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4(2 / 2)

“前线的事太多,我明天必须走。”岳飞婉言谢绝了罗思南的好意,接着脸露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罗思南问道。

岳飞剑眉微拧,迟疑稍许后说道:“西北大战,汉王亲征,枢密院不敢有丝毫的干涉和挚肘,但中原大战,枢密院能否像西征一样给予前线统帅绝对的信任就难说了。”

罗思南笑容微敛,眼里露出一丝不快,她这才知道岳飞告诉她攻击之策的真正目的,岳飞要绝对的战场指挥权,他担心罗思南和枢密院干涉他的指挥,所以提前把攻击之策告诉了罗思南,却故意隐瞒了枢密院,其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罗思南先期了解他的攻击思路,然后请罗思南在必要的时候阻止枢密院干涉前线。

“你希望我架空枢密院吗”罗思南有些不高兴了。

枢密院现在是汉王府和议事堂之间的缓冲,如果架空枢密院,等同于和整个朝廷抗衡,和东西两府正面对峙,这将让长安局势更加紧张。

谁知岳飞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以我的资历和战绩,枢密院肯定要指手划脚,再说我为了防止泄密,不可能把完整的攻击之策全部禀奏,这样枢密院和前线统帅部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这是可以预见的,如果没有人强行镇制枢密院,那枢密院肯定要干涉和挚肘前线。”

一股怒火从罗思南的心底慢慢燃起,她很难接受岳飞以这样的方式独揽中原战场上的军权,但李虎信任岳飞,李虎把中原决战甚至南征的重任都交给了岳飞,罗思南也只能选择无条件地支持。

“你必须打赢这一仗。”罗思南郑重警告岳飞,“只能赢,不能输。”

第八十三章交换

第二天上午,王渊、岳飞和赢秦离开了长安,返回中原战场。

罗思南急召原野、燕青,商议借助秦桧和李师师的力量,混乱江宁朝廷,帮助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占据更多的优势。

“江宁已经乱了。”原野听到罗思南的建议,当即笑了起来,“其实你也知道,童贯到了江宁,主掌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倾天。张邦昌和宇文虚中等一帮大臣和其针锋相对,双方斗得热火朝天。南方本来是新党的天下,蔡京的门生弟子遍布东南,老皇帝为了压制童贯和张邦昌等人,有意扶持,结果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新势力。这些南方人在地方上的势力非常大,盘根错节,根基深厚,他们和张邦昌、宇文虚中一样,认为阉宦掌权必将祸国,所以一门心思要斗倒童贯。如今童贯在东南的日子并不好过,如果我大军突破江淮,兵逼江宁,江宁的形势必将恶化。”

“恶化”罗思南惊讶地问道,“如何恶化你为何有这样的判断”

原野看了燕青一眼,燕王微微一笑,对罗思南说道:“李师师在最近的几封密信里告诉我们,老皇帝听说虎烈军灭亡了西夏,信心受到重挫,有意躲到杭州去。我们做个设想,假如我大军突破了江淮,饮马长江,江宁受到严重威胁,老皇帝还会继续待在江宁吗显然不会,他肯定要吸取当初的教训,率先逃到杭州或者更远的地方。”

“老皇帝胆小怕事,一味逃跑,失去了人心,如今更是自暴自弃,不问政事,只顾享乐。听说江宁有很多大臣都在密谋重新把赵恒推上皇位。当初赵恒做了皇帝,第一个清除的对象就是内侍奸阉,其次就是蔡京王黼这些老皇帝的亲信重臣,所以童贯对此事最为忌惮,他绝不会让这种事再度发生。”

“所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老皇帝逃离了江宁,童贯又跟着老皇帝一起走了,那么江宁肯定要爆发政变,张邦昌、宇文虚中以及南方的官员极有可能拥戴赵恒做皇帝。”燕青笑道,“但老皇帝和童贯已经吸取了教训,他们不会重蹈覆辙,肯定要末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江宁大乱是迟早的事。可以预见,只要我们的大军逼近了江宁,暴乱的事十有八九都会发生。”

罗思南想了一下,说道:“我们的攻击马上就要开始了,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江宁府那边的人,要设法混乱局势,为虎烈军南下征伐、尽快统一中土建立功勋。”

“时间太紧了,要想让江宁的局势马上乱起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施离间计。”原野说道。

“计将何出”罗思南问道。

“童贯和宇文虚中是一对死对头。这两人先是在汴京朝中互相攻击,后来又一同参加了北伐,再后来两人都与汉王拉上了关系。老皇帝逃到东南,也多亏这两位的鼎力相助。如今这两位在江宁都是显赫人物,彼此政见截然相反,都有心杀了对方,如果我们乘机刺杀了其中一个,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罗思南沉吟良久,忽然问道:“这么长时间以来,你们都没有派人联系一下宇文虚中他毕竟在代北待过,和我们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和汉王的关系也非常不错。当初他如果不在汴京,现在也会在长安和我们共事。”

“我们试图联系,但一直联系不上。”原野说道,“老皇帝和童贯,还有张邦昌那帮人都知道宇文虚中和我们的关系。就宇文虚中本人来说,他如果想在东南好好地活下去,就必须和我们一刀两段,否则必死无疑。”

“那么”罗思南迟疑了片刻,又问道,“在你们看来,如果我虎烈军饮马长江,逼近江宁,宇文虚中会采取何种立场”

原野和燕青相视苦笑。罗思南在代北的时候,曾向李纲和宇文虚中求教过,有一段师生感情。如今罗思南和李纲虽然政见不同,矛盾激烈,但罗思南对李纲依旧非常尊敬,以老师之礼待之。由此可以想像,罗思南绝不会同意向宇文虚中下毒手,但就江宁的形势来说,刺杀童贯太难,刺杀宇文虚中就容易多了。宇文虚中一旦被刺身亡,必然会激怒东南士人,大家会把仇恨集中到童贯身上,文官和宦官的矛盾会激化,江宁大乱也就指日可待了。

“除非我大军杀到江宁城下,否则宇文虚中不会表明他的立场。”燕青无奈,低声劝道,“我们可以换一种办法,先刺杀宇文虚中,但不把他杀死,然后嫁祸于童贯,激化双方的矛盾,接着陷害宇文虚中,诬陷他勾结长安,出卖江宁,借童贯之手把宇文虚中置于死地。童贯也是一个聪明人,时逢中原激战,江宁需要保持稳定,他未必敢诛杀宇文虚中。这样一来,我们同样可以达到目的,不过过程较为复杂一些。”

燕青这个办法算是借刀杀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罗思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