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从出塞前一直到现在,他反复说明河西的重要性,其实早把他的想法透漏了,只是众人都被大秦和月氏的结盟所蒙蔽,谁也没有看穿这层迷雾而已。
“咸阳对西北局势有全盘考虑。”宝鼎继续说道,“在大一统的前提下,西北局势首先要求稳,所以咸阳会有限援助月氏,联合月氏遏制匈奴人。这个策略对我们有利。匈奴人持续威胁河西,攻打北地,将迫使咸阳在未来几年加大对西北边军的投入。西北需要更多的军队,需要更多的武器和粮食,这场谈判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不会参与谈判,不会让咸阳认为我有意在西北增加自己的实力。”
宝鼎想在乌氏再待一段时间,但咸阳局势的发展突然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他不得不准备即刻返京。
王翦急书。九月,蒙武的大军在河北番吾与李牧相遇。双方激战,蒙武战败。侥幸攻打赤丽、宜安一线的蒙毅和冯毋择撤得快,在井陉一带拼死阻截,总算让蒙武的主力安全撤回,损失不算太大。其后李牧急速杀到邯郸,在漳水一线击败了杨端和。杨端和后撤五百里,损失两万余人。
与此同时,赵国黑衣大量潜伏到咸阳,展开了血腥刺杀。右丞相昌平君熊启两次遇刺,但均成功逃脱。左丞相隗状遇刺,有惊无险。御史大夫昌文君熊炽则遇刺受伤。大秦三公同时遇刺,震动京师。
楚系最近一个月连续有人离奇死亡。阳泉君熊宸死在了溷hun厕里,他儿子熊璞半夜掉进井里淹死了。苏筑死在了小妾身上,长子苏湛在家中自缢而死。卫庭被一匹疯马活活撞死,他儿子卫廖则在博易馆里被人误杀而死,凶手杳无踪迹。魏缚在蓝田狩猎,不慎被一只野狼咬中要害,哀嚎两天后死了。与他同行的公子厉更惨,狩猎途中坐下战马受惊,连人带马冲下了山崖,摔得粉身碎骨。
老太后连闻噩耗,身受打击,一病不起,如今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眼看时日无多了。
咸阳一时间人心惶惶,咸阳宫内更是哀声一片。
几天后,秦王政的急令送达乌氏,命令公子宝鼎尽快返回咸阳。
=
=
=
第一卷崛起第174章谁是阴谋家
第174章谁是阴谋家
楚系死去的不仅仅是这些权贵。还包括这些权贵的亲信,所有在盐铁大案中因为特权而逃离大秦律惩罚的权贵官僚全部被杀,无一幸免。
十一月的第一次朝会在呼啸的寒风中,在给事中苍凉的喊声里开始了。
大殿上一片肃穆,廷尉卿李斯高声诵读着一份长长的名单,凡是读到名字的人都已经死了。这份名单很长,足足有三十八人。盐铁大案涉案官员总共一百一十四人,除了那些已经被处死的、流配的或者关押大牢的罪囚以外,其余的全部在这份名单上,一个不缺。
谋杀,这是血腥的谋杀,而谋杀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阴谋,这个阴谋的目标就是武烈侯公子宝鼎,要置公子宝鼎于死地。
以三十八条性命换取公子宝鼎一条性命,这个阴谋太狠毒了,狠毒得让人不寒而栗。
廷尉卿李斯再奏。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三十八个人死于谋杀,但这三十八人的离奇死亡本身就是证据,这些证据可以让人联想到盐铁大案,继而联想到公子宝鼎。所有人在听到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人者公子宝鼎也。
这就是阴谋,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想到的阴谋。一个血腥的阴谋。
盐铁大案是公子宝鼎一手“打造”的,是老秦人对楚系发动的全面进攻。
盐铁大案主要涉案人员因为特权而逃离了大秦律的惩罚,这是对大秦律的侮辱,这是对大王的侮辱,这是对大秦王国的侮辱,但特权无处不在,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特权可以利用律法给自己打造一副坚固的铠甲,可以利用激烈的权力博弈让自己凌驾于律法之上,这就是在王权至上的王国里“以法治国”的最大悲哀之处。
商鞅为大秦打造了犀利的“法治”,但最终他死于特权的剑下,死在自己一手创建的律法之下。武安君的死就是“人治”践踏“法治”的最好诠释,至高无上的王权根本无视律法,它想让谁死,谁就得死,大秦“法治”的尊严因此被彻底撕碎,“人治”露出了它无耻而狞狰的真实面目。
今天,咸阳却有一个阴谋家在用最原始最血腥的屠杀来重建“法治”的尊严,他试图用违法者的鲜血来粉饰“人治”丑恶的嘴脸,继而用这块血迹斑斑的布来遮掩“人治”的真相,以此来维护大秦律的威严,维护大王的权威,维护大秦王国的正义。
谁是阴谋家
是公子宝鼎吗公子宝鼎是受害者,他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北边塞,他根本没有机会杀人。
是老秦人吗不可能,老秦人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最佳机会,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做这件极度血腥的事。
此次秦军再次在河北战败。这一次失败让大王和关东人颜面尽失。桓齮的失败是建立在他在漳水一线歼灭十万赵军的基础上,结果功过不能相抵,他和他的部下们遭到了咸阳的严厉惩处。现在呢蒙武和的关东部下们有什么骄人战绩他们拿什么功劳来抵消河北大败的过失
大王的处境因此变得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