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聂骇然心惊,目瞪口呆。这个冲击太大了,武烈侯的气魄也未免过于惊人,仅仅见了一次面,短暂地交谈了几句,武烈侯竟然就信任自己,愿意与自己共同承担拯救灾民的重任。
荆轲和赵高更是面面相觑,一脸的震惊之色。武烈侯是不是太疯狂了是不是太霸道了如此大事,也不经商议就擅自做主,独断专横,部属们心里怎么想一旦失败了,或者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那结果可是不堪设想。
宝鼎目光炯炯地望着盖聂,目露挑衅之色。敢不敢接
盖聂的心终于乱了。自从剑道大成以来,他就心如止水,但今天武烈侯却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他的心湖,溅起冲天大浪。这是怎样的一块大石头百万人的生死啊。只有迎接挑战才能赢得突破。盖聂毕竟是一代大师,他仅仅迟疑了片刻,便坚决地接过了金牌。
宝鼎长长吁了一口气。有盖聂相助,西南策略总算有了些胜算。以盖聂在河北的声望,以他强大武技做保证,灾民在绝望之刻会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会遵从他的命令,如此不管是攻打长沙安置灾民,还是组建河北军南下远征,应该都比较顺利。上天眷顾。
“拟写奏章,连夜禀报咸阳。”宝鼎对赵高说道,“先去大帐,把大师的事情说一下,然后我陪大师与众位官长见面,共议大计。”
=
盖聂是名震天下的剑道大师,荆轲是声名显赫的大剑客,两人都是武烈侯的客卿,临危受命担此大任没有问题,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行险一搏了。
武烈侯的决定破天荒地得到了军政官长们的一致拥护,无论是魏起还是甘罗,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事实是残酷的,对渡江之后的事情,大秦的这些官长们都没有信心,即便武烈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也誓死追随,但那纯粹是没有退路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是死是活博一把了,心里还是彻底放弃。看到密密麻麻像蚁群一样的灾民,看到空空如也的粮仓,谁敢说自己可以拯救生灵除了疯狂的武烈侯。
从制定西南策略开始,武烈侯就在疯狂中翩翩起舞,根本无视事实。今日也是一样,把突然出现的盖聂当作了救命稻草,授权他组建河北军,看上去西南策略似乎正在走上正轨,但饥肠辘辘的灾民现在就像饿极了野兽,一旦爆发,谁能控制
双方共商大计,拟定详细部署。曝布和熊庸即刻渡江,率军杀进长沙。盖聂和荆轲召集人手,随后渡江,配合先期赶到江南的军政官员一边组建方镇,一边组建河北军。
方镇事实上就是灾民营,但因为有了管理机构,灾民在得到更多保障的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群体作用。进入西南后,灾民就以方镇为单位进行安置,垦荒屯田,生产自救。另一方面,方镇还能为军队提供兵源。
先建方镇,把灾民组织起来,把混乱的形势扭转为有序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灾民的力量。方镇组建好了,就可以组建军队,利用青壮灾民去开疆拓土,在进一步分流灾民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未来。
宝鼎亲自把盖聂和荆轲送出了军营。
荆轲心情很复杂。像他这样的人在人世间拼搏,说到底还是为了功名。荆轲有名声,但没有功绩,原因很简单,寒门出身的贤才,又有几个人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做一番大事像苏秦、苏代兄弟那样一门显贵的例子,在中土空前绝后,所以寒门贤才大都以依附权贵而生存。权贵沽名钓誉的多,干事的少,招揽客卿还多时候就是为了装饰门面。这世上,贤才郁郁不得志的何其之多荆轲也是如此。廉颇、李牧无一不是翻云覆雨的人物,但荆轲在他们的眼里,最多也就是个值得信任的贴身护卫而已,从来不会给荆轲一展抱负的机会。
武烈侯对荆轲却是另眼相待,短短几个月之后,就让荆轲独当一面,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如此大气魄的权贵,也算是当世罕见了。
“武烈侯,我不在你身边,你要注意安全,多多保重。”荆轲低声说道。
“我身边还有无畏,还有锐士,你不要担心。”宝鼎笑道,“前几天送走了遏云先生,今天又把你送走了。你们都是大才,值此危难之刻,务必竭尽所能去拯救苍生,否则岂不辜负了一身所学”
荆轲想说什么,但觉得都是废话,把事情做好了,把人救活了,这就是对武烈侯最好的回报。
“临行前,我有件事托付你。”宝鼎说道,“找到张良。他才智出众,可以给你很大助力。”
“你要见他吗”荆轲问道。
宝鼎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如果他愿意的话,就带他来见我。”
=
=
=
第一卷崛起第287章过江龙
第287章过江龙
楚国密切关注中原局势。
中原乱了,楚国反攻的机会也就来了,为了能在第一时间配合齐国发动攻击,楚国悄悄集结军队,部署于淮水北岸。
然而,中原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河北灾民虽然如预料的那样蜂拥南下,但他们并没有在中原停留,而是如狂飙一般向大江一线席卷而去。
楚国最初没有反应过来,幸灾乐祸地看着灾民冲进南阳,冲向南郡。秦国混乱的地方越多,失控的局面越大,对楚国反攻就越是有利。直到灾民纷纷聚集于江陵,人数越来越庞大,而中原紧张局面明显缓解的时候,楚国才蓦然意识到危机来了,秦国卑鄙无耻,竟然把自身的灾难转嫁到了楚国的江南之地。
这时齐国十万火急书告寿春所有真相,齐国迫于中原局势的变化,不得不放弃攻击中原之策。楚国惊呼上当,但为时已晚,江陵一带的灾民已经开始渡江南下,秦国水师更是顺流而下,封锁了楚国水军的攻击之路,而楚国淮南、江东一带的步军此刻都部署在淮水两岸,根本来不及去救援千里之外的长沙郡。
楚国尚未拿出解决江南危机的策略,中原秦军却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其主力在鸿沟一线、睢水一线做出了威胁态势,这导致楚国局势骤然紧张,更不敢随意抽调军队去支援长沙了。
阳文君熊岳奉楚王之命,日夜兼程赶赴大梁,与坐镇中原的秦公子扶苏,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