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博贝距离克夷门四百里左右,途中堡寨很多,主力大军一路攻击,很快就能杀到克夷门。”李虎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二十天之后,大军就可以到达克夷门。”
“也就是说,二十天之内,我必须到达克夷门并攻占渡口。”
“对,越快越好。”李虎说道,“从兀剌海城绕道狼山和红公牛沙漠到克夷门,一千四五百里,而取道顺化渡,从黄河东岸到克夷门,不过七百里,节约一半路程。这一半路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节约大量的粮食,本来只能打四个月的仗,现在我们却可以连续打六个月到七个月的仗。”
岳飞二话不说,躬身领命,匆匆而去。
七月初三,虎烈军攻占娄博贝。
同日,董小丑带着后军赶到。
“你要进城看看吗”毛军指着浓烟滚滚的娄博贝,笑着说道,“契丹人太疯狂,差点把人杀光了。
“告诉你的部下,不要屠城。”董小丑转脸望向耶律马哥,郑重说道,“我们不是来掳掠的,是来攻占贺兰山的,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我们以后要在贺兰山生存,需要贺兰山百姓的支持,你把他们杀光了,将来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将士们需要发泄心里地愤怒。”耶律马哥神情冷峻,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屠杀是最好的发泄方式。你不要担心,打几仗之后,他们就想杀了,你叫他们杀他们都懒得杀。
”
董小丑不想再这件事上纠缠不休,马上转移话题,“我们损失大不大”
“损失一千多人。”毛军说道,“西夏人和大宋打了近百年,但和契丹人只打过几仗,而且还是在东套一带,所以这里几十年没打仗了,城防非常差,根本不堪一击。”
“城内有多少敌人”
“大概三四千人。”楚逍遥就站在毛军旁边,今天攻城由他指挥,城内的情况他比较清楚。
“白马强镇的主力呢”董小丑马上问道。
毛军望向耶律马哥,耶律马哥则摇摇头,“斥候至今没有发现党项人的主力,但百里之外,堡寨城池都在撤离,党项人决心坚壁清野,要依靠克夷门地天险把我们挡在贺兰山之外。”
“避而不战”董小丑笑笑,“和我们最初的预计差不多,西夏人打算把我们活活拖垮。”
“等到我们攻克了克夷门,西夏人就要哭了。”毛军笑道,“此去克夷门四百余里,党项人既然不打算阻击,那我们就快马加鞭吧。”
“要快,要飞速前进,直杀克夷门。”耶律马哥挥动马鞭厉声说道,“要让党项人感到恐惧,害怕我们,打击他们地士气。”
“不要大意,各军保持距离,互相策应,以防遭到敌人的伏击。”董小丑拒绝采纳两人加速前进地建议。
“告诉你的部下,我们已经逼近贺兰山,不要轻敌,更不要急躁冒进。”董小丑嘱咐耶律马哥,“这个战场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大家千万小心。”
耶律马哥微微点头,但眼神却很不屑。毛军出身行伍,能混到都指挥使这个位置上说明他很有本事,而董小丑却是汉贼出身,造反失败后受抚,耶律淳重用他,让他统领怨军,结果耶律淳在中京两次大败都是因为怨军地倒戈,所以耶律马哥瞧不起董小丑,鄙视他的为人,但董小丑在虎烈府的地位非常高,仅次于李虎,耶律马哥根本得罪不起,这令他极度郁闷。
董小丑连续下令,指挥大军继续向前稳步推进。
七月初四,右厢朝顺军司,治所克夷门。
李安惠接到兴庆府的圣旨,皇帝对他弃守白马强镇和右厢朝顺,屯重兵于克夷门坚守一策非常不满,督令他即刻出战,如果任由敌军逼近贺兰山,将严惩不贷。
“梁乞申这个奸侫,他想干什么”李安惠勃然大怒,“他想亡国啊。”
第九十六章阴谋
梁乞申当然不想亡国,但他想帮助皇帝收回军权。首发
西夏国制源于汉制,军政经制度都是仿宋制,但因为它是一个汉蕃共存的王国,它的各项制度带有鲜明的部落联盟制的烙印。
西夏皇族的前身是鲜卑拓跋,到唐初因为通婚杂居等原因演变为党项拓跋。党项人壮大,其首领拓跋赤辞降唐,赐姓李,封平西公。唐末拓跋思恭平黄巢有功,再赐姓李,封夏国公。拓跋氏极其后代随即成为西北贺兰山一带的藩镇,在这个藩镇里除了党项人和汉人外,还有吐蕃、回鹘、鞑靼等诸蕃,所以夏国从建藩开始,虽然仿照汉制,以蕃学蕃礼治国,但因为实际情况,做得很不好,尤其在权力分配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斗争,这导致汉蕃矛盾越来越激化。
契丹人也是汉蕃共存的一个王国,但它实行“一国两制汉蕃共治”的国策,汉蕃共享权柄,有效地缓和了汉蕃矛盾,但西夏党项人接受汉文化的时间太长,对汉文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膜拜,对它深信不疑。
李元昊在西北推行蕃学蕃礼,“去中国化”,但蕃学其实就是蕃人用西夏文字翻译和解释汉儒学,换汤不换药的东西,所以党项人非常顽固地照搬和推行汉人中央集权那一套。在汉蕃共存的一个小王国里推行这种中央集权制,显然不顾实际,但李氏皇族和汉人认为这非常正确,是西夏强大的必走之路,而党项部落大首领和诸蕃大王则认为这种制度损害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所以一直反抗斗争。
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斗争结果就是蕃学蕃礼变成了“四不像”,皇族和汉蕃权贵官僚不惜一切代价来改造和利用蕃学蕃礼,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夺取更大地权利。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宗室和外戚、党项人和汉人轮流掌权,互相倾厮杀。
李乾顺三岁做皇帝,梁太后主政,给他安排了一大群汉人老师,所以他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汉儒学。李乾顺亲政后,很自然的,重用汉臣推行汉学汉礼,因为他受到的教育告诉他,在这之前西夏之所以战乱连绵、朝堂上之所以倾轧不断,都是制度不对,而这种错误的制度来源于“四不像”地蕃学蕃礼,为此需要重建汉学汉礼,改国策,修制度,最终目的是中央集权,把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如此就能确保西夏逐渐走上正途。
你集权就要剥夺他人的权力,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所以这种改革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西夏没有稳定的环境,好在李乾顺比较强势,他首先抢夺军权。西夏军权很长时间以来控制在宗室、外戚和党项贵族手上,这是一种权力制衡,也是政治上的一种妥协。
李乾顺打破了这种制衡局面,他先打击外戚,把母舅一系的军权抢了回来,接着又打击宗室,把李阿吴手上地军权也抢了回来,最后打击党项贵族,把仁多保忠手上的军权也拿了回来。军权拿回来是一回事,军权行使是另外一回事,好制度也需要得力的人去实施。李乾顺不敢把军权交给汉人,于是只好给宗室,李察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赋予了重任。
权力太过集中必然导致一系列地弊端。李察哥也是人。而且还是一个雄心勃勃地年轻人。时间一长。李察哥变了。骄横跋扈。为所欲为。李乾顺感受到了威胁。不得不削弱和遏制他。而收回军权地最好办法莫过于先分权。分权也需要时机。正好。虎烈军进攻西夏。给了李乾顺机会。
李安惠是宗室赵王。文官。很长时间以来主持尚书省。这次李乾顺让他出任北路军统帅。意图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