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两个月,我就能把南阳的盗贼一扫而空。”宝鼎说道,“等到南阳形势稳下来了,诸事走上正轨,我就打算印刷师傅的书。然后广为传发。有了师傅这本书,中土人将第一次认识到纸和印刷之术。”
“战乱年代,这种东西并不能给你的统一大业带来什么好处。”韩非的情绪有些低落,看上去很疲惫。
宝鼎犹豫了一下,问道:“师傅怀念故国吗”
“故国就在几百里之外。”韩非手指东北方向,长长叹了一口气,“我老了,想叶落归根,但是”韩非黯然摇头,“我回得去吗”
“师傅,如果你”
韩非摇摇手,“你不要给自己惹麻烦,我也不想给你惹麻烦。再说,就算你送我回去,韩王会同意吗我现在是你的师傅,武烈侯的师傅,另外我还是大秦的博士,拿着大秦的俸禄,在没有征得咸阳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回韩国,那就是叛国。你想想,以现在韩国的局面,韩王敢收留我吗假如韩王收留了我,秦军以此为借口杀进韩国,我就是韩国的罪人啊。”
宝鼎沉默无语,良久说道,“师傅内心深处还是向往中土的统一。”
“统一对中土的好处不言而喻,尤其出塞一行,让我对统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迫切希望中土尽快统一。但是”韩非闭上眼睛,面露痛苦之色,“但是一想到韩国将在统一大业中化为灰烬,我就心痛如绞。我是罪人,死后到了九泉之下更是无颜面对先祖。”
“师傅”宝鼎感同身受,轻轻握住了韩非的手,“师傅就待在蓼园撰书授学吧。隐居也是逃避的一种好办法。两耳不闻窗外事,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在自己的心灵里开辟一块乐土,未尝不是人生幸事。”
韩非苦叹,“告诉我,咸阳是否要打韩国了”
宝鼎点点头,“假如这一次我们击败了关东人的合纵,那么大秦军队必定直杀中原,拿下韩魏两国,从而彻底扭转中原局势。”
“还有一线希望,是吗”
“当然。”宝鼎说道,“形势对我大秦非常不利。秦军在河北两战两败,元气大伤,此刻正是关东合纵抗秦的最佳机会,只待合纵成功,中原必有一场决战。谁赢了,谁就能霸占中原。”
韩非闭着眼睛想了很久。忽然问道:“你说,韩国还能活下去吗”
“今日韩国的实力不堪一击,就算中原决战,大秦打败了,也难保它不被赵齐魏楚所吞并。”宝鼎说道,“师傅,当初宋、鲁、郑、卫等国是如何灭亡的这是个弱肉强食的大争之世,没有实力,只有死亡。”
韩非痛苦摇头,“罢,罢。罢,听你的,我再也不出蓼园了,我更不想听到任何有关韩国的消息。你在白水河边给我盖一间茅屋,我就终老于斯吧。”
=
陈郢。
陈是中原地区一座著名的大城,位于鸿沟南入颖水的交会之处,是楚国东北部的重镇。中土人常说的“楚头”就是指陈。
陈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原是古陈国的都城。
周武王灭商后,第一次封了八个诸侯,其中就有陈国胡公满,与王族诸侯一样,封一等公爵,领百里之地。之所以有此等荣耀,一是因为陈国是外戚诸侯,胡公满的夫人就是周武王的长女。其次是因为胡公满的部族是舜帝的后裔。舜帝的后裔居住在河东的妫gui水河谷,部落以地为姓,即“妫”姓。胡公满立国为诸侯,以国号为大,遂以国号为姓,从此便有了陈氏。
周武王病逝,八大诸侯中的六国管、蔡、霍、康、曹、殷一齐叛乱,于是周公东征。东征胜利后,六大诸侯灭亡,只剩燕、陈两国。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再行分封,中土随之出现了鲁、齐、卫、宋、晋、楚、郑、蔡等一班大小诸侯,而燕、陈两大诸侯随即成为西周初期的大诸侯。
世事沧桑,陈国逐渐没落,到了春秋时,陈国再一次崛起,而崛起的原因却是因为陈国地理位置好,农事兴旺,再加上历代君主推崇以商富国,渐渐地陈国便成了中原富庶之国。
