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 / 2)

“将军,再守几天”魏起问道。

公子腾转头望向桓齮。桓齮则望向宝鼎。宝鼎略略皱眉,问道,“再守两天如何”

魏起面有难色。既然要在南阳歼敌,有必要在这里耗费实力吗这死的可都是南阳和南郡的兵,也算是宝鼎的军队了,损失太大不划算。

“再守一天吧。”公子腾断然挥手,“一天后,你们向舞阳方向撤退。”

秦军再次主动撤离。

李园毫不犹豫,下令继续推进。前面就是叶城和舞阳,那里有铁矿,不管大军最终是否杀进南阳,叶城和舞阳肯定要拿下。韩国已经把叶城和舞阳送给了楚国,前面这一仗肯定是楚军打,韩魏联军于情于理都不会再次冲杀在第一线。

李园在襄城召集各军将率议事。当着魏国太子假和韩相张平的面,李园命令项燕与大军会合,以二十万大军杀奔南阳。

项燕当然不会公开楚军内部的矛盾,所以一口答应了,但等他回去后,他的命令则是缓慢跟进,继续与李园的军队拉开距离。

长史范增犹豫良久,小心翼翼地劝道,“柱国,如果秦军在叶城和舞阳还是先打后撤,那宛城极有可能是个陷阱。”

项燕看看他,忽然笑了起来,“陷阱怕什么我们在令尹的后面,还怕不能全身而退”

“柱国,我们至今没有看到秦国的蓝田大军。”范增担心地说道,“如果秦国把攻击方向转移到中原,那蓝田大军现在不是在河西就是在南阳。如果蓝田大军在河西,那合纵军一旦被拖在宛城城下,秦军必定全力攻打韩国,韩国危险了,而合纵军极有可能遭到秦军的前后夹击。”

项燕抚须微笑,接着范增的话说道,“如果蓝田大军在南阳,那合纵军极有可能陷入秦军的包围,是吗”

范增郑重点头,“柱国应该提醒令尹,拿下叶城和舞阳后,还是不要急躁冒进为好。”

“他现在连战连捷,把秦军打得步步后退,正是士气如虹的时侯,我劝得住吗”项燕笑着挥挥手,“你不要太担心,我们把速度放慢一点,小心策应即可。令尹雄心壮志,想要收复故都旧地,建下显赫功业,我们理应支持。”

范增望着项燕脸上的笑容,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心里暗自惊骇。

第一卷崛起第234章李园来了

第234章李园来了

从襄城出发,西南而行,大约一百里就是叶城;由叶城西南而行就是阳城,两地距离近百里;再由阳城西南而行就是南阳治府宛,中间相距一百余里。

阳城位于伏牛山东麓,所以从襄城开始地势逐渐增高,山林河川随处可见,尤其是叶城到阳城这一段,地势更是陡然拔高,山势险峻,由此形成了一道天然隘口,名曰方城。

当年楚国占有南阳之地,建宛城,筑长城。南阳之地的楚长城从东面的桐柏山开始,经北面的伏牛山到西南面的武当山止,呈马蹄状,其中有多道关隘,最为险要的就是阳城的方城隘口和鲁阳的鲁关隘口。楚国的长城就是以“方城”命名。

秦国武安君攻占南阳后,把西、北两段长城全部拆除,独留东段长城以阻御韩魏楚三国。方城关隘就位于这段长城的中间。

武烈侯公子宝鼎现在就站在方城隘口的城墙上,遥望着郁郁葱葱的苍莽大山。

关隘之内,公子腾、桓齮正陪着少上造司马锌、少上造蒙武、少上造王贲沿着长长的青石甬道走上城墙。

宝鼎本想亲自到关外迎接,但被公子腾阻止了。

大秦封君很少,这些年宗室封君除了长安君成蛟,也就一个武烈侯宝鼎了。长安君已经成为历史,武烈侯正在崛起,几股庞大势力都把攫取更大权力和财富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其中宗室贵族对他的期望最大。

大秦越来越稳固而完善的“法治”以无可匹敌之势不断吞噬着宗室贵族的利益,他们基本上失去了还手之力,只能负隅顽抗拼死挣扎了。这时候公子宝鼎出现了,他特殊的身份赢得了几股势力大小不等的支持,这种支持把他推上了一等封君的高位,而公子宝鼎不负众望,利用咸阳复杂的局势把几股势力拉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宝鼎的野心很大,而几股势力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也是不可遏止,宗室贵族更想借助这个契机夺回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宗室大臣有多少年没有出任大军统率了从严君樗chu里疾死后,就再也没有宗室大臣出任相国、丞相或者上将军了。过去泾阳君和高陵君虽然与穰侯、华阳君并称咸阳四贵,但这两位始终没有位极人臣,至于长安君成蛟率军伐赵,那纯粹就是一个阴谋。

现在公子腾出任中原诸军统率,咸阳政局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长期遭受压制的宗室贵族们兴奋起来,他们敏锐地察觉到随着武烈侯公子宝鼎的强势崛起,随着公子宝鼎通过暗中操控把公子腾拉到中原战场,宗室贵族的“寒冬”似乎正在过去,而“春天”正在大步走来。

公子腾在离开咸阳之前,驷车庶长公子豹曾召集咸阳和栎阳两地的宗室贵族们秘密商议“崛起”大计,这个大计是以公子宝鼎和公子腾在中原战场上的胜利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宗室贵族们根本没有条件向咸阳宫发动反击。

公子腾带着宗室“使命”而来,他不但要在中原战场上全力辅佐公子宝鼎,更要借机把公子宝鼎打造成宗室贵族的第一人。公子腾是中原诸军统率,如果公子腾对公子宝鼎言听计从俯首听命,那公子宝鼎事实上就是总揆中原军政,这个权力之大足以让公子宝鼎在崛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公子腾决心把武烈侯放在统率的位置上,但武烈侯没有这个“觉悟”,他亲自跑到洛阳“协调”南北两线军队,甚至主动请缨要去第一线厮杀,公子腾“忍无可忍”了,某些时候不得不出言提醒和劝谏。还好武烈侯从善如流,马上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打算一步步总揆中原军政。

武烈侯的官职是护军中尉,就算秦王政赐予镇秦王剑,赋予更大的权限,但他始终是护军中尉。秦王政摆明了就是不允许他总揆军政,决意要遏制其权势的发展。如果武烈侯屈服了,小心谨慎不敢有所逾越,那秦王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武烈侯的确谨小慎微,不敢在灭赵之前触犯秦王政的底线,他有时间,也有耐心,但他背后的那些势力没有这个耐心,他们急切需要公子宝鼎强大起来,然后带着他们“冲锋陷阵”。

公子腾最近对武烈侯的一系列“劝谏”就是因此而生。今天南北两线的诸军统率齐聚方城军议,公子腾就要刻意制造出一个以武烈侯为中原最高统率的局面,这有利于即将开始的中原决战,也有利于武烈侯更快地总揆中原军政。

宝鼎理解公子腾的做法,他也一直在努力,但有些东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从身心到思想的全面融合,需要把小人物的灵魂彻底融炼,需要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宝鼎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