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8(2 / 2)

看到李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赵明诚和李清照相视而笑。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李虎不知道,他竟然要李清照出面,帮他把元佑党人都请到西北来,其实元佑党人的魁首级人物大部分都在西北,如果把他们的子孙后代请出来,那不要说变法,李虎能不能西北立足都难说。

“叔父张载先生是否在长安”

“哦早就去世”李清照笑道,“算起来,他去世已经快六十年了。”

“那他的弟子呢是不是都长安”李虎追问道。

“他的弟子怎可能都在长安”赵明诚笑道,“不过有几个弟子非常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蓝田吕氏四贤和水先生李复,而水先生李复就在陕西为秦州知州。”赵明诚捋须而笑,“说起来,他还是你的下属啊。”

还有这样的好事李虎嘴都笑开“那蓝田的吕氏四贤呢”

“这四位兄弟名气太大”赵明诚摇头道“你一个都请不到。”

啊有些傻眼。

“不要对子胡说八道。”李清照瞪了赵明诚一眼,然后对李虎说道,“吕氏四贤,最出名的是老二吕大防,他曾官至右宰相,和范纯仁共掌国事。后来章主政党复出绍述,这位章公报私仇把吕大防一贬再贬,活活把他气死了。吕大防的哥哥叫吕大忠他的两个弟弟吕大均和吕大临更了不起,尤其吕大临吕氏兄弟把关学洛学化的核心人物。”接着李清照叹了口气,“不过,这四兄弟都不在人世了。吕大防最后一个去世,距今也快三十年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赵明诚说一个也请不到。吕大防是元佑党人,是旧党,反对变法,那么吕氏四兄弟是不是都反对变法关学既然支持变法,那吕大防为什么反对变法吕大防为了反对变法,所以把关学洛学化了

“吕氏兄弟反对变法”李虎问道。

李清照知道李虎误会了,急忙解释道:“吕氏兄弟都是当代大儒,关学洛学化主要是指他们在关学的学术思想里融合了洛学。至于在变法这件事上,吕氏兄弟的分歧很大,老大吕大忠和老三吕大均就支持变法,而老二吕大防和老小吕大临就反对变法,不过他们属于旧党中的温和派,就像新党的曾布一样,曾布也是温和派,变法温和派。”李清照看看李虎,郑重其事地说道,“变革是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你不仅需要变革派,需要坚定的盟友,同时也需要旧党中的温和派,需要一些朋友。”

赵明诚用力咳嗽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有些僵,显然不同意李清照这句话。

“张载去世后,关学出现了两大趋向,一个是以吕氏兄弟为代表的关学洛学化,一个是以李复为代表的关学之正传。所谓关学之正传,是指以水先生李复为首的关学弟子禀承关学学风,独传太虚即气之说,坚持关学之正流,而所谓关学洛学化,是指吕氏兄弟在张载死后,转而师承二程洛学,以洛学的义理心性学说影响和同化关学核心思想。”赵明诚说到吕氏兄弟转学洛学的时候,眼里多了些轻蔑之色。

李虎稍加沉吟,问道:“叔父,如果我们以关学为变革的学术思想理论,那要不要承认关学洛学化”

“当然要承认。”赵明诚毫不犹豫地说道,“学派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好事,这也表明了儒学博大的胸怀。”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关学和洛学本来就有很深的渊源。”李清照在一旁补充道,“洛学就在洛阳,它的门生弟子非常多,而洛阳的西京国子监和嵩阳书院又是各学派集中之地,如果你打算把关学做为未来变革的学术理论,那你就要走关学洛学化这条路,不但要让关学吸收洛学的精华,还要吸收新学、朔学、蜀学的精华,甚至包括象数学的优点,这样博采众长,关学才能发扬光大,才能给大宋国策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将来关学如果成为官学,朝廷以关学取士,你还怕没有人推行变法”

李虎连连点头,接着问道:“叔父,接下来我们干什么”

第十八章黑暗中的明灯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未来大宋变革的方向,它的策具体政策,然后改造关学,而改造关学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把新学的变革思想融合到关学里。”赵明诚说道,“改造传统儒学是变革最重要的内容,儒学不改,我们就无法为变革提供理论根据。”

“关学的新学化”李虎好奇地问道。

“不,是新关学。”赵明诚的口气非常坚决,“以后关学洛学化可以提,但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新关学。”

“那我们是以水先生李复的正传关学为主,还是以吕氏兄弟的洛学化关学为主”

“吕氏兄弟都不在了,尤其吕大防还是元佑党人,而他们的后代又没有特别出色者,所以,这个重任只能交给水先生李复。”赵明诚说道,“水先生李复是张载晚年收的一个弟子,无书不读,犹钻横渠气学,以博学称著关中,是世所公认的关学正传之人。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年,李复登进士第,后来入仕为熙河转运使、中大夫、集贤殿撰,现为秦州知州。这个人经常在长安大学堂和横渠书院讲学,门生弟子遍及西北。”

赵明诚看着李,非常严肃地说道:“李复今年七十有四,是关学硕果仅存的第二代弟子,由此可见他在西北的地位。假如他能辅佐你,愿意帮助你推行变革之策,中兴大宋,那么近期,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稳定西北,并在西北迅速扎根。你拥有了西北,成了大宋的西北王,你什么事不能做你什么事做不成功”

李虎心潮澎湃啊激动他可以想象的出来,一旦李复公开支持自己,那么西北各的关学的门生弟子马上就会响应,而李复的这些门生弟子大多在西北各地府署供职,如此一来,自己在西北就能迅速立足扎根,在西北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也会迅速得到落实,发展壮大的日子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