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报答他。”章邯说道,“我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他。”
“你的生命是我的。”熊闵笑道,“你只要报答他就行了。愿意为武烈侯献出生命的人太多了,目前还轮不到你。再说,即使你要把性命给他,他也不会要。”
章邯不解地望着熊闵。
“告诉你一个秘密。”熊闵兴奋地抓住章邯的手,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我听太后说,武烈侯对你的评价非常高,武烈侯说,如果大秦的中流砥柱都不在了,能够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独自支撑大秦的就是你。”
章邯骇然心惊。这怎么可能武烈侯凭什么如此高看自己旋即一股强烈的自信从心底喷涌而出。武烈侯既然如此看重我,我又岂能让他失望
=
甘罗接到任命后,第一时间赶赴蓼园拜见武烈侯公子宝鼎。
封君的相国,事实上就是封君的大总管,但这位大总管与一般权贵家里的家老有不同之处,那就是这位大总管还直接听命于君王和中央。
在实际执行中,封国的相当然要听封君的指挥,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封君岂不成了傀儡封君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可以指挥相国,相国也要绝对遵从,但封君一旦超过了他的权限,违法乱纪了,那相国就可以代表君王和中央予以劝谏和阻止,假若封君不听,相国马上就要禀奏君王和中央,否则相国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封君受到惩处,相国也跟着一起受罚,而且罪责更严重,所以这就逼着相国不得不睁大眼睛监控封君,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头颅,关系到他宗族亲人的身家性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大意。
甘罗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加冠成人,相貌英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是咸阳有名的青年俊彦。他也是少年得志,但他的“得志”源自咸阳政治的需要,所以也就是昙花一现,尤其自吕不韦被赶出咸阳后,他就风光不再,基本上被边缘化了,距离权力中枢越来越远。
这些年咸阳的风暴一个接一个,咸阳各方权势都先后遭到了打击,咸阳的形势当真是扑朔迷离,根本无从预测。像甘罗这种人都是依附权贵而生存,虽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但稍不小心就会被卷进风暴,尸骨无存,所以甘罗事实上就是无根的浮萍,在激烈的漩涡中拼死挣扎,不知道自己的将来是什么。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际,灾难突然从天而降,他被赶出了中枢,外放到南阳,出任封君府的相国。
封君的相国是个什么官出力不讨好的官,典型的受气包,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官。
哪个封君会喜欢这样的“管家”至于信任,更是谈都不要谈了。封君信任相国,就等同于把脑袋送给相国,哪个封君会如此白痴所以封君和封君的相国历来就是貌合神离的一对死对头。
封君是强势一方,封君的相国肯定是弱势一方,封君肯定要想方设法赶走自己的“管家”,而“管家”却竭尽全力保全自己。不要以为相国直接听命于君王和中央,就可以为所欲为,相反,相国的日子难过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权力。封君的权势都很惊人,在朝堂上更是耳目密布,而回到封邑的封君还随时可能重返权力中枢,可以想像,在封君府上做相国,那过得都是什么日子。
甘罗做梦也没有想到噩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他在中枢为官,对权力顶层的事当然知道一些。事前他就没想到武烈侯会自请就国武烈侯既然自请就国,肯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无疑他与大王产生了矛盾,于是大王把他赶走了。
武烈侯是什么背景他的背景太庞大了,由此他的对手也非常厉害。大王此刻把他赶出咸阳,让他回到封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像甘罗这样的士卿大臣还是看得很清楚。南阳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大王要把南阳赐给武烈侯为封邑现在清楚了,因为大王要把武烈侯赶到南阳,然后置武烈侯于死地。
甘罗的任务是什么很简单,睁大眼睛找到武烈侯的违律之处,如果找不到,那就制造事端,逼着武烈侯违律,总之一句话,要给君王和中央一个理由将武烈侯彻底打倒在地。
这事能干武烈侯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公子,他的实力太强悍了,而甘罗呢一个普通的士卿官僚而已,武烈侯要整死他太容易了。
甘罗怎么办他思前想后,发现自己必死无疑。南阳的确是个死局,公子宝鼎被彻底击倒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公子宝鼎在倒地之前,肯定毫不犹豫地砍了自己。退一步说,就算自己没有死,老秦人还在,老秦人还有机会杀了自己。
既然进退都是死,那还不如赌一把,赌公子宝鼎有能力破开这个死局。公子宝鼎不倒,自己做为他的封君,当然也不会倒,假若有朝一日公子宝鼎重返咸阳做了权倾朝野的大权臣,那自己岂不水涨船高
但是,自己被逼无奈之下,不得不投靠公子宝鼎,难道大王想不到大王肯定能想得到,那他为什么还要用自己
=
=
第一卷崛起第196章真真假假
第196章真真假假
宝鼎第一次看到这位名显历史的英才。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太史公对甘罗情有独钟,特意在史记中记载了十二岁的甘罗为大秦建功并被拜为上卿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人们教育子弟的经典案例。宝鼎读书的时侯,他的历史老师也以甘罗为例,教育学生们勤奋读书。宝鼎当时很钦佩甘罗,这个记忆至今仍十分清晰,但长大后他在读史的时侯却产生了一个疑问,甘罗后来有什么成就在大秦统一进程中和在帝国十五年的短暂历史中,他都干了些什么如此一个少年得志又深受秦王欣赏的人才,为什么在大秦最后一段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咸阳的权力顶层,看清了湮灭在历史中的秘密,宝鼎前世读史时所产生的疑问逐渐有了答案。
甘罗是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以想像一下,以甘罗的家世,他以十二岁的年纪来到秦国,即使有天纵之才,吕不韦会把他和荀子的学生李斯同等看待当然不会,在这个时代,就算家学深厚,十二岁的少年又能懂得多少政治权谋甘罗的祖上甘茂是大秦丞相,昭襄王继位不久出逃齐国。然后在楚国待了一段时间,最后死在魏国。甘茂同样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吕不韦把甘茂的后人甘罗找到咸阳来,给他极高的待遇,给他功绩,让秦王给他升官加爵,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以甘罗为例子,吸引关东贤才,加强关东人在咸阳的实力。甘罗出名后,关东贤才蜂拥而至,吕不韦的政治目的达到了。
秦王政亲政之后,风暴迭起,长安君屯留兵变,嫪毐之乱,然后吕不韦就给打倒了。秦王政和吕不韦最终还是败给了楚系外戚。吕不韦倒了,关东人受到重创,甘罗的价值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他本应该随着吕不韦一起消失,但甘罗是大秦的标志性人物,某种程度上他是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