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家的女儿很不错,天姿国色,仅陪嫁至少也有个百十万贯吧。”罗思南本来还笑嘻嘻的,很热心的做这个媒,但看到董小丑的脸色渐渐沉下来,心里顿时发虚,笑容也僵了,脸色也尴尬了,说话声音都小了。她小时候曾经受过董小丑的严厉管教,心里有阴影,一旦看到董小丑不高兴,马上就害怕。
“今天,李相公和我一起找到长孙康宁,打算向他赊贷两千万贯的钱粮物资,但被他婉言谢绝了。”董小丑立即转移话题,把上午发生的事大概说了一下,“李相公的脾气你也知道,一旦火气上来了,控制不住,口不择言,所以”
“他是我老师,不管他说错了什么话,我都不会计较。”罗思南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也沉了下来,虽然她不知道李纲说了什么,但既然董小丑亲自来斡旋,那说明这话很严重,已经触及到了可以容忍的底线。不过李虎曾经说过,朝堂上需要李纲这样的人,需要李纲这股力量以牵制和抗衡其它势力,只要李纲没有背叛,那议事大堂里就有他李纲的位置。罗思南不知道李虎为什么如此欣赏和器重李纲,但既然李虎已经把李纲放在了中枢位置,那她就没有权力随意处置。
董小丑知道罗思南的脾气,说一不二,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他低下头打开文卷,还没有看几个字,脑海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长孙康宁这个人大不简单,他在这个时候请罗思南出面提亲,其背后定有深意,而且他必定有绝对的把握,否则绝不会做出如此冒失的事情。
董小丑陷入沉思。
这门亲事如果放在自己没有发迹之前,那肯定没有问题,但那时候长孙康宁绝不会和一个汉虏攀亲。如今自己功成名就了,身份地位都有了,和一个商贾世家结亲就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更不是自己随口就能答应的事,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考虑进去,尤其是朝廷的利益。
这门亲事明显就是拉近了商贾和虎烈人的关系,对提高商贾的地位有直接帮助,更严重的是,它等于直接向旧传统旧势力挑战,直接向变革反对派宣战,虎烈人更是从行动上坚持自己的变革策略和变革方向。这些对长孙康宁和商贾团体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自己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只能任人宰割,稍有风吹草动,自己的利益必定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这门亲事成功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而将来一旦出事了,自己必定受到牵连。无论怎么权衡得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如此,长孙康宁为什么冒着得罪自己的危险,说服罗思南,请她出面帮忙,结下这门亲事
董小丑掩上文卷,正色问道:“长孙康宁和我结亲的理由是什么”
罗思南已经注意到董小丑的异常,估计他在考虑长孙康宁主动结亲的事,所以也在想如何说服董小丑。罗思南佯装考虑了一下,然后说道:“你还是先看完这份策议吧。”
董小丑这才意识到手里这份策议的份量。长孙康宁显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议案,而这个议案不管是以虎烈人的力量还是以商贾阶层的力量,都无法完成,必须两者联手。董小丑按捺不住好奇,一口气看完。他的神色变得异常凝重,竟然又连看三遍,每一遍都非常认真,甚至停下来思考。
长孙康宁这份策议是关于赋税制度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赋役的货币化。
本朝赋税制度承袭唐的两税制,以贫富为差,以人丁及财产多寡来评定税额,然后以钱折算,以货币定税率,也就是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但因为受制于货币的不统一和其它各种原因,本朝征缴赋税时,仍旧以实物折交缴纳,称之为“税税计钱,折钱纳物”。
长孙康宁认为,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战争又让百姓的赋役加重,造成大量耕农逃亡,朝廷实际上已经是失去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这种情况下,现今朝廷赋税改革的原则是“均平赋役征收、减轻百姓负担”,但事实证明,赋役的均平和合并简化,虽然有助于减轻百姓负担,稳定人心,但不利于朝廷赋税收入的增加。为此,长孙康宁提出,朝廷赋役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赋役折银,即赋役的白银化。
由此,财经制度改革中,货币制度改革的核心,即统一货币的目标修改为白银货币化,把白银做为中土流通的唯一的统一的货币。
第七十章田赋货币化
长孙康宁这个财经变革一揽子方案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赋税和徭役的改革最终走向赋役一体化,而赋役征缴又彻底走向货币化,而货币又统一为白银。这个改革如果成功了,货币流通将日益增加,货币地位将日益重要,货币制度将更为完备,这将大大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的改革为工商业发展铺平了道路,而工商业的繁荣又将进一步推动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如此朝廷的变革大计才能最终成功,中土经济才能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董小丑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有看懂。
本朝赋税制度秉承自唐以来的两税法,本来就是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不过因为货币难以统一,再加上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这个货币税其实就是以钱折算成实物,还是以实物征收为主。
本朝货币各地不一,有铁钱,有铜钱,有铁铜并用,西北等地则是银绢,而川蜀和东南等地还辅以交子。另外各地为了确保铁铜的数量,一般不允许本地货币出境。至于金银,因为是贵金属,数量少,正常情况下禁止做为货币流通。交子和交子铺的出现以及其后的交子务、交子制度,正是因为铁铜钱运输不便和各地货币不一难以流通而应时而生。
交子是纸币,做为统一的唯一流通货币显然不现实。铁铜钱做为历代通行的货币的确可以做为唯一流通货币,但铁钱也好,铜钱也好,在铸造的时候难以保证始终如一,财政一旦出现危机,铁铜钱势必要出问题。另外本朝工商业发展了,流通中需要大量货币,铁铜钱的重量随即也成了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长孙康宁提出以白银做统一货币,的确是一个解决的办法,白银具有充当货币的所有优点,但可惜的是,白银数量太少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这个办法其实就是一个幻想而已,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董小丑想不明白,但长孙康宁既然辛辛苦苦拿出了这样一个变革的办法,总不会是胡扯八道。董小丑于是看了第二遍,而且看得非常认真。
这一次,他看出名堂了。
白银少是个事实,白银已经做为流通货币的一种也是事实,白银是最佳的唯一流通货币也是事实,所以白银货币化肯定是货币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若想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恐怕至少需要百年以上。
首先中土要稳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