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0(2 / 2)

宝鼎的西南策略从萌发到拟制,到实施,说到底就是要让咸阳能够实际控制这支南疆大军,这样将来中土腹地如果爆发战乱,咸阳可以同时从南疆和北疆调集大军进行戡乱,不至于重演历史上南疆大军背叛咸阳,割据称霸的一幕。

现在南疆大军的构成已成定局,就是这批从河北迁徙而来的赵人。赵人和秦人之间的仇怨不可能因为一次救助,或者短短十几年的光阴就能彻底化解。未来,帝国一旦深陷困境,这支南疆大军会不会长途跋涉北上支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也是宝鼎不愿意离开江南的原因之一,他必须牢牢控制十八方镇,否则将来肯定是个可怕的隐患。

如果武烈侯走了,谁来代替武烈侯实施西南策略,控制十八方镇盖聂是赵人,不可能主掌江南。魏起根本不愿意留在江南。庄翼和朱英是楚人,都不能给予绝对信任。剩下可以托付的就是监御史陈禄,偏偏陈禄是韩人,又属于关东系官员,再说他威望严重不足,其本人的能力也无法主政一方。

武烈侯找不到继任者,他就不可能离开江南,这就是他给南山子和盖聂的答案。

“咸阳会不会派一个人来”南山子问道。

“谁会来江南”武烈侯苦笑,“这里虽然地处边陲,但事实上它是风口浪尖,风险太大,稍一不慎就有玉石俱焚之祸。”

南山子和盖聂面面相觑,心里的危机感不约而同地骤然高涨。

武烈侯如果走了,江南所托非人,未来必定一片黯淡。

盖聂想了半天,小心翼翼地问道,“假如咸阳一定要武烈侯重返中原,那么在武烈侯看来,最终谁来代替你坐镇江南”

“一个你们根本想不到的人。”宝鼎以手抚额,表情看上去非常困扰。

“谁”南山子好奇地问道,“谁会代替你坐镇江南”

“武烈侯可以告诉我们吗”盖聂也是急切问道。

宝鼎迟疑了半天,缓缓说道,“昌平君。”

昌平君熊启南山子和盖聂互相看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一片惊讶,但旋即恍然大悟。

秦王政好厉害的手段,怪不得通过后宫夫人向熊氏施压,逼迫熊氏督请武烈侯重返中原,原来这里面竟然有如此曲折。熊氏若要保住公子扶苏安然无恙,就必须让武烈侯重返中原,而武烈侯这时候重返中原,肯定要熊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这是秦王政的态度。你我兄弟要妥协,而妥协的前提是,你我兄弟联手进一步打击熊氏外戚。熊氏外戚彻底没落了,楚系遭受重创,秦王政随即可以进一步控制朝政。武烈侯却因为失去熊氏外戚的有力支援,实力有减无增。

在宝鼎的谋划中,的确要把老一辈熊氏外戚彻底打下去,从而扶持一个绝对可靠的新熊氏做为自己的忠诚盟友,同时以此举赢得秦王政的好感,缓和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时机不对,现在把昌平君贬黜到江南,正好与历史轨迹相重合,这是宝鼎绝对不愿看到的事。

历史上昌平君就是被贬黜到郢yg,也就是南郡首府江陵,然后在秦军第一次南下征楚的时候,举兵叛乱,结果造成李信、蒙武首尾不能兼顾,被项燕击败。

宝鼎把公子扶苏和昌平君一起“请出”咸阳,算是改变了历史,谁知突然间,形势大变,昌平君竟然又走上了他原有的历史轨迹,虽然这比他贬黜江陵的时间提前了好几年,但假如宝鼎不能在此期间再一次改变昌平君的命运,那昌平君的叛乱十有八九还是会发生,而且其规模可能更大,后果可能更严重。

宝鼎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秦王政的凌厉手段打乱了他的布局,让他一时间也是茫然无策。

第一卷崛起第302章王子出镇

第302章王子出镇

深夜,宝鼎独自一人坐在湘水河畔,望着璀璨星空,思绪沉浸在一片混乱之中。

他试图逃避,试图远离尘嚣,试图在心中寻找一片安宁的乐土,但他无论如何努力,心境都无法平静下来,中土无辜苍生的痛苦和死亡就如同厚厚的阴霾笼罩着他的内心,让他绝望,让他陷入无边黑暗。

赵仪悄然而来,坐到宝鼎的身边,轻轻挽住他的手臂。

两人相依相偎,慢慢地融入薄薄的夜霭,仿佛与天地化为一体。

宝鼎的心渐渐安静下来,思绪中隐约迸射出几点光华,就如划空而过的流星,突然照亮了黑暗,但瞬间又被黑暗所吞噬。

“你想离开这里吗”宝鼎伸手把赵仪搂进怀里,小声问道。

“这里有我的国人。”

宝鼎无声叹息,“你希望我离开这里吗”

沉默良久,赵仪低声说道,“如果你能拯救我的国人,你就离开这里。”

赵仪说的是“我的国人”,而不是“我的王国”,这其中的意思宝鼎当然明了。他想了片刻,无奈说道,“除非邯郸崩裂,否则谁也救不了他们。”

战争将把大饥荒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无限制放大,除非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