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人畏惧刘法,纷纷避让。李察哥随即命令帐下猛将萧合达出战。萧合达是契丹人,他率领精锐骑兵猛攻刘法中军。两军战斗异常惨烈。
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夜幕降临,持续了七个时辰。宋军长途跋涉,体力不支,终于崩溃。刘法领残兵一路杀向盖朱城。
按照预定计策,何灌从兰州出,攻打盖朱、朴龙和水波三城。刘法打算会合何灌,整军再战。
刘法一夜狂奔七十里抵达盖朱城,人困马乏,不幸被驻守盖朱城的夏军包围。刘法在乱军之中一个不留神,从山上掉了下去,而此时仍在作战的宋军现主帅不见了,当即疯狂。杨惟忠、焦安节、姚平仲、瞿进等人率军不断冲击夏军,四处寻找刘法,最终一无所获,只好领兵突围而去。
刘法掉下山后断了腿,此时正好有个党项人的别瞻军负责后勤部队的士卒通过,顺手将刘法杀死了。这位曾经百战百胜威震西陲的一代神将刘法就这样死了,血染河湟,捐躯沙场。
统安战败后,西夏人再次围攻震武军。童贯见势不妙,急忙在东线动了攻击。种师道率军出萧关,攻克西夏的永利、割沓、鸣沙三城,斩五千余级。西夏人无奈,只好放弃围攻震武军,撤退而去。
虽然宋军在东线重创西夏,但西线进攻受挫,只好放弃西征,攻占喀罗川的设想再度破灭。
第三十八章南北夹击
童贯动的三次西征都是为了攻占喀罗川,占据朔方,继而对贺兰山形成钳形攻势,但三次都无功而返,尤其第三次西征的统安大败直接导致西北军失去了兵力优势,士气更是遭遇空前重挫,再也无法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此次李虎动的西征,虽然其终极目标是灭亡西夏,但他也把河西一战做为西征的关键。这也是他从自己前两次西征中总结出来的教训,若想攻陷贺兰山,必须四面包围,否则党项人还可以退保河西,据河西之险顽强反抗,那时西北必定战事不断,后患无穷。
从姚平仲这番讲述里,李虎对河西和朔方战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这一仗也更加重视,不敢有丝毫失误,以免重蹈覆辙。
姚平仲说完之后,思绪沉浸在痛苦之中,黯然魂伤,情绪很低沉,良久无语。
杨可世没有参加统安大战,但他参加了这三次西征,都在东线作战,感触没有姚平仲那样强烈,但喀罗川是西北人的噩梦,想到这次李虎也亲自赶赴兰州,把西征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朔方战场,他不禁心有余悸。如果李虎重蹈童贯之覆辙,那这次西征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将来西北战事不止,中土统一更是遥遥无期啊。
李虎俯身望着地图,目光盯着地图上的喀罗川,眼前仿佛出现了统安战场上的血腥厮杀,神情渐渐有些恍惚。
侯概、张高儿、诸夏等人虽然久经沙场,但面对喀罗川,也有一种无力之感。西北地形非常复杂,党项人倚仗黄河、天都山和横山之险,与大宋鏖战了八十余年,到了今天,强悍的大宋倒塌了,而一直处于弱势的西夏人却依旧固守在贺兰山,不能不说占了地利的便宜。
侯概低声咳嗽了几下,打破了帐内压抑的气氛,“童贯三次西征,采取的都是东西夹击之策,结果两次东线失利,一次西线失利,导致攻击失败。我想问一下,这个西征的策略有没有问题不管这个策略出自汴京,还是出自童贯之手,在连遭败绩后,你们西北人一直都没有提出过异议喀罗川地形险要,南有黄河,西有两水一山,易守难攻,你们就没有想过其它的办法”
“是啊,西北战场上名将云集,刘法、刘仲武、种师道、姚古、刘延庆五位率臣都是百战之将,难道他们都没有更好的攻击策略”
行军参谋诸夏接着侯概的话,疑惑地问道。
杨可世和姚平仲互相看看,苦笑摇头。
大宋一朝,将从中御,攻击策略都是来自于汴京。童贯做为皇帝赵佶的宠臣,虽然拥有一定的战场指挥权,但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纠葛在一起,很难做到令行禁止如臂指使。另外,本朝对前线率臣违抗军令一事惩罚很严,甚至提升到叛逆的高度,这和文臣犯法坐牢流放还能拿薪水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一般来说,西北率臣宁愿在作战中拖延迟缓甚至逃跑,也不愿意公开抗旨。大宋这种极度不合理的体制也是西北战事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姚平仲大概解释了一下原因,然后说道:“就西北的攻击策略来说,应该没有问题。今天大帅拿出的西征策略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击败西夏,必须实施东西夹击,舍此以外,别无它途。但是,西线战事如何取得胜利,确实有不同的看法。童贯执意要从喀罗川进行突破,而熙河的刘帅刘法早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就曾提出南北夹击之策。”
“南北夹击”
李虎猛然抬头,“你能仔细说说吗”
姚平仲点点头,伸手指向地图上的喀罗川,“第一次西征,我们攻占了古骨龙,修筑了震武城,突破了浩水河防线。这时不管在防御上还是在攻击上,都对卓和南军司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西夏人在虬龙岭和喀罗川之间修建了统安城。当时这座城池规模不大,只能说是一座堡寨,但这座堡寨的出现,有效保护了喀罗川防线。西夏人以此为据点,频繁攻击震武城,并取得了胜利。”
“刘帅随即夺回了震武城,并在浩水河以北修筑了德通堡和石门子堡,巩固和完善了浩水河防线。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西夏人为了保住朔方,不惜一切代价戍守喀罗川防线。”
姚平仲的手指在地图上的虬龙岭一带划了个圈,“这地方两水一山,地形复杂,强攻难度大,粮草运输难度大,撤退也困难,统安大败就和这些不利因素有直接关系。刘帅为此向朝廷建议,避实击虚,以兰州和震武城为牵制战场,以主力沿浩水河北上,攻打仁多泉城。然后从仁多泉城北上,翻越雪山,直杀西凉府。”
“我们只要拿下了西凉府,就切断了贺兰山和河西的联系,并对卓和南军司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李虎、侯概等人眼前一亮,目光同时望向了地图上那个小小的黑点,仁多泉城。
“此计的缺点也很明显。”
姚平仲继续说道,“仁多泉城距离西凉府虽然只有两百余里,但要翻越雪山,西夏人只要扼守要隘,突袭军队必被阻挡,寸步难行。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成功了,但甘肃军司的军队和贺兰山的军队会从东西方向同时扑来,肯定陷入包围。再退一步说,就算我们牢牢占据了西凉府,并南下攻击卓和南军司,但如果兰州的军队未能突破盖朱城,震武城的军队未能突破统安城,那这支军队就是孤军深入,还是难逃覆灭之灾。”
“第二次西征开始后,童贯同意了这个南北夹击之策,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