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5(2 / 2)

这三人彼此都不对眼。熊庸刚才倒不是为蒙毅讲话,而是看不得王离的嚣张。你个小毛孩嚣张啥老子在战场上杀人的时侯,你还在家里喝奶呢结果他没有先骂王离,反而因为蒙毅表现得十分“懦弱”而破口大骂。他是南阳郡尉,独立于护军府之外,加入攻韩队伍,纯粹是宝鼎在政治上的需要,但这主儿桀骜不驯,来了之后反而让军中的矛盾更加激烈了。

“再吵就给我滚”宝鼎终于爆发了,怒声咆哮。

帐内霎时安静下来。宝鼎手上拿着镇秦王剑,真要激怒了他,一剑下来脑袋就掉了。这主儿杀人不眨眼,当初在河东查案的时侯大鼎煮活人,血腥残暴,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

“你们三个给我听好。”宝鼎厉声说道,“此去韩国是打仗,不是游山玩水。左庶长的攻击之策是三府共议决策,此策的核心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改变中原局势,迫使合纵军尽快出现在中原战场上。”

王离不动这个脑筋,宝鼎叫他怎么打,他就怎么打。

熊庸在军中一直是底层,只有俯首听命的份,他至今还没有接触到决策层,他之所以提出质疑纯粹是就事论事,现在听到宝鼎的解释,原来此仗并不是针对韩国,而是试图改变整个中原局势,他随即恍然大悟。他不怕合纵军,相反,他急切希望和合纵军决战于中原,他就不信秦军打不赢合纵军。

蒙毅一直在蒙武身边,这几年更是参与一些决策,他对当前局势的理解远远超过王离和熊庸,但蒙氏现在的当家人是蒙武和蒙嘉,目前还轮不到蒙恬蒙毅兄弟,很多事情蒙武还不会告诉蒙毅,而蒙武身在军中,对高层决策也是不甚了了,就以攻打韩国这件事来说,蒙武对整个局势的判断就是错误的,实际上等到合纵军出现,他会发现中原战场上的秦军统率竟然不是他,而是一位宗室大臣。

蒙武都看不透的事,蒙毅当然无从揣测了,所以当他听到武烈侯说,攻韩的目的是逼出合纵军,顿时吃惊不已。难道咸阳决定改变策略,再次集中兵力于中原战场,要在中原打开局面高层决策的事轮不到他来质疑。武烈侯是大秦一等封君,领护军中尉,算是军中第一大巨头,绝对的高层决策者之一。这样的重臣亲自率军攻击韩国,可见此仗对未来中原局势的重要性。蒙毅心思慎密,当即意识到自己待在武烈侯身边必定有助于蒙氏的重新崛起,这样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宝鼎可不想看到这三个人在战场上闹矛盾。未来的帝国中,这三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影响到帝国命运和历史发展的人物,如果自己能把他们拉到一起,与自己齐心协力发展帝国,未来还是大有作为。

三个人凝神细听,宝鼎的语气也渐渐缓和,把自己的谋划简单地说了一下。

目前中原局势的发展还在宝鼎的预料当中。合纵军出现的越早,实力越是单薄,击败合纵军的希望也就越大。在宝鼎的谋划中,最有把握但变数也是最大的就是对楚军的攻击。李园和项燕的军队肯定是合纵军的主力,当韩魏军队被秦军牢牢牵制的时侯,只有楚军一支军队北上救援。有楚国的老贵族在李园的背后下黑手,宝鼎有把握击败楚军,但假如齐国的军队加入合纵,齐楚联军同时杀进战场,那宝鼎的麻烦就来了。

宝鼎口口声声告诉自己的部下,只要合纵军出现,太原方向的主力就会南下,这其实是个谎言。

匈奴人进入云中,从河南和代北两个方向威胁北疆,北方军肯定不会南下,所以中原战场唯一的援军就是蓝田大营的军队。如果齐国加入合纵,合纵军的兵力有可能超过中原战场上的秦军兵力,中原随即展开东西方的决战,而秦军并没有胜算。

宝鼎不希望决战,这违背了他的本意,他的本意是把东西方决战的声势造出来,然后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战果,这样他就能控制中原局势,就能赢得最大战绩,然后他才能影响咸阳决策。最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颠覆性改变历史,他仅仅是稍稍改变了一下历史前进的轨迹,接着历史又回到了原有的节点,他还能依据原有的历史去实现统一中土的大业。

这个难度的确太大,一步错则步步错,一发不可收拾。

“我郑重警告你们,绝对不能犯任何一点错误。”宝鼎最后说道,“我要求你们绝对遵从命令,否则我翻脸不认人。”

第一卷崛起第228章牛刀

第228章牛刀

深夜,丰川寨沐浴在黑暗之中,几盏灯笼高悬于旗杆之上,昏黄灯光好似明珠一般点缀着深邃黑幕,给清冷的木寨增添了几分暖意。

夜风吹拂,山林呼啸,战旗猎猎狂舞,偶尔还能听到几声孤狼的长嚎。

巡值士卒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