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7(1 / 2)

希望到了与主力会合长江的那一天,三万兄弟都能安然无恙。”折可存动情地说道,“虽然这个想法不切实际,但做为主帅,保护好兄弟们性命,始终是我们的最高目标。”

七月二十四日上午,虎烈军找到了更多的船只。渡河的速度越来越快。

下蔡城的军队出动了,上午他们赶到了寿春城。折可同带着虎烈十七军两个将正面阻击,但出乎预料的是,叛军竟然没有发动攻击。

二十四日夜,大军渡河完毕。

折可存下令,折可致带着选锋军连夜南下,直杀庐州。

第二天,叛军做了一次试探性攻击。折可同指挥将士们给了敌人迎头一击。叛军匆忙撤回,紧闭城门,再不出战。

折可同随即带着军队撤走,追赶主力杀奔庐州而去。

庐州敌军已经接到了寿州的报警。据城坚守。

虎烈军进入庐州后,没有攻打治府合肥,而是调转方向,直杀滁州。

二十八日,虎烈军进入滁州,兵逼治府清流即今滁县。

清流城距离江宁府只有一百余里,当虎烈军奔袭而至的消息传到江宁,江宁顿时一片慌乱。

老皇帝赵佶二话不说,收拾东西走路,要逃到杭州躲避。

这次没有人劝阻老皇帝留守江宁了,相反,文武大臣们比老皇帝跑得更快,一夜之间官员们逃掉了大半。

童贯自然要带着军队尾随保护,宰相张邦昌和一帮宰执大臣也不愿留守,最后推来推去,推到了生病在家休养的副相宇文虚中头上。宇文虚中接到圣旨的时候莫名其妙,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等他拖着病体赶到皇宫,东西两府已是人去屋空,留守官员寥寥无几。

好在同知枢密院事吴敏还在,他把当前危机向宇文虚中仔细说了一下,“有传言说,应天府的张浚、辛兴宗投降了李虎,导致虎烈军势如破竹,突破了淮河防线,一直杀到了长江北岸。”

“这怎么可能”宇文虚中嗤之以鼻,“谣言从何而来官家和文武百官们凭这子虚乌有的谣言就断定虎烈军突破了淮河防线这太荒谬了。”宇文虚中气得破口大骂,他做梦想不到,老皇帝和文武百官现在竟然成了惊弓之鸟,草木皆兵,还没有看到虎烈军的影子就先逃跑了,这让前线将士们如何镇戍淮河防线

“张浚和辛兴宗可曾来书”

“每日必有快报。”吴敏说道,“三天前,他书奏朝廷,说开封叛军开始攻打山东。”

“真的”宇文虚中吃惊地问道。

“应该不会有错。“吴敏眉头紧皱,低声说道,”以我看。李虎正在用部分兵力佯攻山东,用主力攻打江淮,看样子李虎迫不及待,要挟灭亡西夏之威,横扫江淮,攻打我东南了。”

宇文虚中摇摇手,断然否决,“李虎在没有解决河北和山东的金军之前,根本没办法攻打东南。李虎这是声东击西之计,打江淮才是佯攻,他真正的目的是打山东。”

“你的意思是,李虎用偏师偷袭江淮,以诱使我淮河以北的守军急速回援,继而给他的主力赢得攻打山东的时间”

“当然是这样。”宇文虚中冷笑道,“否则童贯怎么会跟着官家一起逃往杭州他正是看破了李虎的意图,所以才把江宁丢给我,打算置我于死地。”

吴敏望着宇文虚中,半晌无语,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荆襄那边可有动静”

“曲奇、刘锜奏报,虎烈军有集结迹象,但并没有发动攻击。”

“这就对了,这足以证明李虎根本没有攻打江宁的意思。”宇文虚中说道,“李虎要打江宁,必定两路夹攻,绝不会集结主力从江淮方向正面强攻。”

“如今怎么办相公有何对策”

“命令张浚、辛兴宗,立即向开封发动攻击。”宇文虚中不假思索地说道,“命令淮河以南各州县即刻集结人马,向滁州方向攻击,包围敌军。命令沿江各镇,重兵戍防,如果谁敢临阵脱逃,让敌军渡江而来,必定严惩不怠,杀无赦。”

第八十七章契丹人的美梦

八月初,李虎和宗翰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黄龙府来书。否决了宗翰的奏议,可以与李虎谈判议和,但绝不能以山东之地交换倒塌岭。黄龙府建议宗翰,利用契丹人复国的急切心理,挑起契丹人和李虎的矛盾,只要契丹人和李虎反目成仇,那北方局势也就乱了,而北方局势的混乱对金国有利。

宗翰接到这份圣旨,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他不知道黄龙府对今日天下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分析和判断,但显然黄龙府完全没有意识到西夏灭亡已经彻底改变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李虎的实力今非昔比,只要再给他几年发展的时间,虎烈军的兵力将超过金军,而长安朝廷的国力也远非金国可比,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形势对金国非常不利。这也是宗翰即刻改变国策,打算重新实施“先北后南”统一策略的重要原因。

既然金国已经无力阻止李虎在未来几年统一中土,那只有抢在他的前面征服大漠,或者,以武力胁迫大漠诸蕃结成牢固同盟。一旦南北对峙的局面出现,大漠诸蕃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中土的时候。大金国距离征服大漠的时间也就近在咫尺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黄龙府竟然不能理解,反而固执己见,还是把目光盯在中土,试图维持天下三方的格局,这未免太过自信,也过于轻视李虎了。

宗翰无奈,书告黄龙府,极力劝说,但考虑到黄龙府的形势,宗翰又请杨朴急速赶回黄龙府,把自己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详细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