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自卑恐惧的心里在作祟。”李纲直言不讳。对皇帝和朝廷极度不满。大宋把燕云收了回来。建立了中原屏障。然后利用李虎的武力对抗西夏和女真。开疆拓土。这样大宋就会越来越强大。大宋强大了。有无坚不摧的武力做后盾。还怕镇制不了李虎还怕没有机会削藩。永绝后患
大宋用这种卑劣的策略对付李虎。说到底就是没有自信。害怕李虎。这反而暴露了大宋的弱点。助长了李虎地嚣张气焰。将来势必尾大不掉。
张孝纯对此也有同感。但他也罢。李纲也罢。虽然名义上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都无权参予决策。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如果李纲把这番话拿来劝谏皇帝。估计很快就会被召回汴京。再不录用。
就在李纲彷徨无策的时候。河东路接到了朝廷的书信。在这份书信里。朝廷要求河东路必须密切关注代北形势。假如云中路遭到了北虏的攻击。岌岌可危。则必须加大对云中路的援助。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先给援助。后以回易来补偿。
接着张孝纯又接到了西府枢密院长官郑居中的私人书信。在这份书信里。郑居中说得更透彻。如果云中路丢了。幽燕就算收复了也保不住。北伐策略就算完全失败。云中路得而复失的责任皇帝不会承担。最后必然由枢密院和河东、河北两路宣抚司来承担。而河东路帅司首当其冲。因此。做为河东路帅司。必须正确把握局势。采用更加灵活的计策来确保云中路地安全。
郑居中最为枢密院长官。当然不会直接下命令。但帅司隶属于枢密院。河东路帅司如果采取灵活计策援助云中路。只要枢密院睁只眼闭只眼。谁也管不着。
张孝纯在北伐一事上属于主和派。但他也不同意郑居中地坐观论。他和宇文虚中同在中书。两人观点一致。要联辽抗金。不过现在看来。郑居中当初的“坐观论”还是最符合国政之术。而且形势发展和他地坐观策略也基本吻合。
坐观论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到辽金两败俱伤了。再出面收拾残局。以联辽抗金的形势把北方一分为二。继而以拯救大辽国祚为条件来胁迫契丹人。收回燕云。此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以大宋现状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郑居中深得皇帝信任。在宋军连续错失北伐良机。在契丹人主动要求以土地换援助的时候。此策应该会被皇帝采纳。但当时主战、主和两派争论激烈。而郑居中因为母亲病故回乡守丧。又离开了中枢。从而导致此策不了了之。
现在大宋还有实施此策的机会。只要联辽抗金。必能以最小代价收复燕云。但契丹人败亡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此策若想实现。前提就是在代北战场上击败女真人。
张孝纯把郑居中的书信看了很多遍。最后摇头苦笑。派人把李纲和漕司、仓司、宪司长官都请了过来。
朝廷这封信说得很清楚了。要给云中路援助。所以河东路四司长官应该不会再推诿了。谁知结果让李纲勃然大怒。
云中路岌岌可危吗没有。相反。局势正在好转。李虎把大宋战旗一举。女真人马上停止了攻击。止步于白水泺。而西夏人也即刻撤过了黄河。大宋和金国。和西夏都有盟约。他们看到李虎投宋了。山后九州已经是大宋的疆域了。不会再发动攻击。
形势既然已经在好转了。李虎为什么还要援助很简单。李虎居心叵测。想主动发动攻击。破坏大宋和金国、西夏的盟约。把大宋拖进连绵战事。消耗大宋的实力。从而给他南下中原赢得机会。
这就是大宋人的思路。在大宋人看来。金国和西夏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实力。所以他们不会再进攻山后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给李虎援助了。免得李虎实力强大了。祸害大宋。
张孝纯刚刚到河东。对河东的事不熟悉。对这三位同僚也不熟悉。当他听到这番高论后。也是哭笑不得。但碍于自己新来乍到。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只好装聋作哑。
李纲气坏了。嗓门越来越大。你们了解女真人吗你们知道女真人的厉害吗难道女真人在你们的眼里。还是一个蛮荒小国告诉你们。女真人只要再拿下代北。就基本上把契丹人的江山全部抢去了。你说他们的实力有多大这么一个强大的刚刚崛起的蕃虏雄主。他们会遵守和大宋的盟约他们会放弃攻打中原你们是不是好日子过多了。忘记了北虏屡屡南下寇掠中原的历史是不是因为百年的澶渊之盟让你们忘记了在北方还有一个可怕的敌人
这几位大爷对李纲不屑一顾。你李纲算个什么东西这地方轮得你来指手划脚吗
河东路的事张孝纯一个人说了不算。看样子李纲这趟路算是白跑了。
第三十一章我来贿赂你
郑居中的第二封信跟着就接到了。
仅仅隔了两天,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军北伐失败,准备了七八年的的北伐之战仅仅在十二天内就宣告失败了,这太不可思议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皇帝和主战派大臣们不但不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反而还要调集兵马,准备发动第二次攻击。
为什么不冷静下来好好想想面子,皇帝和朝廷要面子啊。北伐收复故土是皇帝的心愿,是他一力坚持的国策,而北伐也是主战派大臣得到皇帝宠信的原因,如果停止北伐,那么就要追究北伐失败的责任,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失去权柄,意味着失去财富。
郑居中和主和派大臣们在第一时间联名上奏,要求即刻议和大辽,联辽抗金,先把北方一分为二,以免女真人在北方雄起,成为北方新霸主,威胁大宋安危。
皇帝又在犹豫了,大臣们又争起来了,但形势不等人,宋军北伐失败将直接导致北方形势发生新的变化,非常不利于大宋的变化,为此郑居中急书张孝纯,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务必在十天之内把粮食和武器送到大同,务必在十天之内集结三万河东禁军于宁武关、雁门关一线,准备随时支援大同。
张孝纯从书信里可以看到汴京局势的紧张,可以看到郑居中焦急的心情,而且他估猜到了郑居中的用意,这个资深老大臣为了大宋的安危,已经不顾一切了。
张孝纯考虑再三,把李纲请到了帅司,把郑居中的两封书信都给李纲看了。
“相公的意思是”张孝纯眉头紧锁,迟疑不语。这句话他不能说,他必须要李纲说,因为李纲现在的官职是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