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8(1 / 2)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大帅让契丹人复国还是有先见之明。”赢秦看到李虎脸色越来越难看,于是好心安慰道,“如果大帅没有让契丹人复国,那么契丹人现在的攻击就等于是拉着我们和女真人宣战,那结果更糟糕。现在女真人腹背受敌。肯定要主动找我们议和,只要大帅愿意,我们随即可以利用与女真人的议和来遏制契丹人的疯狂举动。”

李虎摇摇手,“女真人入侵我中土,涂炭生灵,朝野上下无不切齿痛恨,如果议和,必将严重影响朝廷的威信。契丹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违背我的意思,肆无忌惮地要挟我。”

赢秦马上乖乖地闭上嘴,绝口不谈议和之事。

“大帅。罗帅在信里提到了两个建议,这两个建议都是他和铁帅、宝帅仔细商议过的,我觉得可以考虑。”岳飞说道,“一是增兵代北,给契丹人以有力援助,这样既能确保代北不失,又能利用契丹人和大漠诸蕃的力量持续消耗金军的实力;二是从河东、中原和山东三个方向威胁河北,迫使河北金军收缩防守,然后攻打大名府,与契丹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这两个建议如果采纳第一个,大军暂时不会投入战场,可以有效缓解朝廷的财政重压;如果采纳第二个,那么河北就要爆发战事,这对朝廷来说又是一件头痛的事。”岳飞停了一下,断然说道,“我建议大帅采纳第一个建议,增兵代北,迫使金军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北方战场,这对我们后期攻打河北和幽燕应该有一定的帮助。”

“这必定养虎为患,让契丹人迅速崛起。”赢秦叹道,“南征之前,我们有心利用契丹人,但如今形势却颠倒了,契丹人在我们平定东南后,看到了崛起的机会,转而利用我们了。”他抬头看向李虎,恨恨地说道,“我看这主意都是耶律大石出的。本来耶律隆庆和耶律马哥对大帅言听计从,但自从耶律大石到了黑水河之后,事情马上就变了,契丹人的胆子突然就大了,竟敢威胁我们,可见这里面肯定有变故,而这个变故肯定和耶律大石有直接关系。”

李虎早就想到了,耶律大石才智超绝,这个人回来后,北方形势肯定有变化。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自己竟然被动了。

“先增兵代北吧。”李虎仔细权衡后,无奈说道,“中原和山东各军也做好准备,随时进入河北作战。”

赢秦和岳飞略感吃惊,没想到李虎同时采纳了两个建议。

“大帅,你准备打河北了”赢秦急切说道,“大军连番决战,身心俱疲,需要时间恢复,仓促北伐,恐怕对我不利啊。”

“我们不能被动,也不能让契丹人再度崛起,更不能让女真人再一次击败契丹人,所以只有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李虎非常坚定地说道,“虽然这看上去不合实际,但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我们把握住了,那么我们不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统一中土,还能迅速壮大,对北方诸蕃形成强大的威胁,从而确保中土在一个安宁的环境里休养生息。”

李虎和赢秦、岳飞仔细商讨了此策的可能性,从军队的角度来说,具备这样的实力,但从朝廷的财政来说,却是难以为继,所以,暂时只能安排部署,最终能否实施,还要等待李虎回到长安以后再说。

李虎随即下令,调阿巴顿的虎烈第二军、海拉苏的虎烈第九军北上,以增加代北军队的实力。同时他书告罗青汉、铁鹰,请他们与各虎烈军系的主帅们商议一下,看看能否尽快把怨军、黑山军、神龙军等军队整编到虎烈军里面,从而彻底完成军队的整编工作,以进一步增强朝廷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李虎又书告王渊、辛兴宗,请他们尽快与中原的赢秦、岳飞会晤,具体商议北伐之策,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个具体方案上奏朝廷。

七月中,李虎起程赶赴长安。这次他把罗兰带上了,打算让罗兰回京成婚,这其实就是给长安一个强烈的提示,他赞成罗思南的决定,支持以巨商富贾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在中土的崛起。

第三十三章回到长安

七月下,李虎抵达长安。

李虎自西征离开长安开始。到现在快两年了,远离中枢的时间太长,长安的一系列变化让他有眼花缭乱之感。

罗思南和御前司决定,在长安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迎接李虎和远征大军回京。

这场典礼非常成功,长安上下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喜庆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八月上。

李虎非常忙碌,周旋在宴会和各色人群之中,直到八月初六,才第一次参加了朝会,向皇帝和百官禀奏了征伐之事。

御前司是罗思南和长安各方势力互相妥协的一个最高权力机构,现在李虎回来了,做为摄政王,他本身就拥有等同于御前司的权力,那么御前司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李虎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权力与其它宰辅大臣共享

当所有的宰执们都认为御前司的使命已经结束的时候,李虎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继续保留御前司这一临时最高权力机构。

当前形势并不好,李虎尚不具备登基称帝的条件,在未来一段时间,他还要率军征伐,在中土没有统一之前。在中土没有稳定之前,仓促称帝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冲突,最终导致功亏一篑,所以李虎非常谨慎,他仔细考虑后,决定保留御前司,以最大程度地缓解长安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也是李虎、罗思南和一帮宰执大臣们都在思考的事,那就是中央是不是要高度集权皇权是不是越集中越好

大宋一朝为了高度集权,其基本国策就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行政、财政、监察各个体系,实施高度的分权,而高度分权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大宋王朝竟然在鼎盛时期,因为北方强虏的入侵,突然就崩溃了。当然了,崩溃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过度“分权”造成的。过度的“分权”的确造就了高度的集权,皇帝大权独揽,从皇帝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好事,以为自此可以永保江山,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