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5(2 / 2)

“你不要激动,先听我说完。”李虎神态自若,笑嘻嘻地说道,“你听我说完,就知道该不该抢了。”

大宋富甲天下,自宋辽澶渊之盟签订之后,边境安宁,赢来了高速发展的机会,但很快,它的财政危机出现了,而造成财政危机的原因就是大宋的国策。

大宋官制的最大特点就为了中央集权而想方设法削弱和分割地方权力,地方上的军政财监各成一系导致权力过度分散,这迫使地方上对中央过度依赖,失去了因为地域差异而必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继而导致体制严重僵化,行政费用极高而效率极低,贪污更是愈演愈烈。

这种情况了大宋中、后期越来越严重,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弊端尤其突出,财政陷入危机,而财政危机则是大宋变法的缘由和动力,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随即应运而生,但变法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大宋在变法和不变法、推行新政和废除新政之间反复折腾,并演化出新党和旧党之争,演化出以党争为表象的权力争斗。

朝廷政策上的摇摆和反复,新旧两党在权力上的血腥斗争导致中央权威降低,导致中央权力弱化,而相对应的则是地方得到了更多的权力,而地方上之所以得到更多权力,则是因为中央朝令夕改,两党针锋相对轮流执政导致地方官僚如走马灯一般更换,导致两党士人的利益严重受损,于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开始明目张胆、变本加厉地掠夺国家财富。

财是国之命脉,利益集团要掠夺国家财富,首先就要削弱中央财权,加强地方财权。把中央的钱变为地方的钱,再把地方的钱变为自己的钱,这是合法掠夺国家财富的最好办法。

中央集权财政体系的原则是“天下一”,即各地财赋要通融均济。大宋初期地方财政相对宽裕,中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天下财赋通融均济。

财政危机出现后,变法者先想到的就是加强中央财权,经济上进行国家垄断,开源节流,增加中央财赋,而反对变法者则坚持固有政策,增强地方财权,经济上更加放任自由以增加财赋。这两种理论归结到具体政策上,就是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财权。

新旧两党激烈交锋的结果是,大约从大宋中期开始,中央对于地方财政的管理原则明显发生了变化,每一转运使路开始基本依赖本地财政收入,实行核算的理财政策。

在各转运使内部,推行“以一州一县之力,供一州一县之费”。在这种各路、各州郡核算的理财格局下,各地财政收入与开支轻重局面随之出现。相应地,州郡为了应对各自独特的财政局面,在财政的收与支方面也会因事创制,自行其事,从而使得本属天下一体的财政体制呈现一人千面之相。这种财政政策直接导致各个地方为了本地利益,创谋财路,形成贪赃枉法的根源。

各方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因事创制,自行其事,集中体现在国家财务制度地方化,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妥协,中央调整国家财政制度,使之适应于地方需要。

李虎这几年在研读大宋国策上花费了不少功夫,加上最近几个月和童贯有过多次的深入讨论,理解更深,因此说起大宋的政经制度上的利弊也是头头是道。

三个女人对财政危机、赋税制度都很陌生,这时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但心里对李虎的评价却高了一大截,这个人能成为王者,的确名副其实。

第九十九章抢人、抢钱、抢粮

温公司马光反对变法,坚持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样可以还富于民,官不与民争利,但事实是,中央财富被地方官府掠夺,国家财富被贪官污吏掠夺。”李虎叹息道,“温公希望地方财权有所增加,他的本意是希望国富民强,但结果和他的愿望背道而驰。”

“地方财权的增强,直接导致了诸多弊端,并由此引爆了大宋贪官污吏对国家财富的疯狂掠夺,而中央财政危机也因此更加严重了。”

“在诸多弊端中,账不上报最为严重。”

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最主要的体现之一,就是中央计司可以掌握地方各级财务部门的收支账目。在元丰之前,天下各路、各州府每年都要造计帐提交中央,三司因此可以掌握每年的财赋总收入。

元丰三年公元1年,财政制度改革,各地方转运司除了向中央提交各州府的钱粮物帛等收支的计帐外,还需上报地方的收支见在钱物状,中央仍能借此掌握财计的大概收支数目。

其后这一制度然没有废止,但在财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根据赋税制度规定所征取的钱物正额与实际岁收之间,中央规定拨留的财税与州府实际经费开支之间,越来越不相符合,基本上都是在造假。朝廷虽然屡次下诏,命令各州府向中央提供实际收支数目地方上置若罔闻,造假之风愈演愈烈,中央实际上已经无法掌握每年的财赋总收入。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弊端就是“财不入库”。

大宋财务制度对留供地方岁计财物的账务、仓库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严防官吏作弊,但自财政危机凸显开始,随着地方财政预算的吃紧州县财政在账务、仓库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出现了混乱,管理地方财务账籍的各种制度也越来越无法落实。比如帐上有官财二十万贯,但仓库里却是空的,根本就是造假。地方州府之所以财不入库,一是保证本地财政开支的需要,二是方便营私舞弊。比较常见的就是将大量财赋拨入公使库,以供官吏挥霍。

另外还有“不依法”的弊端。大宋的创赋增税之权,集中于中央,不容地方染指,但因为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多亏空,如果按照国家法令来征发赋税,根本无法满足上供及本地开支,因此州县多“巧取于民”,征收附加税,说白了就是横征暴敛。

财政权力地方化必然方官吏贪赃枉法大开方便之门,而地方官吏也毫不手软,大肆掠夺国家财富。现今国难当头,危机重重京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可以想象,地方官吏的贪污肯定是肆无忌惮,已经到了触目惊心、匪夷所思的地步。

李虎已经把自己说了。

在这之前。他让扩到长安把陕西军政财大权全部控制住。让张关羽和范直昌到成都。以武力抢夺川蜀钱粮。还打算让毛军到襄阳。抢夺京西和荆湖地钱粮。这三件事都超越了西北大元帅府地职权李虎已经违背律法。事实上等同于造反。所以他一直担心说服不了这三个女人。

李虎从阳回来地路上重新调整了思路。童贯这个人太厉害了。西北人未必是他地对手且他正在和金国秘密议和。关键时刻他还可以借助金国人地力量打击西北军和虎烈军。另外贯已经决定带着皇帝南迁江宁了。显然他可以接受与金国划河而治地议和方案以他不在乎汴京地存亡。童贯不在乎汴京。但李虎在乎。李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控制西北。还没有解决虎烈府地财政危机。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