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拿出的对策是,先确保西北战场,然后在汴京城下消耗金军,伺机与金军决战。”
“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西北河川解冻,党项人肯定要撤军。党项人现有的国力无力支撑长时间作战,他们持续攻击到初春已经是极限。二月中旬前后,西北大都督府一旦稳定了横山、天都山一线,随即可以把主力调到熙河路,攻打吐蕃人,收复积石军。我们的意见是,收复积石军的战斗可以拖到中原决战之后,以便朝廷把钱粮武器投到中原战场。”
“川蜀四路较为稳定,尤其朝廷在川蜀四路废止钱引,重新实施交子政策后,大获民心,各地州县纷纷上表拥护朝廷,所以我们打算在春耕之后,调川兵东进,让成都大都督府的张关羽率军沿江而下,会同襄阳大都督毛军镇戍荆襄。”
“三月或者四月,我们在中原金军,伺机决战。”
=
李虎抱着双臂望着地图,沉吟不语。
“大帅,在未来两个月内,我们一边坚守汴京,一边囤积粮草武器,同时寻找决战良机。”
李纲就坐在李虎身边,董小丑说完之后,他随即补充道,“我们在中原战场上的兵力严重不足,指望创造奇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现实,还是尽快想办法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迫使金军回援河北为上策。”
“我们这么想,女真人也会这么想。”
折可求反驳道,“金军肯定有准备,他们打到中原,未必就想战决,这或许就是一个陷阱,目的是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继而伺机杀进河东,攻占中原。”
“我同意折使相的看法。”
柴云说道,“在我们看来,大同和太原比汴京更重要,同样,对女真人来说,占据大同和太原也比攻占汴京更重要。女真人一旦占据了大同和太原,全取云中和河东,事实上就拿到了黄河以北的大部疆土,对我们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我们的处境也因此变得极其困难。”
“还有一件事,我认为诸位必须要考虑。”
赵明诚接在柴云后面说道,“东南叛逆或许已经派出使者议和金贼,他们一旦狼狈为奸,坑瀣一气,那我们即使想决战,也未必有机会。”
“童贯肯定已经派出了议和使者。”
黄涉冷笑道,“他们八月下逃到东南,九月就会派出使者,算算时间,双方应该达成了约定。如果我们未能在三四月的时候击败金贼,估计接下来的仗就非常难打了,我们可能会陷入南北夹击之中。”
李复咳嗽了几下,欲言又止。
“李尚书,畅所欲言嘛。”
李虎笑道,“这是议事,不要有什么顾忌。”
李复虽然是关学大儒,但他进入中枢的时间毕竟不长,很多时候他还是非常小心。中枢不同于地方,一言一行都不能犯错误。李复迟疑了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朝廷是不是派个使者到东南去一趟”
李虎笑笑,不置可否。
“去东南”
黄涉笑了起来,“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东南叛逆会和我们联手抗击金贼不要妄想了,要想击败金人,只能靠我们自己。”
第八十一章大家庭
议事没有结果,大臣们各自散去。
李虎把刘延庆请到了书房。刘延庆正好想向李虎做解释。到了书房后,喝了一口热茶,刘延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无非是忠诚于李虎一类的话。
李虎静静地听着,直到刘延庆忐忑不安地闭上嘴,他才慢悠悠地说了一句,“有人说,你是童贯的人,你不可靠,可能会背叛我”
刘延庆吓得汗毛倒竖,“扑嗵”一下跪倒在李虎面前,因为太过惊慌,他手足无措,把案几上的茶杯都带得掉了下来,茶水溅他的衣裳,“下官忠诚于大帅,决无二心。”
李虎招招手,示意他坐好,“童贯动兵变,却没有告诉你,也没有把你留在汴京,为什么他不相信你”
“他当然不会相信我。”
刘延庆急忙解释,说了一大堆,有一句话李虎听进去了,刘延庆出身西北将门,西北将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童贯可以利用刘延庆,但绝对不敢相信刘延庆。不管怎么说,西北将门都是武人,武人有武人的共同利益,到了关键时刻,这些武人还是要走到一起。事实也证明童贯是对的,种师道临终前的一封信说服了刘延庆,而刘延庆在最后时刻还是背叛了童贯。
“我问你一句话。”
李虎说道,“如果你跟着童贯到了东南,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
刘延庆哪敢回答,他也是武人出身,也知道李虎的手段,他非常恐惧,额头上都开始冒汗了。
“我可以肯定,你的处境没有现在好。”
李虎代他回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颠覆了大宋国策,我把重文轻武改成了文武并重,我提高了武人地位。”
刘延庆承认李虎说得对,但他不知道李虎要如何处置自己,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
“如果我死了,虎烈军崩溃了,皇帝回来主政,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
李虎又问道。
刘延庆蓦然醒悟,翻身跪下,再度向李虎表达自己的忠诚。
“只要我才能满足你所需要的一切。”
李虎笑道,“如果你一直没想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天我可以提醒你一下。”
“我知道,我知道”
刘延庆知道李虎需要什么,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忠诚,还需要自己帮助他夺取大宋国祚,就象折家一样,要和李虎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我愿意追随大帅建万世功业。”
刘延庆刚才把话也挑明了。你要做皇帝,我支持,我帮你。
李虎这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