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嵩把令尹府对未来局势的判断详细告之。“当前我们需要决策,是合纵还是连横”
李园向项燕做了个手势,态度诚恳,请他发表一下看法。
“秦国的国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带甲士伍又有多少关西的攻防形势又如何”项燕慢条斯理地说道,“齐国的国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带甲士伍又有多少它的四方边郡是否有险可守”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秦国的国土数倍于齐,带甲士伍数倍于齐,关西有函谷关和大河之险,易守难攻,而齐国则根本无险可守,双方实力仔细一对比,不难发现齐国无法与秦国正面抗衡。
如果秦国攻占了中原和河北,实力更强,燕齐楚三国只有联手才能抵挡住秦国的攻击,但一旦给秦抢占了先机,分而击之,各个击破,三国覆灭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李园和廉嵩互相看看,凝神沉思。
“赵国是齐燕两国的屏障,赵国若亡,齐燕两国分居南北,又岂是秦国的对手”项燕继续说道,“所以赵国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刻。齐燕两国必然出手相助。”
“但是,邯郸大战的时侯,出手援救赵国的是楚魏联军。”廉嵩小声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项燕淡然一笑,“六国合纵攻齐,齐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其后燕国遭到齐国的反噬,也遭到了沉重打击。邯郸大战的时侯,两国都处在恢复元气的阶段,再加上彼此间的仇恨,袖手旁观也在情理之中。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赵齐燕三国的元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齐国,四十年未打一战,国力强盛,君王后恰好又薨亡而去,可以想像,值此危难关头,齐燕两国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被西秦所摧毁。”
“如果齐燕两国再一次袖手旁观呢”廉嵩又问道。
“绝无可能。”项燕笑道,“以赵国的坚韧,士伍的顽强,根本无需齐燕两国出兵想救。赵国所缺的,无非是钱粮和武器而已,而齐燕两国恰好可以给予赵国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李牧凭什么两次击败秦军充足的物资,而这些物资就是来源于齐国和我们楚国。”
李园和廉嵩再一次陷入沉默。
“柱国对中原形势有何看法”廉嵩再问。
“秦国在河北两次战败,终于吸取了教训。”项燕说道,“从天下大势来说,若败赵国,必取中原。击败韩魏,夺取大梁,切断齐楚与赵国的联系,断绝齐楚对赵国的援助,那么秦国只要实施南北夹击之策攻击邯郸,长期作战,必能把赵国活活拖死。”
“当年武安君白起就是实施此策。先在伊阙大战击败韩魏,再用长平大战夺取上党,然后南北齐出,夹击邯郸。白起死后,蒙骜坚持此策。秦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七次攻打魏国,五次杀到园囿you,但终究未能攻克大梁,最后迫不得已,把主力调到河北作战,结果遭遇两连败。”园囿,魏王狩猎园林,距离大梁数十里。
“现在老秦人复出,王翦为上将军。必定再用白起之策,先打中原,后取河北。”
项燕说到这里,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武烈侯到南阳,其实已经把咸阳攻击中原的策略暴露无遗。你们是否以为秦军主力还在河北不,我可以断定,现在秦军主力正在秘密赶赴中原战场,一旦大军集结完毕,王翦也就到了洛阳,几十万大军将横扫中原,韩魏两国倾覆在即。”
“楚国的屏障在哪”项燕看了李园一眼,目露不屑之色,“楚国的屏障就是魏国,魏国的屏障就是韩国,但韩国已经不堪一击,如今更是苟延残喘做了秦国的附庸,事实上它已经败亡了,只要秦军杀出洛阳,韩国必定不战而降,秦军的主力将直扑大梁,魏国已经岌岌可危。”
“魏国一旦败亡,秦军切断了齐楚两国救援邯郸之路,那么赵国还能支撑多久”
“赵国灭亡了,齐国根本不敢动,这时候秦军必将倾力而下,直杀楚国。假如秦军一路出鄢郢yanyg,顺江而下,一路出大梁,沿鸿沟而下,两路夹击我江淮,江淮必定不保,我京都必将再次落入秦国之手。到了那个时侯,我们恐怕只有南逃吴越,苟延残喘了。”
项燕危言耸听。李园沉默不语。廉嵩局促不安。
“以柱国的看法,秦军主力将在今年攻打魏国,夺取大梁”廉嵩问道。
项燕想了片刻,笑道,“我不是秦王,也不是王翦,我不知道秦军今年的攻击方向,我只是表述一下我对中原局势的看法而已。”
“所以,柱国认为,我们应该合纵,而不是连横。”李园终于说话了。
项燕郑重点头,“大梁是中原战局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坚决守住大梁,那秦军即使灭亡了赵国,也无法南下攻打我楚国,因为秦国没有鸿沟,就无法把物资运到前线战场。”
“就如齐国要保住赵国一样,我们要力保魏国不失。”廉嵩说道,“如此看来,当务之急还是要合纵。”
“但是,如果秦军主力到了中原,与齐国东西夹击我合纵军”李园望着项燕,目露犹豫之色。
“要快。”项燕说道,“君王后薨亡,齐国政局必定动荡,短期内他们无暇顾及中原战场,正是我们合纵联军攻打秦国的最佳机会。”
“秦军主力在中原。”李园还是犹豫。
“如果我们不即刻合纵,让秦军主力击败了韩魏,夺取了大梁,那后果是什么”项燕问道。
李园和廉嵩不敢想像。
大梁失去,赵国不保,赵国失去,齐燕不保,齐燕失去,则楚国亡,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