有钱了便荒y,到了陈灵公的时侯,爆出灵公君臣三人与夏姬y乱丑闻,灵公因此而死,陈国大乱。自此衰败,做了楚国的附庸。三家分晋的前夜,楚国灭了陈,古老王国的都城就此变成楚国伸向中原的一个触角。
楚国最终没能实现霸称霸中原的梦想。鄢郢yanyg大战,楚都郢被毁,荆楚腹地丢失,不得不东迁至陈,但这个古老大城地处中原南端,又曾是亡国之都,透出一股不祥之兆,所以到了考烈王的晚期,在春申君的坚持下,楚国再次迁都到淮水南岸的寿春。寿春本是春申君的封邑,也就在这次迁都之后,君臣友谊出现了裂痕,然后君臣一前一后死去,楚国再一次走向衰落,而这恐怕是考烈王和春申君都没有想到的事,迁都不但没有让楚国中兴,反而加速了楚国的败亡。
寿春无论是名气还是城池规模,包括战略位置,都不能与工商业繁华的陈相比,所以春申君一直坚持在陈处理国事。李园做了令尹后也是一样,依旧把令尹府放在陈,而他的封邑就是陈,他的封君号为陈侯。
陈侯这两天彻夜未眠。先是秦国武烈侯公子宝鼎抵达南阳封邑,接着齐国老太后君王后薨亡,东西两国的政局都发生了惊人变化,而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中原局势。
秦国局势的变化在于老秦人的全面复出。关东人最为畏惧的就是秦国的老秦人将领,当初武安君白起、司马梗、王龁、王陵等一帮老秦将率战无不克,给了赵韩魏楚四国沉重打击。三十年过去了,四国都还没有恢复元气,由此可见那帮老秦将领的厉害。
武安君死后,老秦将领就此沉沦。此后蒙骜独领风骚十几年,但他独木难支,不过维持局面而已。蒙骜一死,秦军就再无做为了,虽然桓齮在漳水河畔打了一场胜仗,但接着就是两连败,赵军把秦军打得狼狈不堪。
就在形势对关东非常有利的时侯,公子宝鼎在西秦异军突起,随着他在塞外击败了匈奴人,他在西秦的地位也扶摇直上,接着老秦人在他的直接帮助下全面复出了,甚至就连当年追随武安君南征北战的公孙豹、司马锌、白览这样的老将都重新进入了军队,这让关东人想起了杀人盈野的白起,想起了当年重伤韩魏的伊阙大战,重创楚国的鄢郢大战和给了赵国致命一击的长平大战。
西秦的老秦将率复出了,是不是意味着秦军要再一次发动对关东的全面大战事实证明关东人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武烈侯公子宝鼎到了南阳,而且他的官职是护军中尉。从这个官职就能估猜到咸阳的用意,未来中原战场上的秦军统率就是这位年轻的武烈侯。
关东人忐忑不安,赵韩魏楚燕五国在大梁频繁见面,商议合纵一事,在赵国相国郭开、上将军李牧和楚国令尹李园的推动下,合纵进展迅速,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齐国的君王后死了,主掌齐国近四十年国政的老太后死了,这对关东五国的合纵来说是个意想不到的打击。
很简单的事,齐国自君王后主政后,为什么保持了四十年的中立就是因为当初在秦赵两国的主谋下,在以乐毅为“共相”的统率下,六国合纵攻齐,差点把齐国灭了。虽然后来齐国转败为胜,但国力一蹶不振,只能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此后西秦与赵韩魏楚四国连番交战,包括秦赵邯郸大战,赵国岌岌可危之际,齐国都坚决不参加合纵,原因就在这里,当年的仇恨岂能一笑置之抛之脑后
在天下大势的分析中,在关西秦国和关东六国的对垒中,关东六国肯定要齐心协力,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战国时代,关东六国彼此征战,彼此之间当然有仇恨,但若论仇恨最深的,却是齐国和赵燕两国之间的仇恨。那一仗足足打了五年,齐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齐国的军队覆灭,齐国的宗室、贵族和庶民惨遭屠杀,都城临淄被洗劫一空,齐国的土地和财富被各国瓜分一净,最后就剩下即墨和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