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突围成功,四十多万汉人随同南下,撤退速度非常缓慢。从李虎的口气里听得出来,他绝不会放弃这些百姓,如此一来。义军只有捱打的份。义军本是一头下山猛虎,因为带了四十多万百姓,猛虎变成大肥猪了。辽军追杀而来,等于野狼追肥猪。想不死都难啦。悦没有了,心里只有紧张和惶恐。
唯独李虎依旧笑容满面,谈笑风生。两支义军会师了,要庆祝,大家回城,开怀畅饮。
回城地路上。正在撤退的百姓看到虎王大旗。看到从西南方向走来的大军,兴奋不已。扯着嗓子吼,“虎王,虎王”欢呼声冲天而起,随即传遍了山道,山峦,城池很快,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巨大的叫声犹如呼啸飓风,掀起了阵阵狂澜,震撼在天地之间。
欢呼声猛烈撞击着怨军将帅的心灵,他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李虎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种拥戴、这种尊奉、这种荣耀、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享受,而李虎就是王者。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王者归来,复汉有望。
北上的怨军六个营在城外驻扎。李虎下令,酒肉犒劳,以慰辛苦。怨军将帅们随同李虎进城,到帅府行辕庆贺会师。
李虎把罗青汉请到了偏屋。
李虎不知道如何开口。
罗青汉不负众托,把怨军策反了,这同样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但罗青汉把它完成了,并且在义军最困难地时候,带着怨军前来会师,把义军从死亡的深渊里拉了出来。此次南下,义军若能取得一个好结果,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罗青汉居功至伟。
说句实话,辽东义军能够重新崛起,罗青汉、罗家和黑山军功不可没,尤其是李虎本人,他能有今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罗青汉一力促成。如今变成了一家人,有些话就不要说了,心里有算就行,但罗中原阵亡这件事,李虎必须有个交待,否则可能会引起误会,留下祸根。
老罗可不是一般人,放眼看看义军,以资格论,他的资格最老,和他比肩的也只有董小丑、董仲孙和铁鹰。当年李弘大起义,他们要么是一方主帅,要么是李弘的亲信,而张高儿、霍六哥等人都是这两年举旗的,过去也不是出自虎烈川,所以资格差远了。以战功论,他从虎烈川举旗开始,就带着黑山军鏖战于白山黑水,屡败屡战,不死不休,整个义军就他的战功最大。以名气论,他的名气更大,辽东人谁不知道铁汉铁汉就是罗青汉,悬赏他的告示一直就在各州县的城楼上贴着,贴了五六年了,谁不认识他
辽东义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罗青汉就是一面大旗,只要他在,那就说明辽东汉人还在造反,辽东汉人还没有被打倒,还在战斗,而李虎这面大旗是王者大旗,你王者大旗地号召力再大,也要罗青汉这种人的大旗护卫四周,否则你玩个屁啊
罗青汉自走进这间屋子后,就一直站在窗边,望着沐浴在暮色里的群山,负手而立,神情凛然,沉默不语。
他知道罗中原死了。他是什么人当高宝龙说到虎啸台一战,黑山军损失惨重,文远、胡雷先后战死,高浩、黄永身负重伤,却唯独没有提到罗中原的时候,他就知道罗中原死了。其后张高儿等人看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这是破天荒地事,这是为罗中原的死而施礼。小罗兰看到老爹后,两眼就红了,这孩子懂事,说姐姐虽然伤重,但性命无忧,绝口不提罗中原,这也是破天荒的事。
心痛,心痛如绞。自己有五个儿子,三个在战斗中死去,如今罗中原又死了,只剩下一个罗兰了,但自己既然举旗了,既然认定要杀虏复汉了,这个代价就必须付出。
这些年,义军将士死了多少但辽东的汉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自己的儿子也是辽东的汉人,也是义军的勇士,也是战死沙场,他们和所有阵亡的义军将士一样,死得其所,死得荣耀,死得堂堂正正,即使在地狱做鬼,也是汉人地鬼。
虽然悲痛欲绝,但也为儿子们骄傲,为儿子们自豪,我罗青汉地儿子,就应该这样无畏无惧,就应该这样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他葬在哪”罗青汉突围问道。
李虎吃了一惊,没想到罗青汉竟然已经知道了。李虎很敬佩,罗青汉就是罗青汉,出生入死的人,就是不一样,儿子死了,他还能保持镇定,一直神色如常。
“虎啸台。”
李虎犹豫了片刻,想解释一下,但还没等他开口,罗青汉先说了,“我还有一个儿子,罗家还没有死绝,还能战斗。”
罗青汉缓缓转身,望着李虎,神情异常冷肃,“你不能让他白死了,也不能让成千上万地将士白死了,你要带着四十多万人杀出重围。”
李虎心头一阵激动,铁汉就是铁汉,辽东义军正是因为有这些悍不畏死的勇士,才能重新站起来,重新崛起。
“我要再打一仗。”李虎神色坚毅,斩钉截铁。
罗青汉心神俱震,两眼蓦然瞪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这种形势下,还要再打一战拿什么打
支援而来的怨军只有六个营,两万多人,一路兼程而来,疲惫不堪,而虎烈、黑山诸军连番恶战,损失惨重,将士们更是精疲力尽,尤其可怕的是,蒺藜山方向的战斗还在继续,还在阻截金人,这时候李虎还要再次两线作战,还要和耶律淳决战,完全是疯狂之举。
“我需要你的支持,鼎力支持。”李虎躬身恳求。
罗青汉望着他,两眼渐渐露出凛例杀气,此时此刻,义军已深陷绝境,只有背水一战,方有一线生机,一直以来,义军缺少的就是这种无畏的勇气,就是这种永不放弃的坚韧,“好,再打一仗。”
第十九章神灵佑护
再打一仗
各军军帅,帅府主要官员,目瞪口呆。
屋子里的气氛突然变得非常压抑,非常沉重,除了急促的呼吸声,再也听不到任何声息,一片死寂。
此刻金军援兵已到,正在猛攻蒺藜山,而辽军援兵就在百里之外,十万大军,正铺天盖地杀来,这时义军唯一的选择就是撤离,已经成功突围了,当然有多快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