书的同时,也接到秦王政写给他的一封私人书信。在这封书信里,秦王政主动取消了他和宝鼎之间的十年之约,请宝鼎在新年之后携家人返回咸阳。既然宝鼎出任中枢核心之一的太傅,主持国策变革,当然要回咸阳,以便和君王、中枢大臣们随时商讨国策变革的方案。

宝鼎看完这份信,苦笑摇头。这位王兄的性格太过倔犟,成心要阻碍国策变革。现在自己回咸阳等同于公开支持咸阳宫,这势必会激化自己和豪门贵族之间的矛盾,会导致国策变革的推进步伐更为艰难。

这种伎俩对宝鼎起不到作用,但秦王政仅仅是想以此之策破坏宝鼎和豪门贵族之间的关系吗

接到令书的当日,南阳军政官长们也接到了消息,纷纷赶到蓼园,恭贺武烈侯出任大秦太傅。

晚上昌文君熊炽也到了蓼园,他说了一句恭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