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2 / 2)

吕不韦本人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到秦国做了相国后,被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十万户一年的租税有多少保守估计也有五十万钱左右吧再加上私田、利用特权垄断营商、放子钱高利贷,这一年下来至少超过百万钱的收入吧当年吕不韦经商,一年能赚多少恐怕他一年也赚不到这个数目的零头吧由此可见做这种“生意”的回报率太高了,高得让人不敢想像。一般商贾不敢想,吕不韦想到了,而且还做到了,神人也。

“公子,在我大秦若要做官,就要上战场杀敌。我大秦实施二十等军功爵禄,必须立有军功,有了爵位才能做官。当然,此律对于大贤来说,不适用,对于像公子这样的宗室王孙来说,更不适用。但是,依我大秦律,只有赐邑或赐税达六百家者,才能拥有养客的资格,否则严重违律,要受到严惩。”

唐老爹估计宝鼎不知道大秦国“养客”的规定,所以在解释完了做官是赚钱的最快途径后,马上隐晦地提醒道。

养客还需要资格要赐邑或赐税达六百家那必须做到几等爵才行宝鼎不好意思开口问,只好用询问的眼神望着唐老爹。

唐老爹暗自哂笑,恭敬说道:“依照律法,第九等五大夫爵一般税邑三百家,再往上就是左右庶长,三更左更、中更、右更,一般也是赐邑或赐税三百家,但也有特例,大王也可以格外荣宠,额外加赐税邑。”

宝鼎一听,心里顿时凉了。现在自己是八等爵公乘,按照唐老爹的说法,自己至少要再升四级,到左更爵才有希望获得六百家的税邑,然后才拥有养客的资格。再升四级那要多少战功才行王贲年近四十,打了快三十年的仗了,才做到左更爵,由此可以想像在“卿”这一级别上,升官的难度有多大。

唐老爹看到宝鼎面显沮丧之色,不紧不慢地又说了一句,“对于公子这样的宗室来说,税邑六百家的收入,连日常用度都不够,更不要说养客养兵了。”

宝鼎神色一紧,脸色更是难看。想想也是,这座营寨里就有一千名虎烈卫,三千五百匹战马,这一年需要耗费多少钱财六百户一年的租税才多少钱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根本就是毛毛雨嘛。

宝鼎再次躬身求教,“请老爹赐教。”

唐老爹犹豫了一下,随即看到隗藏和琴珪都投来鼓励的眼色,无奈一咬牙,一字一句地郑重说道“公子拜侯封君。”

拜侯封君我倒,你以为我是谁秦王的亲弟弟啊秦王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安君成蛟,叛逃去了赵国,我不过是秦王的堂弟而已,但秦王的堂弟太多了,估计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他会给我格外恩宠封我君侯算了吧,别做梦了。

宝鼎想都不想,用力一摇手,“算了,别说了,就此打住。”

第一卷崛起第八十二章我将为君侯

第八十二章我将为君侯

宝鼎立即便明白了巴蜀人的想法。他们有意帮助自己成为史上“四大公子”一类的权臣,像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一样的权臣,做到这样的权臣,自身实力的强大自不必说了,更影响和主宰着王国的命运,但同时间,这样的权臣也是坐在火山口上,无时无刻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宝鼎无意成为如此万众瞩目的显赫人物,最起码暂时不会想,除非将来时势使然,否则绝不会拿他自己和子孙后代、甚至三族九族的性命冒这样的风险。

其实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上,拜侯封君者主要是宗室重臣,或外戚重臣,而以贤才、武功而拜侯封君者并不多,如乐毅、苏秦、白起、张仪、范睢、吕不韦、李牧等等,正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在宝鼎的记忆里,无论是宗室外戚还是功勋卓著的臣子,尤其是权臣,大多得不到善终,这主要是汉唐以后的政治特色,就先秦这段历史来说。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这六百余年的政治风格与后代历朝还是有显著区别,某些地方根本就是迥然不同。宝鼎对此了解甚少,想当然地把后世的一些为官之道处世之术放在了这个时期,结果再次摆了个大乌龙。

宝鼎神态坚决地一摇手,隗藏等三人则再次愣然。

“公子何意”隗藏实在忍不住了,惊讶地问道。

“枪打出头鸟。”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这种事不能干,还是韬光隐晦的好,免得还没露头,就被一个大浪打死在沙滩上。”

宝鼎这话说得很直白,隗藏三人一听就懂了,但他们的神情更显惊愣,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这就是宝鼎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有没有搞错他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走出了乌氏

公子宝鼎走出乌氏,显然不仅仅因为秦王的需要,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背后白氏和司马氏的推动,这从白氏和司马氏不惜代价重建虎烈卫就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宝鼎事实上背负着重振三姓的重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宝鼎自身的实力必须快速发展,这至关重要。假若宝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进入咸阳的权力中枢,在朝堂上没有相当份量的话语权,他根本就无法帮助白氏和司马氏解禁,更不要说帮助武安君昭雪沉冤了。

这次白氏、司马氏利用家族力量给宝鼎重建虎烈卫;乌氏更是慷慨解囊、倾尽全力相助;老秦武人义无反顾,赤膊上阵;关东外系公开跳出来竭力支持,都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他们要给宝鼎以最大实力,要以最快速度把宝鼎送回咸阳,要以最快速度把宝鼎送进权力中枢,要以最快速度让宝鼎拥有话语权,从而迅速打破咸阳的权力格局,推动咸阳政局向有利于己方利益的方向发展。

所以,当昨夜咸阳赐封宝鼎的诏书送达之后,王贲在宣读的时候口气就不对了,而一帮对咸阳寄予厚望的人当时就有些失态,蒙恬借酒骂人明显就是在发泄不满,至于宝鼎的师傅冯劫更是失望,连恭贺宝鼎的话都没有说。

巴蜀人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