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小说網┃
┃┃
┃55xcn┃
┃┃
┗━━━━━━━━━━━━━━━━━━━━━━━━━
李维正淡淡一笑道:“他不光是用人不当那么简单,他太心慈手软了。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居然念念不忘亲恃,还一味讲什么信誉,去年我就告诉他,让他把在京的藩王一网打尽,他却担心失去信誉,不肯动手。最后放虎归山,从那时我就知道,他成不了大事,成大事者,该硬则硬,该软则软,道德信誉不过是种手段工具罢了,可我们这位皇帝,该硬的地方不硬,一味要讲仁义治国,结果到现在连税赋都收不上来,最后还跑来问我要钱。”
邵闻达点点头道:“大人说的对。这一点燕王就做得很好,软硬兼施,文武相济,如果没有大人,这个天下肯定非燕王莫属,只可惜燕王辛苦忙碌一场,到头来却给大人做了嫁衣。”
两人正谈话时,一名亲兵进来禀报道:“大人,李景隆遣使者来了。”
李维正微微一笑道:“邵先生猜猜看,李景隆遣使者来做什么”
邵闻达沉思一下,不由哑然失笑道:“莫非他也想让大人在他帐下听令不成”
“我猜十之八九就是这个,意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鼾,他被六十万大军冲得糊涂了,来人,请使者进来。”
片刻,一名使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进来,他也不行礼,昂声道:“奉天下兵马大都督李大人之命。特命辽东总兵李维正即刻去济南府参见大都督,不得耽误”
李维正冷笑一声道:“你是什么人。见我竟敢不跪来人,先打断他的腿”
几十名亲兵从大帐两边一涌而上,乱棍齐下,当即把报信使者的腿打断,使者惨叫着倒在地上,李维正这才问道:“李景隆的军令在哪里”
使者痛苦万分地从怀里摸出一封信,“总兵大人,这就是大都督的信。”
一名亲兵上前拿过,交给了李维正,李维正看也不看,随手把信撕的粉碎,冷冷地对使者道:“你回去告诉李景隆,他再敢放屁,我就立刻和燕王联手,让他真正尝一尝什么叫腹背受敌”
说罢,他一挥手,命令左右道:“把这个人给我扔出去”
几名膀大腰圆的亲兵上前,像拎小鸡一样,把地上的使者拎出了大帐。这时,邵闻达有些担忧地道:“大人,我担心李景隆真的不识时务,派大军来进攻大人,那时该怎么办”
李维正不屑地一笑道:“你就放心吧他若敢来,我就给他迎头一棒,让他清醒一下。”
第二百五十五章圣旨之下
帅帐里,李景隆一声不吭地听宗了躺在担架里的使者的报告,他目光闪烁,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而且出人意料地是他并没有勃然大怒。拍桌子派兵去进攻李维正,看的出他很犹豫,眼睛甚至还有一丝惧意。一旁在观察李景隆表情地毛华立刻明白过来了,这个李景隆是个色厉胆薄之辈,他以为自己有六十万大军在手,李维正就会向他低头服软。不料对方却更加强硬,打断他使者的腿,撕了他的信,对方的强硬就使得他心里发虚了。
毛华猜到了李景隆此时的心态,他其实并不是在想什么,而是不知道该怎么下这个台阶,毛华立刻上前施礼道:“大帅,此事须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感情用事。
“为什么”李景隆悄悄松了口气。他坐下来严肃地问道。
“属下有三个理由不可进攻辽东军。其一,大帅现在的真正对手是燕王,对付李维正则有点本末倒置。若能速战速决当然好,可如果一但进攻不下,被辽东军拖住,却正好给了燕王机会其二,李维正虽然趁机吃掉陈晖的山东军,虽然这是大帅深恨他的理由,但他也可以说,他是从燕王的追兵中救下这支军队,而且朝廷许他暂管山东半岛,他收管山东军从于情于理说得过其三。也是关键的一点,李维正虽然骄横,但他毕竟和燕王、蓝玉不一样,他是服从朝廷,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军队,前段时间还提供军费给朝廷。如果大帅出兵攻打他们,恐怕不仅朝廷那边难以交代,道义上也会使大帅站不住脚,所以属下劝大帅暂时忍下这口气,集中精力对付燕王,这才是大帅的当务之急。”
李景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道:“若不是你提醒,我真会误入歧途了,既然皇上已经再三催促,我当立刻北上,彻底平定燕王之乱。”
李景隆便不再过问李维正之事,他下令道:“传令各军,即刻准备北上。”
建文二年四月底,朝廷六十万大军再次北上,浩浩荡荡向向河北开去,这一次李景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孤军深入,粮草辎重紧紧跟随大军,一天以四十里的速度向北推进。
五月中每,朝廷大军再一次抵达了霸州,这时,斥候探得燕王四十万大军出现在二百里外,李景隆当即下令全军驻营,六十万大军延绵数十里。
两天后,燕军主力也开到了霸州,在距朝廷大军二十里外扎了大营。很明显,燕军准备和朝廷大军进行决战了,这一战,双方共投入兵力百万人,它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天下大势。
燕王大营,朱棣正和他的几名谋士商议作战安案,这一次姚广孝也随军南下了,正是他强烈主张正面与李景隆作战,彻底击溃朝廷军队的信心,也最大限度地鼓舞己方将士的士气。
“殿下,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多于我们,但此人勇烈不足,在最后的血战僵持中,他必然会怯战而逃,我有信心,此战的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
姚广孝非常自信,他指着陈千娇从李景隆书房搞来布兵图又道:“殿下请看李景隆的布兵,他背靠卢沟河扎营,显然是有背水一战之意。可背水一战只是以少战多时的无奈之举,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