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8(2 / 2)

李虎哑口无言。李纲这

中了他的要害,很长时间以来,他的目标就是立国开e做个雄主,然后图谋统一天下的大业。当然了,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过理想肯定会影响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观点,甚至影响决策。这次西征其实就是理想影响决策,李虎和他的一帮部下们只想着实现远大的抱负,而百姓,那些草芥蚁蝼们早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虎低头望着地图上的贺兰山,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惨烈厮杀的场景。李纲的话没有错,战争的最终承担者是百姓,是那些无辜的手无寸铁的百姓,如果自己继续走下去,继续走立国开疆的道路,自己将重蹈西夏的覆辙,战争的阴云将笼罩在西北上空,一代又一代。

这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这不是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李虎心神颤栗,他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自己在茫茫迷雾中不知所措。

“使相对天下大势如何推演”李虎没有停下来,继续说。

“大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大漠诸蕃正在乱战,契丹人若想重建大辽,希望渺茫。金国已经占据整个东北,实力正在增长。西夏人在河朔坚持了近百年,根基深厚,短期内即使攻克了兴庆府,也无法降服党项人。”

“使相请看”李纲手指地图说道,“大漠、西陲、东北,北虏正好对大宋构成了钳形包围。这种南北对抗的局面自秦汉开始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假若我们现在不把西夏击败,将来整个北部边疆就要遭到来自大漠、西陲和东北的三路攻击。尤其是西陲,因为我们失去了河西这个屏障,陇西一直是战场,岌岌可危。陇西若失,关中就危险了,关中若失,中原门户大开,京畿随即不保。”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契丹人平定了大漠,或者大漠诸蕃结成了大联盟,他们越过阴山,南下打代北;如果金人征服大漠受阻,转而拿下幽燕大肆掳掠;如果我们这次未能击败西夏收复西陲,让西夏人卷土重来,南下攻击陕西,那么大宋不但要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更有可能同时对付三个敌人。”

“大宋危机重重,使相和虎烈府的命运又如何”李纲问道,“使相是否认为,在失去了大宋这个强有力的靠山之后,使相还有足够的实力在北方同时对抗三个对手退一步说,就算你能合纵连横,你能在代北坚持下来,请问你如何发展如何长期坚持下去以代北之地能养活虎烈府这支庞大的军队吗”

这个李虎知道,所以他急于西征,急于夺取贺兰山,拿下了贺兰山,代北和陕西就连为了一体。向西,虎烈军可以和西北军联手对抗党项人;向北,虎烈军可以固守阴山防线,阻止大漠诸蕃南下;向东,虎烈军可以和幽燕军联手对抗女真人。如此一来,李虎就可以在代北立足了,立足之后,就可以图谋发展大计。

但是,李纲今天从天下大势来推演,假如大漠诸蕃、西夏和金国同时南下,三路共击,代北正好处在三路蕃军的夹击之下,这时虎烈府如果没有大宋的支援,肯定守不住代北。这是个现实问题,换句话说,李虎不管是在南北对抗中还是在北方逐鹿中,都是处在各方势力的夹击之下,就算他夺取了贺兰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若想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坚决投奔大宋,忠诚于大宋,继而在南北对抗中取得绝对优势。大宋富强了,天下稳定了,李虎的日子好过了,代北的百姓也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童贯曾在燕京对李虎说过同样的话,只要你忠诚于大宋,你肯定可以做个西北王。这句话李虎没有听进去,左耳进右耳出,早忘了,现在听了李纲这番话,他又想起来了。看样子,自己的确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使相,你和汴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不是因为你是个藩镇,更不是因为你是个汉虏。”李纲说道,“折家就是党项人,但汴京和折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为什么因为忠诚,折家忠诚于大宋。你和汴京矛盾的根源就是因为忠诚,你不忠诚于大宋,大宋就无法信任你,所以,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

第五十七章意外

纲句句切中李虎的要害,让李虎有些招架不住了。

“两路夹击,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军相隔太远,讯息不通,如果贻误战机,可能导致败局。”李虎承认李纲说得有道理,但他需要时间好好考虑,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对策,对于虎烈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击败西夏人,先确保大宋在万里北疆之上建立一道牢固的防御,这也是李虎立足代北的前提。

“现在是十月上,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黄河就要封冻了,黄河一旦封冻,我们就可以进攻。”李纲当即献策,“一般黄河封冻,大雪也就从天而降了,大雪一下,沙海变雪海,这有利于我军迅速越过红公牛沙漠,直击贺兰山。贺兰山告急,兴庆府危在旦夕,察哥就要以主力戍守京师北部,再加上天气恶劣,他用来偷袭粮道的军队就非常有限,我们随即可以把更多的粮草辎重运到前线。”

等一个多月李虎迟疑不决,“你认为一个多月后,西北军可以攻克灵州和夏州,会师于怀州,兵逼兴庆府”

“这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攻打兴庆府就要渡河,而渡河最好的时机就是黄河封冻。到了明年正月下,黄河就要开始解冻了,也就是说,黄河稳定封冻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过了这个时间,再打兴庆府就非常困难。

西北战场上,宋夏两军历来都选择在十月发动攻击,原因就在如此。”

虎烈军在前套等待一个多月,这个时间太长了,如果南路西北军因为缺少北路虎烈军的配合,战败退走,西征可就功亏一篑了。

李纲再度给李虎解释。

早在太原的时候,郓王和折彦直商量的南路攻击策略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宋军不止一次西征,历次西征或战败,或无功而返,总结经验教训就是宋军太过分散,各军之间缺乏联系,有的推进太快,有的推进又太慢,结果给西夏人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这次折彦直的计策就是同步推进,两路大军在各自攻破灵州和夏州后,随即于怀州会师,共击兴庆府。

当然了,计策归计策,到了战场上各军主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折彦直出生武人世家,他对战场的理解和童贯以及一些文官主帅对战场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他明确告诉各军主帅,不管你们怎么打,只要在黄河封冻之前逼近兴庆府,确保大军可以在黄河解冻之前渡过黄河就行了。这个时间是底线,是确保西征军杀到兴庆府的底线。

杨可世、种师中、姚平仲、王稟、折可存等人都是西北悍将,久经沙场,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击败西夏人,但前提是,你统帅部,你统帅本人,不要对前线战事指手划脚,外行就是外行,这不是你的错,但外行指挥内行,那就是你的错了。

这次西征。汴京任命折彦直为西北军统帅。又任命郓王为西征军大元帅。形成了三级指挥。而郓王为了赢得西征战绩。给了折彦直和李虎全部战场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