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2 / 2)

华阳老太后倒是“积极”配合,硬是逼着秦王政给宝鼎封了个伦侯,结果形势再度脱离了秦王政的控制。

宝鼎做了伦侯,拿到了主爵中尉这个实职,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马上就向咸阳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水潭里连丢两块大石头,掀起轩然大。一个是立后立储。这种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倒好,急吼吼地冲进了后储之争,还举着大旗要宣战,不知死为何物的野蛮人啊。还有一个就是打匈奴。谁愿意与匈奴作战找死啊嫌命长啊又是宝鼎,估计等不及要为父报仇了。你要报仇便罢了,还拖上整个大秦国,不满意宝鼎此举的比比皆是,都等着看笑话,更有人暗中诅咒,恨不得他死在大漠,从此消失。

如果任由宝鼎这样横冲直撞乱打一气,后果难以预料,但坏事肯定比好事多。秦王政果断出手,用一池泉水暂时稳住了这头疯狂的野牛,但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宝鼎的才智远远超过了秦王政的预料。他要培养一个自己可以牢牢控制的宗室鼎柱,而不是培养一个威胁自己王位的可怕对手。

未来的宝鼎到底是秦王政的股肱之臣,还是阴险狡诈的敌人从目前形势来分析,成为敌人的可能性更大。咸阳有楚系在其中推波助澜,志在把宝鼎打造成秦王政的敌人;咸阳的老秦人因为对大王缺乏信任,他们也会有意识地阻止宝鼎靠近大王,以免遭受池鱼之灾。

秦王政辗转难眠,天亮后即与宝鼎进一步深谈,打算全面试探一下。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要么放弃宝鼎,以免将来成为敌人,引起血腥大风暴,让王国遭受重创;要么继续培植宝鼎。

昨夜他就意识到双方在国政上的分歧很大,但因为是泛泛而谈,没有触及到具体方面,今天他就要具体谈谈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宝鼎字里行间清晰地表露了他的治国思路,他认为“以法治国”,依靠严刑峻法在现阶段的确可以增强国力,但一旦大秦统一了天下,这种治国思路就不行了。中土饱受了六百年战火的摧残,生灵涂炭,天下苍生深受其害,他们盼望着和平,盼望着安居乐业,所以大秦的治国思路要改,而最佳办法就是实施“仁政”,以“无为”治天下。

“以法治国”在王国财富的分配上就是“国富民弱”,而以“无为”治天下就是“国不与民争利”,民富则国强。

秦王政尊崇“法治”,当然不能接受宝鼎这种治国思路。其实这两种治国思路在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屡有争执,双方针锋相对,有时候甚至引发暴力冲突。这两种治国思路都没有错,就看何时用,怎么用,用得不好则弱国亡国,用得好就能富国强国。

秦王政很失望,但他看到了宝鼎那颗忠诚于王国的拳拳之心,他决意培植宝鼎。宝鼎还小,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改造,去锤炼。

“寡人再给你安排一位师傅,以后你就跟在他后面勤奋学习。”

“谁”宝鼎好奇地问道。

“韩国公子非。”

韩非韩非要做我的师傅我的师傅是韩非宝鼎当即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第一卷崛起第135章大王的隐私

第135章大王的隐私

宝鼎与秦王政同车返回咸阳。

宝鼎已经感觉到了秦王政无法接受自己的治国思路。虽然秦王政表现得很平静,很大度,一直微笑聆听,但宝鼎还是从他的质询中清晰得察觉到了这一点。

他本来就没有指望秦王政能接受,他只是希望秦王政能换一种角度考虑国事,从天下苍生的角度出发筹划国策,而不仅仅是高高在上只顾及王国本身和权贵官僚们的利益。天下苍生是未来帝国的根基,人心向背则决定了帝国的命运,如果帝国失去了人心,不管始皇帝是不是长生不老,也不管帝国的武力有多么强悍,最终都将败亡于陈胜吴广之手,就算杀掉了刘邦项羽这些人,依旧有无数的贫贱者揭竿而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传承了六百余年的旧贵族旧官僚在年复一年的战火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当“”烽火点燃的霎那,当陈胜吴广高高举旗大旗的霎那,他们给自己修建了六百年的坟墓终于完工了,旧贵族旧官僚终于到了死亡的一刻。

这种颠覆性的不是由下而上,就要由上而下,秦王政,这位未来的始皇帝。如果不能在治国思路上进行颠覆性的改变,帝国的制度和国策不能进行修改和调整,帝国必将灭亡,公子宝鼎即使有擎天之力也无法拯救帝国。

宝鼎急不可耐,试图在秦王政坚固的思想上打开一道小小的裂缝,而秦王政则试图改造宝鼎,把他那种荒诞的完全不切实际的胡言乱语彻底摧毁,把他打造成与自己一样的坚定的“法治”的捍卫者。

在过去的六百余年里,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到兼并,诸侯国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改革”都是为了强国。国强才能在激烈的逐鹿大战中生存下来,王国生存了,国民才能生存,所以王国的王、士、民三大阶层都在为生存而浴血搏杀。王为了生存,想方设法榨取“士”和“民”的价值,恨不能敲骨吸髓;士卿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盘剥最底层的“民”,他们所谓的变法改革,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最大程度地榨取平民的血汗以强大王国;“民”的命运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为了所谓的“国”,所谓的“君”,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忍受,任由君王和士卿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这个时代的“民”就像羊圈里的羊,吃得是草。贡献的是皮毛和骨肉,而君王是牧羊者,士卿是獒犬。在牧羊者和獒犬的眼里,羊就是他们的财产,他们的衣食,生杀予夺。你让一个牧羊者,让一头獒犬,从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羊养大养肥,自己却节衣缩食,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旧贵族旧官僚的治国理念传承了六百余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更加遥远的年代,而宝鼎的治国理念来自于后世,准确地说,就是来自于汉初,距离咸阳一把大火将旧贵族旧官僚彻底焚烧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年而已。这种治国理念是由一帮“领头羊”带领一群“羊”在“”成功之后,从“羊”的角度出发,以“羊”为本创造出来的,是在中土大一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主旨是强国富民,它完全区别于上一个时代在诸侯争霸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以“君王”为本的单纯追求强国的治国理念。

在这个时代。君王当然可以接受“强国”的理念,但绝对不能接受“富民”的思想。把羊养大养肥了却有限宰割,干什么让他们造反啊养羊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宰杀充饥啊,否则君王和士卿们吃什么喝什么拿什么去抢更多的草场,掳掠更多的羊

宝鼎思前想后,不免感到沮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