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3(2 / 2)

赵文雅仿若做梦,坐在那里呆呆地望着范直昌,听他讲完所有的一切后,更是目瞪口呆。

“这是你重返大宋的机会,也是实现你祖父遗愿的唯一一次机会,你切切不可错过。”范直昌问道,“你告诉我,你愿意重返大宋吗”

赵文雅坐在那里不说话,他需要时间消化范直昌所说的一切,整理自己混乱的思绪。良久,他抬头望着李虎,然后转目盯着范直昌,“虎王是北方汉虏,他根本不可能赢得汴京的信任,将来他如何帮助我”

“我不是说了嘛,如果虎王能帮助郓王赵楷赢得皇统,郓王就要回报虎王,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变得很简单。”

“你不要骗我。”赵文雅摇摇头,“据我看来,郓王赵楷一旦做了皇帝,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虎王,虎王根本帮不了我们。”

范直昌愣了一下,看看李虎,无奈苦笑。事实地确如此,李虎和王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王一旦达到了目的,两者之间的利用关系也就结束了,郓王不可能也不会容忍李虎对汴京的威胁,除非李虎地实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借助郓王进入朝堂,但大宋国策绝对不允许藩镇乱国,如果李虎进入汴京,大宋距离祸乱地日子也就不远了。

“你怎样才能相信我的承诺”李虎主动问道。

“我在梁乞申那里听到一件事。”赵文雅说道,“他说李察哥曾估猜你攻

地目的是诱使金军南下,继而给自己南下大宋赢得知道,李察哥地猜测是不是对的。

李虎暗自吃惊,他万万没想到李察哥竟然猜对了自己的心事。这个人真的是个奇才,如果这一仗的对手是李察哥,自己的胜算有多大

“我实话告诉你,李察哥的猜测是错的。”李虎说道,“不过有一件事他说对了,金军正在准备南下入侵大宋,试图攻占燕云。”

“这么说,你很快就要撤退了”赵文雅问道。

“如果金军发动了攻击,我当然要撤退。”

“撤退之后呢撤回大同后,你是不是要南下入侵大宋”

“虎王是大宋的藩镇,他怎么会入侵大宋”范直昌当即打断了赵文雅。

“你不要幼稚了。”赵文雅说道,“如果虎王找不到机会南下,他就无法进入汴京。虎王进不了汴京,也就无法控制大宋权柄。虎王控制不了大宋权柄,他迟早会被大宋消灭。虎王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他如何实现对我们的承诺”

“但你必须知道,虎王如果控制大宋权柄,大宋必然要乱,甚至可能崩溃。”范直昌急了,声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王朝总有更替,中国不可能永远是大宋赵氏的江山。”赵文雅神色平静,说出来的话虽然温文尔雅却令人不寒而栗,“立国两百余年的契丹王朝瞬间崩溃,而赵氏大宋难道还能传承千年”

范直昌瞠目结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赵文雅对大宋的仇恨竟然如此刻骨铭心。“你对我说,你想重返故国,但你”

“大宋让我家破人亡,还让我赵氏家族蒙受世世代代的耻辱,而这个耻辱如何雪洗”赵文雅冷笑道,“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投奔虎王,而不去投奔王你害怕什么恐惧什么你已经踏足故土了,为什么还滞留塞外你的家在哪”

范直昌无言以对,黯然无语。的确,赵文雅说对了,他即使回到故国也没有家,也没有立锥之地,他只能依靠李虎,他很矛盾,他不敢去想象将来,他的未来依旧黑暗。

赵文雅望着李虎,郑重问道:“你告诉我,你会南下吗其实在我看来,李察哥的判断是对的,你在北方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你只有南下,重建一个汉人的中国,这样你才能实现对自己部下的承诺,对我们的承诺。”

李虎不敢泄漏自己的心思,他不相信赵文雅,也不是很了解范直昌,有些话他永远都不会说。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李虎笑道,“现在对我来说,生存是第一。我不会考虑其它的事,即使考虑了也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生存,其实也谈不上兑现承诺。”

赵文雅沉默不语。他必须做出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

“我是汉人。”良久,赵文雅说话了,“虎王也是汉人,这就足够了。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

李虎会心一笑,他向赵文雅伸出手,两手相握,他说了一句话,“我用我的生命向你承诺,我会实现你的心愿。”

赵文雅把兴庆府最近发生的事详细述说了一遍。他是梁乞申的亲信,在中书任职,中枢的机密基本上都知道,这让李虎获悉了对手所有的秘密。

“这么说,李察哥已经被赶到河西去了”范直昌高兴地说道,“我们的离间计还是起了作用。”

“其实,这不是你们的离间计起了作用,而是薛元礼的离间计起了作用。”赵文雅说道,“当皇帝去征询薛元礼的时候,他一反常态,极力主张皇帝请回李察哥。李察哥回来了,梁乞申怎么办所以梁乞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李察哥赶走。李察哥到了河西,手中没有军队了,对兴庆府还有什么威胁这样一来,只要击败了宋军的入侵,梁乞申的地位稳固了,汉臣随即可以大量进入朝堂,汉学汉礼和新政可以继续推行实施了。”

李虎稍加沉吟,随即问道:“梁乞申在兴庆府只手遮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梁乞申根本不敢决战。”赵文雅说道,“如果虎王主动决战,此仗必胜无疑。”

李虎微微皱眉,“李仁忠和仁多保国有二十万大军,实力强劲”

“实力的确不容小觑,但这二十万大军里有个致命要害。”

“要害在哪”李虎急忙问道。

“擒生军。”赵文雅说道,“夏军若败,必定败在擒生军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