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7(2 / 2)

反对者地声音小了一点。但个人利益向来是摆在第一位地。上至李虎下至站在门外地铁卫。都是如此。在个人利益严重受损地情况下。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人能接受。谁也不愿轻易放弃自己地利益需求。

“这只是随便议议。请诸位不要挂在心上。”李虎不想再吵下去。马上结束了这个话题。“当务之急是击败对手。全取代北。其它地事以后再说。”里处。

整个冬天。大辽皇帝都屯兵于此。向大漠征召援兵。

阴山北部的倒塌岭节度使司的援军已经到了,谟葛失部、白达旦部、乙室部等大漠蕃族部落的军队正在陆续抵达云中。另外,几千里外的西北招讨司、阻卜大王府、乌古敌烈统军司的军队正在南下,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到达阴山南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赵王习泥烈突然到了,他带来两个惊人的消息,一是中京失陷,二是燕王暗结汉贼,要篡僭称帝。

中京失陷,西京又被汉贼夺去,如果耶律淳篡僭称帝,分裂大辽,燕京又没有了,如此一来,大辽五京俱失,只剩下大漠可以苟延残喘勉强延续国祚了。

大辽皇帝怒不可遏,高声痛骂,几乎要疯了。

燕王篡僭早在他的预料当中,不过燕王至今还没有登基称帝,还没有正式分裂大辽,还有挽救的机会,尤其在中京、西京连续丢失,燕京已经陷入汉人和女真人包围的时候,耶律淳未必愿意称帝。耶律淳不是白痴,他很聪明,他更能忍,如今形势这么恶劣,篡僭称帝只会加速大辽的灭亡,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可能会改弦易辙,放弃篡僭,所以大辽皇帝抱着一丝希望,派人携带手诏,急赴燕京。

大辽皇帝在手诏中告诉燕王,值此国祚危亡之际,我君臣两人应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从目前形势来看,只要夺回西京,击杀汉贼李虎,大辽还能保有燕云和大漠,还能结盟于夏,与宋辽相抗衡。今西北路大军正在南下,数月之后我就能集结十万到十五万大军攻打西京,请你以大局为重,予以配合,竭尽全力牵制女真人和汉人,助我收复西京。

耶律淳会不会顾全大局,反攻中京,兵逼西京,从而牵制女真人和汉人

这个疑问经北府宰相萧奉先一分析,答案是否定的。

耶律淳现在的日子难过啊,丢掉中京后,他的北面是女真人,南面是大宋人,西面是汉贼李虎,三面受敌,他自保尚嫌不足,哪来的兵力反攻中京和西京萧奉先认为,耶律淳肯定要篡僭,篡僭后他就是大辽的新皇帝,他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向女真人或者大宋人俯首称臣,同时结盟汉贼李虎,从而保住大辽国祚。

萧奉先的分析有道理,大辽皇帝为此心情恶劣,骂声不绝,对耶律淳切齿痛恨。

第八十一章大夏使者

二月下,大夏使者到了云中。

大夏使者的级别很高,是舒王李仁礼,现为河南路转运使。同来的还有河北路黑山威福军司都指挥使李良辅。西夏的河南路位于河套地区的南部,以黄河为界,河套以北就是河北路。

早在去年西京大战失利后,大辽皇帝就派使臣急赴大夏国求援。对于是否向大夏救援,宫帐里曾有争议。很简单,反对者担心党项人趁火打劫,攻占西北州县,到了那个时悔之晚矣。

这个判断基于大夏皇帝李乾顺自亲政以来,就一直对大宋用兵,夺取大宋的疆土。他之所以要联辽攻宋,并不是因为契丹人的实力强悍。如果契丹人实力强悍到足以消灭他,两国早就开战了。契丹人疆域辽阔,因为自身实力的原因,加上大宋虎视眈眈,辽军已经无力攻打遥远的西北,所以退而求其次,援助党项人,以党项人来拖住宋军,从而确保燕云的安全。党项人和契丹人互相需要,互为援手,两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牢牢压制着大宋。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辽东大乱,已经初显三分格局,这个三分格局对大宋非常有利,假以时日,辽东稳住了,大宋就会全力对付大夏。大夏虽然地处遥远的西陲,但它对天下大势不可能漠不关心,更不可能一无所知,在事关国祚兴亡的重要时刻,大夏李乾顺会制定何种策略

大夏皇帝李乾顺三岁登基,统治大夏三十多年,文治武功都很突出,除了不断用兵开疆拓土外,他还解决了困扰党项人几十年的“蕃礼”、“汉礼”之争,大力推行儒学,实行汉制,国内政治清明,朝野稳定。试想。以他的才能,他难道不知道大夏面临的危机他会想什么办法解决无疑,乘着契丹人奄奄一息之际,瓜分大辽疆域,拓展疆土,增长实力。这才是对抗大宋的唯一办法。

此刻向大夏求援,极有可能演变成引狼入室。如果大夏军队攻占了云中,辽军不但无法收复西京,就连阴山以南的州县都要尽数丢失,最后不得不远避大漠,失去东山再起的最后一丝希望。

也有大臣支持皇帝的决策。

从大夏奠基者李继迁开始,党项人和契丹人就是盟友,直到李元昊建国称帝后,双方才爆发了一次战争。但迫于大宋的威胁,双方马上就握手言和了,这种和平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这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大夏人若想在大西北生存发展,就要坚持联辽攻宋之策,如果双方大打出手,鹬蚌相争,最后渔翁得利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