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3(2 / 2)

赵家也罢,李家也罢,在元佑党人案前后都遭到了沉重打击,真要说起来,他们对赵氏皇帝的忠诚的确有限。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把对中国的忠诚转化为对赵氏大宋的忠诚,李虎建立新王朝,取代赵氏大宋,与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并没有任何冲突。

大堂上的安静让李纲第一次认识到,赵氏大宋真的完了,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李虎的实力太强了,而赵氏大宋基本上败亡了,只剩下一个虚无缥缈的大义,但这个大义在李虎发动的风暴面前,脆弱不堪,转眼就会被撕裂,被彻底葬送,大宋王朝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李纲抬头望向宇文虚中和吴敏。这两位也是神色凝重,眼睛里流露出无尽的悲哀。国祚的存亡靠得是实力,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靠武力,但大宋的武力貌似强大,每年更是投入数千万贯的军资,结果却换回来国祚的败亡,原因是什么大宋的军队为什么不堪一击虎烈军为什么又能战无不胜出自蛮荒的女真人仅仅凭借两万铁骑就灭亡了大辽,重创了大宋,又是为什么

大宋的国力天下第一,这样强大的国力竟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样强大的国力竟然用了八十多年的时间都没有击败党项人,收复西北失地,为什么

现在想一想,赵氏大宋的败亡似乎在情理之中。李虎和虎烈军在大宋倾覆在即的时候杀进中原,乘势崛起,赵氏大宋既然无力阻止,那么改朝换代也是一件必然的事,谁也无力阻止。退一步说。就算阻止成功了,赵氏大宋还能重新崛起吗事实上绝无可能,东南宋廷瞬间败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赵氏皇帝和大宋朝廷就象一颗腐朽的大树,根子已经彻底烂了,只要一阵狂风暴雨,它便轰然倒塌。

宇文虚中和吴敏保持沉默,御前司的议事根本就是李虎和虎烈人的一言堂,即使反对也没有任何意义。

李纲站了起来,坚决反对。

诺大的一个殿堂之内,只有李纲一个人反对。

李纲反对的理由无非是国内形势不稳,朝廷财赋严重不足。

“我想问你一件事。”李虎说道,“当今天下,是官田的数量多,还是巨商富贾们拥有的田地多”

这个答案很简单,当然是官田的数量多。天下的巨商富贾毕竟有限,大地主大商贾所拥有的土地当然不能和官田数量比,尤其蔡京搞了一个西城刮田所之后,官府更是肆无忌惮的侵占百姓土地,今日官田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宋中期。

“我大军数年征战,军需全部来自巨商富贾的借贷,请问,官田数量如此庞大,钱粮到哪去了”李虎厉声吼道,“你给我一个答案。”

第四十一章代价

李虎的吼声在大堂之上回荡。李纲则是面如死灰,哑口无言。

朝廷财赋严重不足,这是事实,但官田所有收益被官僚们挥霍一空,也是事实。

李虎的推断没有错,朝廷连续向巨商富贾们赊贷,仔细算起来,朝廷已经向巨商富贾们借贷了上亿贯的钱粮。这次联合商会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粮了,只好把筹措对象转向了东南的巨商富贾。巨商富贾们拥有的土地肯定没有官田多,由此可知官田的收益之大,但值此国祚危亡之刻,官僚们不但不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贪污腐败,坚决阻止朝廷变革,如果任其发展,甚至向官僚阶层妥协,那么变革必定失败。

李纲反对北伐,事实上也就是反对财经制度的改革,继续维护官僚阶层的利益,但他势单力孤,已经无力阻止李虎攻击官僚阶层了。

“官田私有化必须马上着手。否则天下永远不会稳定,中国永远没有统一之日,即使我虎烈军不惜一切代价收复了河北和幽燕,也无法确保中国不会再次崩溃。”李虎义正严词,斩钉截铁,“官田私有化开始之日,就是我大军北伐之时,这是朝廷的最终决策,不容更改。”

御前司通过了李虎的决策,并即刻议定,枢密院负责拟定北伐攻略,条例司负责拟定官田私有化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书省则负责处理当前愈演愈烈的反腐风暴,想方设法维持国内的稳定。

十一月底,西北陇西、川蜀成都、荆湖长沙、江淮应天府飞报长安,反腐风暴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中土的形势不断恶化。

十二月上,从洛阳、南阳、汉中和开封传来消息,当地儒士、小地主、小工商业者,还有被他们所鼓动的农夫们成群结队,高喊着“诛杀贪官、救我中国”的口号,开始冲击州县府署,其中汉中形势最为险恶,饱受官府欺压的当地蕃人冲进了县衙,杀死了十几个官吏,烧毁了府衙。利州都总管已经紧急召集军队,赶赴暴乱州县维持治安。

十二月十二日。李虎以天子名义下旨,虎烈军将在开春后发动北伐,收复河北和幽燕,统一中土。李虎以摄政王的身份向天下百姓保证,他将统率虎烈军誓死诛杀金贼,收复河山。为了确保北伐成功,李虎呼吁百姓们保持理智,全力生产,给北伐大军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给前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辎重。

十五日,南阳、应天府等地急报,京西、京东、淮南各地都有州县爆发了百姓冲击当地府署,诛杀官僚、焚烧府署的暴力事件。各路军政长官催请朝廷,马上拿出解决之策,否则形势将逐渐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李纲不顾黄涉等人的劝阻,数次拜见李虎,恳请李虎暂停北伐,先集中力量稳定国内,以免中国再次崩溃。

李虎言辞拒绝。十八日,李纲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怒声痛斥李虎祸乱中国。

李虎勃然大怒,把李纲骂了个狗血淋头,两人几乎反目成仇。回到王府,李虎依旧怒气冲天,咆哮着要杀了李纲。

罗思南闻讯,急忙赶到书房,好言劝抚。李虎的计策太过冒险,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