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2 / 2)

此刻,他只能用勉强装出来的笑容伪装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项欣皱皱鼻子,从怀中拿出厚厚的一叠草稿,平铺在桌上,认真的道:“是有关画图的问题,我听说乌先生说,您曾经说17边形不能用尺规做出”

“你都学到这里了”程晋州颇为讶然。画出17边形本身其实没什么意义,不过就是比发明一种剪纸方法难些罢了。但如果清楚欧氏几何的基础,就会发现这很重要同为最基础的几何,它比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公理化的结构,如果你承认它的题设是正确的,推导过程是正确的,那么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的。

这种思想,始终延续影响了世界2000余年。

正因为如此,基于欧氏的几何,对前提或者题设的要求就会很高,对早期数学家而言,他们的命题要么从五条公理直接推出,要么就将问题建立在现实的几何图形上。

所谓的现实的几何图形,就是能够用尺规作图的几何图形尺规作图所具有的普遍性,是数学家们承认它的主要原因。

故而,假如人们能用尺规作图做出17边形,那么他们在所有相关问题上,就多了一个条件,如果不行,很多问题就要等待其他的数学手段的发明了。

当然,就如一切著名数学问题一样,研究正十七边形的缠绵缠绵的过程,总是会带给数学家无数新发现,其价值甚至可能高于问题本身。

而在程晋州看来,当项欣想到了17边形的问题的时候,说明她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的一流水平。特别是通过欧氏几何的严谨,她走的完全是捷径。

程晋州一时间想的深远,再看项欣,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小说里要死的高手,眼前的光头小美女才是主角,正等着自己用灌顶传功

“程先生”项欣低声唤了一声。

“哦,哈哈。”程晋州仿佛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我当日只是说,在场诸人没有人可以画出17边形罢了。”

事实上,他还说了没有任何人能画出来,此时就权当被风吹走了。

刘匡沉吟着道:“老夫想了数日,也是毫无头绪。问了几位朋友,又请他们在星术士协会帮忙查询,都没有结果。你可能画出”

听他过程说的如此麻烦,程晋州就头大无比,更不能实话实说。头飞快的摇动道:“我也画不出来。”

17边形的尺规作图的主要步骤只要10步,照着过程来做,任何会用尺子和圆规的三年级小朋友都能完成它。但为何是这样的10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高斯用一本书来说明情况,他又哪能全记在脑子里。

项欣神情失望的道:“那您认为,17边形究竟能不能画出来呢”

这其实才是正17边形的标准问题,能画出就说明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存在,不能画出则是不存在,究竟是如何画的,反而不是关注的要点。

程晋州沉吟片刻,强忍着偷看刘匡的,小心道:“应该是可以画出的。”

“这可是个大问题。”刘匡登时眯起了眼睛,将茶杯放在桌子的一角道:“你是否可以就此写一篇文章,作为成果报告给协会呢一定会有很多人关心的。”

很多人关心即意味着很多的协会贡献点,星术士们最重要的交易单位。

程晋州眼皮跳了跳,颇为心动,嘴上却道:“这恐怕会研究很久,我只是自己看书,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他说的细声细气,却也是大实话。正17边形的画法是比解析几何还晚出现的东西,打死他也不会露出来,而且他真是写不出过程。除了研究数学史的先生们,以及在相关领域造诣极深的专业人士,21世纪有谁会没事研究这种远古级的东西,再换一个标准数学教授,结果依然。

“星术士都是天才,天才就应该有自己的道路。”刘匡露出一丝遗憾道:“你也要抓紧时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帮你申请一星术士的。”

程晋州立刻表示感谢,此刻很有些真心实意。刘匡最后一句哪怕是假话,也是个了不起的承诺,星术士的申请往往经年累月,过程比前世的院士还要繁琐,帮助申请可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刘匡或许并不是个纯粹的数学家,也非程晋州想像中的象牙塔的尖端人物,但与那些十足的政治动物们比起来,他又变的纯粹善良起来。

人总是如此,变来变去。

鸟语:到得明日,就要下新人榜了,在此之前,呼吁喜欢本书的读者们投与推荐票,看看是否能够在其他榜单上挪动几位。

正文第六十五章弘文馆1字数:3215

天气仍旧冷的厉害。

在温室气体为地球戴套之前,空气中弥漫的寒风似乎要更浓烈一点,给人以战栗的快感。

街道上再看不见游行示威众的形象,只留下城南一片狼藉,草草搭建起来的茅草屋与地洞变成了主要的建筑,被拆掉了房屋的平民依旧住在州府提供的房间中,等待房屋地契等等确认无误,方能商讨赔偿的价格。其实也是程家留给自己的缓冲时间,大灾之后正是用钱之时,能拖一阵算一阵。

程晋州仍然窝在他的房间里,悄悄地准备着作弊材料。木炭散发出淡淡的松香味,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将房子烤的愈发干燥。

作为这个时代最广泛的晋升途径,科举永远是最多人的选择。它不像圣堂那样要求虔诚,也不像星术士那要要求天赋,任何人只要肯读书,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哪怕仅仅是秀才出身,也会有全家免税的优待。当然,60岁的老童生是要凄惨一些,但在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前提下养家糊口,做封建时代的老白领,勤奋刻苦的读书是不二选择。

当然,对于程晋州来说,就是勤奋刻苦的作弊了。

誊录乡试录,即使在21世纪,也是一件庞大的令人绝望的工程,很少有图书馆能将其全部收录在库中。程晋州自不妄想能够抄下其中所有的内容,事实上,他从来就不想抄书,如果有可能哪怕是一丁点可能,让他逃避这些“繁重”的工作,程晋州都会用懒惰成性来报答。

天底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好事,所以他得继续抄下去,有技巧的抄下去。

太著名的不能要,尽责的考官甚至会将之背下来。无须质疑某些先生们的记忆力,在中国古代,背诵文章2000部以上的高材生比比皆是,多的好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全在翰林院里窝着,巴不得逮到几个原装抄袭的,获一个博学的赞誉。

太糟糕的也要提前剔除,基本上乡试排名100以后的文章也无需考虑。人家能上榜大抵与文章整体有关,而程晋州却是准备截肢重接的。

大夏朝的考试文体依然要求承转起合,对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要求严格,对互相之间的联系又有其他的评判标准,以程晋州的抄袭水准,若是举人进士,全靠抄袭是没什么希望的,秀才却有很大的机会,绍南州每年都有百多个名额,以人口识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