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7(2 / 2)

“如果虎烈军击败金军,收复了河北和幽燕,我们又拿什么保证汴京的安全”种师道厉声质问,“我们必须在河北战场上击败金军,用一场胜利来证明我们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李虎,你知道不知道一味退缩,一怯战,这样指挥打击我们的士气,增长李虎的野心,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也不懂吗”

种师道白须戟张,气势威猛,杀气喷吐而出,耿南仲害怕了,不敢对视,但他瞧不起种师道,仗着有皇帝撑腰,坚决阻止发动河北大战,他甚至建议皇帝马上和金国商谈联手攻击代北一事。这是金人提出来的,现在金人的使者还在汴京,还在催促汴京马上给出答复。

种师道气得睚眦欲裂。河北战场上,勇敢的大宋将士和百姓们正在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自己的王国,保卫自己的家园,但汴京庙堂之上,一些人不但出卖国祚,还丧心病狂,要联手仇敌诛杀护守家园的将士。这都是什么世道这世道还有黑白对错吗大宋被这么一帮没有廉耻的人把持着权柄,如何不败如何不亡

种师道的愤怒增加了主战派的气势,小皇帝越来越倾向于攻击,但他真的很恐惧,他害怕失败,害怕一无所有。

“河北大战必须马上开始。”吴敏郑重说道,“只要部署得当,让岳飞和金军正面决战,必定能让这支大军消耗殆尽,如此我们不费吹灰之力,既能收复失地,又能重创李虎。

李纲苦笑,他很难想像,大宋的宰执们为什么总是想不劳而获,总是想捡便宜,总是想渔翁得利,这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好事难道北伐失败的惨痛教训还不够吗

第五十八章汴京是个猎物

月十五日,经过中枢大员们几天几夜的争论,小皇帝攻击,命令种师道即刻赶赴前线,于五月初一发动河北大战。

小皇帝目前需要一场胜利,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割地和赔款虽然把气势汹汹的金军哄走了,但对皇帝本人和汴京来说,无是一件很丢脸的事。皇帝和汴京必须夺回河北和幽燕,击败金军,才能重建威信,才能对西北李虎形成震慑,否则,不但李虎无视皇帝和汴京,恐怕其它地方的长官们也对汴京的命令置若罔闻。

皇帝决定反攻,那么枢密院自然要拿出具体的攻击办法。李纲的计策是集结主力于真定,会同岳飞的大军,联手攻打定州,然后北上打保州和雄州,接着越过白沟进入幽燕,直杀燕京。

在李纲这个方案里,河北各路大军是收复失地的主力,也是主攻方向,而虎烈军从大同方向发动的攻击则属佯攻。去年虎烈军在贺兰山一带打了半年时间,在大同也和金军打了三个月,虎烈军的损耗之大可想而知,此刻,指望虎烈军竭尽全力攻打幽燕显然不现实。李虎即使有足够的军队,但他有足够的钱粮武器吗汴京现在因为缺钱少粮,武器补充不足,在征募新军和招抚叛军扩展军队一事上遇到了很大阻力,由此可以想象虎烈府现在的困境。

李纲的这个方案得到了种师道的认同,但万万没想到,拿到中枢后,却被全盘否决。

宰相徐处仁,副相吴敏,还有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中书侍郎唐恪,门下侍郎耿南仲等人认为李纲、种师道把河北各路大军集结于一处,从一个方向北上攻击,事实上就是和金军连续决战。他们认为以目前河北宋军的实力,决战胜算太小。决战一旦打败,河北宋军兵败如山倒,河北全境丢失,金军势必又要杀到汴京。到了那时,汴京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如何抵挡金军

为此,他们拿出了一个五路进攻的方案。真定的刘为一路,中山的詹度和河间的陈gou为一路,姚古为一路,种师中为一路,岳飞为一路,其中真定刘和中山詹度河间陈在两翼辅攻,岳飞和种师中居中主攻,姚古殿后策应。种师道于大名府指挥全局。

这个攻击之策的好处就是只要任何一路败北,其它各路大军都能及时撤退。这仗还没有打,就先安排打败之后的事,实在让人气馁,但这也能怪他们,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宰相、副相们当然首先要考虑汴京地安危,考虑皇帝和朝廷的安危,相比起来,权力和利益更重要,而河北和河北的百姓就不重要了。没有了河北和河北地百姓,大宋的版图不过少一块而已,无足轻重,再说,等到将来军队多了,国库里有钱了,再反攻也不迟嘛。

种师道当即反对。

金军攻克幽燕,横扫河北后,其兵力至少增加了十几万。以他地估计,目前燕京和白沟一带的金军至少有三十万左右,宋军若想收复中山、河间,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河北宋军集结于一处。决战态势一旦形成,金军主力必定进入燕京,这有利于大同的虎烈军展开反攻。只待虎烈军收复奉圣州,兵逼居庸关,金军在幽燕就陷入被动,这时候大同虎烈军和河北宋军两路夹击,如此必定能收复中山和河间。至于收复燕京,种师道认为暂时有难度,因为无论是虎烈军还是河北宋军,都缺乏足够的钱粮支撑,只有等到今年秋收之后各地赋税入库,汴京才有可能发动第二轮攻击。

种师道这番话不说还好些。这话一说。摆明了河北宋军没有独自击败金军地实力。这一仗能否击败金军还要看虎烈军能否攻克奉圣州逼近居庸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虎烈军在居庸关一线牵制燕京地金军主力。河北宋军就不能发动决战。既然如此。那决战就有危险。不如多路进攻。多路进攻虽然导致兵力分散。但同时也迫使金军多路阻截。宋军只有在其中一路取得胜利。汴京也就满足了。可以大吹特吹了。至于是否收复中山河间两镇。对汴京来说其实是次要地事。

小皇帝同意多路进攻地攻击办法。

在大宋一朝。多路进攻是个定式。这个攻击之策和大宋地将从中御地国策是一致地。多路进攻可以确保皇帝对军队地控制。可以限制领军统帅地权力。可以防止武将利用武力来威胁或者要抰皇帝。虽然这个攻击之策在宋辽战争和宋夏战争中屡屡失利。但大宋地皇帝和中枢大员们却对此策情有独钟。踩着血淋淋地尸体“一往无前”。以致于发展到后来。多路

策甚至成为文臣武将们互相打击对方地工具。我要掉你。只要在战场上采用此策。让各路之间地配合策应出现问题。你就死定了。杨继业在金沙滩之败。就是如此。郭药师和杨可世攻打燕京失败。也是如此。类似地例子太多了。血淋淋地教训啦。但上位者醉心于权力和利益地争夺。根本无视此策导致地败绩和累累白骨。

出了皇宫。种师道要赶赴大名府了。临行前。他想再努力一把。他恳请李纲书告李虎。为了大宋和大宋地百姓。请李虎全力相助。假若李虎从大同方向地攻击非常犀利。严重威胁燕京安全。河北这一仗还有两分胜算。

李纲心力交瘁,他望着发须皆白地种师道,望着同样心力交瘁的种师道,心弦颤栗,嘴唇嗫嚅良久,勉强挤出了几个字,“种帅孤家寡人一个,我何尝不是如此。”

种师道苦笑无语,目露绝望之色。他这个宣抚使有名无实,虽然在大名府指挥全局,但没有任何权力,这一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