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罗泉早有防备,当即抽调两千预备军支援北面军队,拼死挡住宋军的突围。
与此同时,杨惟忠的大军发力了,这支军队一直保存体力,此刻它就象一头下山的猛虎,震天咆哮,以无可匹敌的气势疯狂攻击,仅仅两刻时间,便推进了五里,杀得夏军肝胆俱裂,连连后退。
曹吉安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他的军队夹在两支宋军之间,前面他挡不住势如猛虎的杨惟忠,而后面的折可存就象笼中的困兽,正在一次次冲击着夏军防线,其暴虐的咆哮声震耳欲聋,恐惧就象大山一般从天而降,压得人无法喘息。
李定川预感到战局要失控了,虽然他知道这几天杨惟忠一直在保存实力,知道杨惟忠要在关键时刻发动最为凌厉的一击,但他没想到杨惟忠的爆发如此狂烈,似乎整个喀罗川都在他的咆哮下颤栗起来。
李定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上去,死死缠住宋军,帮助曹吉安挡住宋军的攻击。
飞云军的副帅陈豹已经忍了很多天了,这股夏军就象草原上的豺狗一样,总是跟在猛兽的后边捡便宜,今天,他无须忍让,杀上去,杀个酣畅淋漓。五千飞云军将士迎头杀上,如同一支厉啸的铁锥,狠狠砸进了敌阵,一时间血雨腥风,人头翻飞,杀声惊天动地。
=
辰时一刻,盖朱城急报萧合达,宋军铺天盖地,攻势如潮,城池危在旦夕,速速支援。
萧合达不相信,他想当然地以为守城的部下面对宋军的攻击惊慌失措,为了得到援军,故意谎报军情。此刻牛角山战场上的厮杀越来越惨烈,战局更是越来越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萧合达毫不犹豫地告诉传令兵,死守,严防死守,绝不允许后退。
宋军北渡黄河,不过两三万人,其中还有大量的马军,其攻城力量有限,这从宋军艰难攻克朴龙、水波两城就能看得出来。萧合达的防守重点是盖朱城,朴龙和波两城太小,容纳兵力少,所以他也没花什么心思,任由宋军去打,结果宋军打了好几天,这足以说明对方是一支偏师,说明李定川把所有兵力投到牛角山合围另外一支宋军是正确的决策。在萧合达没有亲眼看到宋军庞大的攻城军队之前,他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错。
折可致的突围在战场上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拜罗泉、萧合达担心这头困兽逃脱了樊笼,指挥各部拼命攻击,双方将士陷入血腥的混战。
就在这个时候,杨惟忠的大军再次推进五里,距离折可存只有十里了,双方将士甚至能听到对方战场上的隆隆鼓声。
曹吉安无路可退,只能指挥自己的手下舍命反扑。当战斗逐渐白热化的时候,韩世忠的大铁槊从天而降,给了曹吉安雷霆一击,当即把曹吉安砸得七窍流血,一头栽倒马下。韩世忠一刀枭首,斩杀曹吉安。
这支夏军瞬间崩溃,残兵败将四散而逃。韩世忠、吴玠各自指挥手下奋勇追杀。
张高儿带着阎王军狂奔数里,对准夏军的包围圈展开了致命一击。
夏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折可致听到己方的号角,知道援军已经杀到,激动地连声狂呼,带着悍卒们疯狂攻击。
夏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拜罗泉、萧合达各带预备军,从左右两翼拼命杀进,支援,试图阻止宋军会合。
=
巳时初,盖朱城再次派人求援,宋军兵力太多,人山人海,连续不停的攻击,守城将士损失惨重,城池岌岌可危。
然而,牛角山战场已经到了最最关键时刻,双方将士完全豁出去了,舍命厮杀,战况异常惨烈。
萧合达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这时候他不但无暇分身,更没有办法调兵回援。说实话,此刻他恨不得从城内再调两千人过来。
“死守,谁敢后撤,我就杀了谁。”
传令兵带着这个命令绝尘而去。
=
巳时五刻,张高儿的阎王军撕开了夏军战阵,与折可致会合。
巳时六刻,韩世忠、吴玠率军杀到,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成功击退了夏军的反扑,两支大军终于连为一体。
中午,牛角山战场的局势开始扭转。
前几天,是夏军围着宋军杀,此刻,宋军正逐渐扳回劣势,慢慢撕碎夏军的包围圈,双方打得旗鼓相当。
战场上,两军纠缠在一起,势均力敌。
李定川没有放弃希望,拜罗泉和萧合达也没有放弃希望。此刻,只有放弃围杀,改为正面厮杀,双方拼消耗。夏军只要守住盖朱城,只要把宋军牢牢堵在盖朱城的北方,不让他们从盖朱城方向突围而去,那么等到这股宋军没有粮食了,死期也就到了。虽然凭这股宋军的实力,最终还是能突围,但可以想象,突围而走的人非常有限,这一仗最终还是西夏人赢了。
抱着这种想法,李定川、拜罗泉和萧合达各自指挥军队,顽强奋战。
萧合达考虑到盖朱城的重要性,决定抽调一千人马回援。
=
巳时正,泾原军第八正将种溪攻上了东城,撕开了夏军的防线。
杨陵及时派上十队突前悍卒随后杀进,攻占了东城楼,放下了吊桥。
巨大的攻城槌连续撞击城门,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城门轰然倒塌,将士们一拥而入,肆意砍杀。
巳时六刻,宋军攻占盖朱城。
午时两刻,海拉苏带着马军冲出了盖朱城,向牛角山杀进。
午时三刻,罗兰带着虎烈第十三军、杨志带着泾原军迅速跟进。
=
萧合达听说盖朱城失陷,愣了半天,蓦然,他狂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