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长寿,而太子年近五十,他已经等不及了。”
这句话顿时引起了宝鼎的注意。端木泓虽然说得很含蓄,但已经把齐王建和太子睿之间的激烈矛盾说得很清楚了。以临淄目前这种政局来说,齐王建无论如何也不会下令攻打中原。
“当前若要维持盟约,需要那些必备条件”赵高追问道。
端木泓手指案几上的地图,“这是关键。其次”他犹豫了片刻,说道,“我听说武烈侯要离开中原,不知是真是假”
“我马上就要去西南。”宝鼎笑道,“你这个消息很准确。”
“有此两个条件足矣。”端木泓不动声色地说道,“但太子始终是个重大阻碍。”
宝鼎心领神会,一语双关地说道,“我走了,中原要来一个继任者。我听说这位继任者决心要打赵国。”停了一下,宝鼎又补充道,“我之所以被赶离中原,就是不想马上打赵国,但这位继任者则迫不及待要打赵国,因为目前是攻打赵国的最佳机会。”
端木泓也听懂了,他微笑点头,“这么说,他很快就要去齐国谈判”
“不出意外的话,临淄那位太子不会喜欢这位使者。”
“这是可以预见的。”端木泓笑道,“我想,赵人也不会喜欢这位使者。”
宝鼎笑了起来,“你打算何时返回中原”
面对武烈侯的主动邀请,端木泓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武烈侯何时返回中原”
宝鼎稍加沉吟。赵高和张鹿都紧张地望着他。武烈侯虽然借刀杀人,但咸阳岂能不知武烈侯如此霸道,秦王政算是颜面尽失,他岂肯轻易认输
“你希望我何时重返中原”宝鼎忽然反问了一句。
端木泓抚须而笑,“如此一言为定。”
=
=
=
第一卷崛起第279章黑暗中的张良
第279章黑暗中的张良
端木泓此趟的收获可谓巨大,而武烈侯选择召见他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武烈侯把灾民转徙到大江以南,事实上就是把灾难转嫁给楚国。在端木泓看来,武烈侯无意也没有能力拯救这些灾民,但可怕的是,武烈侯却充分利用了这些灾民的破坏性,就此把楚国局势推向了混乱,给了楚国沉重一击。齐国失去楚国的支援,独自征战中原,而秦国则早就挖好陷阱,蓄势待发,这一仗尚未开始,齐国就已经陷入了被动,其胜负可想而知。
端木泓提前获悉了秦国在中原的的全部布局,等于拯救了齐国,也给了后氏外戚猛烈反击宗室势力的机会。
齐王建没有老糊涂,除非有绝对把握,否则他不会和秦国开战,把齐国推进战争的深渊。
以太子睿为首的势力要打中原,不仅仅是为了拯救赵国,也不仅仅是为了攻占中原,最大的目的还是想利用这一仗的胜利来增长实力,打击朝堂上的对手,赢得老王的信任,以便获得朝政的控制权。
老王放弃攻打中原,太子睿的希望落空,父子间的矛盾必然激化,这就给了其他人混乱齐国局势的机会。
国相后胜若想长久把持朝政,必然要在王统上想办法,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扳倒现任太子,然后选择一位后氏可以控制的王公子出任新太子。端木泓在分析齐国政局的时侯,已经隐约透漏了一丝这方面的秘密,而武烈侯马上就奉送了一个进一步激化老王和太子矛盾的机会,那就是迫使太子睿破坏齐秦谈判。
太子睿不好直接出面破坏齐秦谈判,后氏外戚当然也不敢在此刻玩火,于是赵人就成了他们利用的工具。
太子睿只要借赵人之手设法杀了秦国使者,齐秦谈判必然破裂。后氏外戚则乘机推波助澜,在激化老王和太子矛盾的同时,设法让老王不再信任对太子,于是,太子要么被剥夺所有权力打入冷宫,要么就失去太子位置一败涂地。
武烈侯有此谋划,是建立在对齐国政局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而历史上的齐国在大秦统一中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与秦国保持盟约,任由秦国逐一吞并了东方诸侯各国,最终自酿苦果,国破家亡。齐国为什么在生死存亡之刻犯下不可饶恕的极度幼稚的错误临淄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并没有记载,只是在其亡国后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国相后胜,一杀了之。武烈侯现在无心去探求历史的真相,他只能根据历史的结果去倒推这段时间临淄大概发生了什么,于是他选择与后胜进行秘密接触。
这趟秘密接触的成果与他的谋划基本吻合,他没有对齐国做任何事,只不过审时度势,把咸阳、中原、邯郸和临淄四地的当前局势及其未来发展做了一番综合分析,然后在合适的时间里找到一位合适的中间人,把自己和后胜的利益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谋划就出现了。
端木泓当然不会满足于做个中间人,更无心关注在这件事上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多少,他需要的是端木氏的未来,否则他跑到中原干什么武烈侯给了他承诺,只待武烈侯重返中原,双方之间的合作就将全面开始。
端木泓匆忙离去,日夜兼程返回临淄。
=
荆轲从河北返回。武烈侯急召,询问河北现状。
“河北的情况非常糟糕。”荆轲神色黯然,连连摇头,“赵国对灾难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再加上国力消耗殆尽,根本没办法拯救受灾庶民,最终导致大饥荒全面爆发。”
“有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死亡”宝鼎急切问道,“有没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