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热气蒸腾,虽然还不是盛夏,但房间里已有些闷热,二人都没有饮茶,沉默相对,片刻之后,李退之道:“李清,回去吧”二人都是聪明人,不需要多说,李清自然知道李退之的来意,转弯抹角反而显得矫情了。
李清沉默片刻,抬起头,“箭在弦上。”
“你父亲有些事情做得是不对,但子不言父之过。”李退之道:“你今天此举,已是大大地落了他的面子,加上前段时间在京师的流言,他现在已成了京师的笑柄了。这于你而言,也没有什么好处。”
“那不是流言”李清冷冷地道。
李退之默然,虽然不知道温氏在候府涮马桶一事是如何传将出去的,但毫无疑问,这是有心人在离间李清与李氏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李清的反应是强硬而激烈的。
“老爷子说了,这件事是他对不起你。”李退之拿出了杀手锏,“他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他希望你回去,越快越好”
李清果然动容,李怀远是什么人,当朝安国公,李氏的顶梁柱,避风墙,他居然会向自己道歉
“老爷子说了,这是李家的内事,不必让外人看笑话。”李退之看着李清的脸色,趁热打铁。
“回去自然是可以的,不过恐怕要等到明天我晋见陛下之后方才能成行。”李清沉吟道,既然已撕破了脸,那架子自然要拿足,否则让人笑话自己虎头蛇尾,没有担代。
能得到如此答复,李退之已是喜出望外,“行,明天你晋见皇帝之后,晚上就动身搬回去,我这就回去让你父亲作好准备。再者,明天晚上去拜见老爷子吧,你这个孙儿老爷子还没有见过呢”
李清脸上闪过一丝自嘲的笑容,若不是自己现在手中握有定州,只怕老爷子还是不会知道世上居然有自己这个孙儿存在吧
使性子拿架子只是一种手段,眼下自己不可能摆脱李氏这个标签,也不可能在这个时代甩脱宗族这个大牌坊,自己在定州发展,要依靠宗族的地方还很多,他能想到皇帝对世家抱有戒心,想从皇帝那里得到实质性的东西只怕很难。
“好吧,二伯,我听你安排。”
李退之满意而去,不但得到了李清肯定的回复,而且知道了李清与清风两人之间有些特殊的关系,这事得早些告诉老爷子,让老爷子早做打算,不要到时又让李清拿住了。李退之暗自想道。
皇宫乾清殿,尚在披阅奏章的天启皇帝听着袁方的小声汇报,眉头不由深深地锁了起来。
正文第一百一十二章:进宫
本章是过渡章节,可以不看。不影响后续情节。
第二天李清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便爬了起来,身体仍很虚弱的清风也挣扎着爬起来帮着李清梳洗,一丝不苟地替他梳好头发,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贴身内衣,罩上外袍,再将盔甲一件件地穿好,戴好头盔,挂上腰刀,站在李清的面前,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好一番,才满意地道:“好了,应当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定州时,李清一直忙得要死,不是在谋划着如何生存,就是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偶而有一点空闲时间,还得挖空心思与萧远山等斗心思,那里有时间注重仪容仪表,直到与清风在一起之后,有了清风的监督,方才略微注意一点,但大都数时间还是雨天一身泥,睛天一身灰,胡子拉碴,衣衫不整,一身衣服穿得发臭还想不起换,一件盔甲伤痕累累还整日套在身上四处乱窜,何曾像今天这样光鲜过崭新的衣服,明亮的盔甲,刮得发青的腮帮子,俗语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李清这般一打扮,倒是让清风眼睛发亮,李清原本就长得不错,历经了战火的洗礼,生与死之间的挣扎,本来俊俏小生一般的脸庞就多了一份坚毅,一份沉稳,还有一股让清风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的气质,偏生就是这一份气质最能让人为他所吸引,似乎只要他往哪里一站,自然而然就能成为焦点。
“宫里的规纪都知道吧君前奏对,礼仪绝不可偏废,要是这上面出了岔子,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皇帝也会不喜。”清风叮嘱道。
“放心吧”李清道:“昨天二伯给我仔细讲了这些,不会出问题,反正今天也只是程序性的召见,用不了多长时间,皇帝只不过是认识认识我,说些场面话罢了。”
“虽是如此,但也要仔细些。”清风替李清整理了一下帽上的红樱。
看到清风仍是略带病态的脸庞,李清心疼地握住她的双手,道:“好了,好了,没什么事的,我走之后,你正好还可以睡个回笼觉,好好地养养身体,大夫送来的药让钟静煎好,一定要按时服用,我回来后要搬家,一天又不得安生。”
清风笑道:“那有这么虚弱,没什么问题,你走了我便再上床睡觉就是了。”
李清拉着她的手,在她额上轻轻地吻了一下,道:“那便好,我回来是要检查的。”松开清风,转身拉开房门,走了出去,杨一刀早已候在门外,驿馆外的马匹也已备好。
房中,清风的眼睛湿润,痴痴地盯着李清消失的方向,半晌,方才走过去掩上房门,重新爬到床上,拉开被子将自己全身都掩藏了进去。
大楚皇城座落于洛阳的正中心,刚好位于城市的十字交叉的正中,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隅都有角楼,三重檐七十二脊,造型华美。城墙四面辟门,正门午门最为突出,它平面呈“凹”字形,中间开三门,两边各开一门,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间殿,两边端头都有角亭,以廊庑相连,五个屋顶形如五只丹凤展翅,故称“五凤楼”。
沿着白玉石板铺就的桥面走到外城前的广场上,穿过御林军严密把守的大门,便进入到了外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又有左辅右弼的多座院落相陪衬,浩繁的建筑群主从分明、前后呼应、左右对称、秩序井然,饶是李清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但陡然见到如此辉煌的宫殿群,仍是内心震撼,前世也不是没有去过故宫,但那里已成了观光景点,已浑然没有了半分眼前的森严气象。
前来准备上早朝的大臣们此时已大都聚集在皇帝处理政务召见群臣的太和殿,只等着早朝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