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2(2 / 2)

当然不会决战了。前年党项人在决战的时候遭遇大败,这次无论如何不会重蹈覆辙了,如果再打败,那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我肯定要死守,同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李虎想了一会儿说道,“这里是党项人的家,是吐蕃、鞑靼诸蕃的家,他们只要把军队保住,那完全可以挥自己的优势,即使放弃了贺兰山,他们也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李虎的手指从地图上的河西走廊缓缓划过,“这里地形非常好,南边是雪山,北边是沙漠,只有这么一条走廊,而我们长途跋涉,不但人困马乏,粮草运输也极度困难,稍有不慎就有败亡之祸。”

李虎抬头看看杨可世和姚平仲,“所以,河西之战才是西征的关键,我们必须拿下凉州,攻占西凉府,切断党项人的退路,否则西征必定无功而返。”

“大帅,我们想得到的地方,党项人也会想到。”

姚平仲毫不客气地说道,“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耶律马哥和罗、折两位使相在东边动攻击,党项人必定要从贺兰山抽调军队,加强凉州的防守,确保河西安全。”

“兴庆府距离盖朱城,距离西凉府不过四百余里,马军日夜疾驰,两天内就能到达。”

杨可世也是一脸无奈,“东边的军队只要做出攻击之势,党项人必定加强河西和朔方的防守,河西之战根本没办法打。”

李虎考虑良久,问道:“两位认为,河西之战应该怎么打”

“要想打河西,先要拿下朔方,要想拿下朔方,先必须夺取喀罗川的控制权。”

姚平仲苦笑道,“为了夺取喀罗川的控制权,我们西北人动了三次攻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件事李虎知道。姚平仲所说的惨重的代价,其实就是统安大战,也就是刘法全军覆没的那一仗。

统安之战,可以说是西北人的一个噩梦。

“大帅,你看,这就是喀罗川。”

姚平仲把地图推到了李虎面前。

喀罗川也就是现在甘肃的庄浪河,它源自虬龙岭,自北而南注入黄河,两河交汇处就是兰州。在喀罗川东岸,自南向北,依次是盖朱城,统安城,再往北就是西凉府了。拿到了喀罗川的控制权,攻占了盖朱城和统安城,等于拿到了朔方,河西走廊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童贯主持西北军事大约二十年,目标就是喀罗川的控制权,继而完成对贺兰山东西夹击的战略意图。

在童贯进献平燕策之前,主要攻击目标是河湟,收复熙河失地,灭亡吐蕃厮,为渡河北上攻打朔方做好准备。进献平燕策之后,他为了实施北伐大计,更加迫切需要实现夹击贺兰山的战略,所以马上动了西征,试图攻占朔方,切断贺兰山和河西之间的联系,继而对西夏形成钳形攻势,让大宋从两线作战的窘境中摆脱出来,由此集中力量收复燕云十六州。

童贯的第一次西征是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动的,攻击策略是东西夹击喀罗川。

当时的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即今甘肃兰州西北部的乐都一带从左翼攻打朔方,而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五万大军出会州即今甘肃兰州东北部的靖远城一带从右翼渡黄河攻打朔方。童贯则领中军于兰州,向盖朱城方向展开攻击,以牵制卓和南军司的党项军队,策应左右两路。

刘仲武在右翼的任务主要是佯攻,迫使党项人分兵迎敌,所以他打到黄河边上的清水河之后,筑城屯守。

刘法在左翼是主攻,他渡过浩水河,直逼虬六岭,在古骨龙城与党项人的右厢军大战,斩三千级,然后在古骨龙城的基础上建震武城,后改名震武军。

党项人的援军蜂拥而至,战事胶着,攻击受阻。这年九月,童贯移师麟延路的保安军,集结刘仲武、王厚的大军攻打臧底河城,结果被李察哥击败,刘仲武的大军折损过半,王厚帐下的主力全军覆没。王厚因此解甲归田。

第三十七章喀罗川的噩梦

“大帅,震武军是朔方战场的关键所在。”

姚平仲的手指移到了地图上的虬龙岭,并在其上划了一个圈。

“大帅你看,卓和南军司在西边防线凭借的就是两条河一座山。两条河就是浩水河又叫大通河和喀罗川,一座山就是虬六岭。”

“在政和五年的攻击中,我们占据了浩水河的古骨龙城,也就是震武城,这导致党项人丢掉了朔方战场西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我们再拿下盖朱城和统安城,那么就占据了喀罗川,卓南和军司西侧的第二道防线就丢了。”

“卓南和军司正面防线是黄河。黄河到了会州治府敷川即今天甘肃的靖远拐了个弯,北上了,所以卓南和军司的东面防线还是黄河,不过隔河就是瀚海路,瀚海路有西寿保泰军司和静塞军司,所以事实上我们只要在环庆路和泾原路方向牵制住瀚海路的军队,在兰州一线牵制住卓和南军司的主力,那么只要突破了喀罗川,卓和南军司就完了,朔方就是我们的了。”

“因此,震武城在随后的几年中,让西夏人犹如芒刺在背,寝食不安。”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冬,党项人向震武军动了攻击。震武军守将李明、孟清在激战中阵亡。危急时刻,刘法率军支援,击败了党项人的军队,解了震武军之围,然后乘胜追击,把党项人赶回到喀罗川。

刘法随即在浩水河以北修筑了德通堡和石门子堡,巩固和完善了浩水河防线,并乘机逼近了西夏重镇仁多泉城。

仁多泉城就在浩水河的中上游,位于祈连山脉东南麓的尾部,距离西凉府不足两百里,此城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