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2 / 2)

“那你又拿什么保证李虎得到前套之地后。不会继续进攻”李良辅反问道。

“那么。李虎又凭什么保证自己可以抢在宋军前面攻克兴庆府”李仁礼也反问道。“就算李虎和宋军会师于兴庆府。那么攻克兴庆府后。大宋会把兴庆府送给李虎做地盘吗”

察哥、李良辅和李延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虎地处境。他是大宋地藩镇。大宋不会给他任何发展地机会。

“但李虎为了迅速拓展实力。地确需要攻克兴庆府。这样他才能崛起于代北。”李延成摇头叹道。“李虎是个疯子。他或许就是想赌一把。运气好。赌赢了。他这辈子就过来了。”

“前套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一旦危机过去了。我们就要把它再夺回来。”李良辅跟着说道。“你以为李虎会相信这个盟约他根本不会相信。”

“我们地目地是化解这场危机。是击败入侵地敌人。”李仁礼马上反驳道。“李虎是否相信这个盟约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只要延缓他地攻击速度就行了。这样我们可以集中所有地力量先行击败大宋人。此次大宋西征是两路夹攻。我们只要击败其中一路。大宋人地西征也就失败了。”

“大宋西征失败,这是晋王的功劳。”李仁礼笑道,“晋王功勋盖世,威望会更高,权势会更大,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持权柄,才有机会把汉人赶出朝堂。反之,如果让皇帝和那些汉人击败了宋军,赢得了这场胜利,那将来我们恐怕”

“他们能击败宋人”李良辅嗤之以鼻。

“如果他们把前套割让给李虎,没有了后顾之忧,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击败宋人”

这句话集中了察哥的要害。这场大战事关大夏安危,但皇帝却让察哥率军抵御李虎,自己御驾亲征阻击宋军,这明显就是不让察哥建功,担心察哥对皇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撤。”察哥断然说道,“按照预定计策,缓缓后撤。”接着他望向李仁礼,冷声问道,“你决定回京师”

“你撤出河北,我就赶赴京师。”李仁礼笑道,“只要你同意,我想皇帝和宰相会接受这个缓兵之计。将来如果我们收复前套受阻,责任也是皇帝和宰相的,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察哥嘴角露出一丝不屑,轻轻“哼”了一声。

“陛下征询你意见的时候,你既不要反对,也不要支持,就说

战场去指挥,如此你不但轻松置身事外,还拿到了击v绩,可谓一箭多雕。”

察哥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十五日,虎烈府各军集结于红柳海,向夏军发动攻击。

察哥率主力已经撤走,李延成率两万马军在战场上转了几下,随即呼啸而去。

薰小丑、罗青汉书告李虎,同时急报大同,西征军顺利攻克天德军。

十六日,毛军率选锋军越过边境,进入夏国河北路境内,沿着北河南岸急速推进。

十七日,董小丑、罗青汉率主力大军随后跟进,他们沿着南河北岸推进,和毛军的选锋军齐头并进。

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势不可当。

夏军每战皆打,但每战皆溃,撤退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天内,虎烈军推进五百里,到达红公牛沙漠,面对浩瀚沙海,将士们心生惧意,终于停下了脚步。

九月三十日,董小丑下令,各军就地休整,囤积军需,准备穿越沙漠和戈壁。

大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十月。

十月初五,红柳海,汉王行帐。

大军顺利攻占前套的消息传到行帐后,李虎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情,正如薰小丑、罗青汉和毛军在战报所奏,这是察哥的诱敌深入之计,红公牛沙漠就是一个陷阱,大军踏上沙漠,将要面对一场残酷的战斗。

“这一仗能否打胜,关键不在于军队,而在于粮草辎重能否持续运送到前线。”李纲望着案几上的地图,表情很凝重,“四年前,刘法和他的十万大军就是死在沙漠里,死在撤退的途中。”

李虎盯着地图上的红公牛沙漠,一言不发。红公牛沙漠紧靠黄河西岸,长约五百里,最宽处大约两百多里,如果绕道而行,要多出几百里路。军队可以穿越五百里的沙漠,但运送粮草武器的辎重车队不行,它们必须沿着沙漠边缘的戈壁赶到贺兰山,这样一来车队就成了夏军的攻击目标,粮道随时可能被截断。

“我们缺少军队。”原野叹了口气,“如果有足够的军队保护辎重车队,我们就不怕夏军的偷袭。”

“我们有多少驮队”李虎问道。

“驮队的运送量有限,而且一样会遭到夏军的偷袭。”李纲摇了摇手,“党项人就是在沙漠里长大的,在这种地方打仗,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李虎叹了口气,“这一战比我们想象得更困难。”

“我建议暂时停止攻击。”李纲说道,“此次西征,虽然是两路对进夹击,但我们这一路是牵制性攻击,主战场则在横山北部的灵州和夏州。只要西北军打到了黄河边上,这一仗我们基本上就取得了五成胜算。”李纲抬头望向原野,继续说道,“我们和折家约好了,折家的斥候深入到灵、夏一线,一旦宋军打到灵、夏两州,斥候就越过沙漠到前套寻找我军报讯。我大军可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取道红公牛沙漠西北边缘的戈壁,迅速杀到贺兰山,配合西北军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