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220

分节阅读 220(2 / 2)

齐泰背着手在御书房外来回踱步,这时一名太监上前道:“齐泰大人,陛下有请。”

齐泰一言不发,大步走进了御书房,此时,朱允炆正在批阅一份李景隆刚刚上的奏折,要求朝廷立即拨付粮食三百万石,作为北伐大军的军费,可仅仅在一个月前,朝廷才刚刚拨付了两百万两白银,现在他又伸手要钱了,这让朱允炆心中着实恼火,同时他也忧虑不已,皇祖父好不容易才积累下来的一点财富,已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被他花得所剩无几了。

此时朱允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处理江浙税赋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不该听从黄子澄和方孝孺的劝告,实行藏富于民的策略,更不该大规模裁撤课税所,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税收锐减,而偏偏此时的财政支出更较从前有数倍增加,一边收入锐减,一边支出猛增,就几乎将国库挤干了。

朱允炆叹了口气,事实上他也知道,李景隆统帅五十万大军,两个月来才要银两百万两、粮食三百万石,其实并不多,关键是他听从黄子澄的劝告,从七省调集百万军进京。仅这一项就耗去了近二千万石粮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总是觉得皇祖父对江浙税赋太重,可现在他才知道,若江浙税赋不重,别的地方又怎么能减赋。

正是严重的财政问题,使朱允炆坚决扫平燕王的信心动摇了,他也开始考虑与燕王和解的可能。

“臣参见陛下”齐泰的参拜声打断了朱允炆的思路,他连忙在李景隆的奏折上批了个“准”字。这才放下笔道:“齐爱卿不必多礼,赐座”

“臣谢陛下赐座。”齐泰坐下。他也不寒暄,取出一本奏折便开门见山道:“陛下,臣这两天一直在考虑朝廷两线作战的可能,臣草拟了一个方案,请陛下一观。”

朱允炆接过奏折,却没有看。而是叹了口气道:“齐爱卿,现在还可能两线作战吗燕王高举大义之旗。若朝廷此时去攻打北平,又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可陛下应该也很清楚,燕王打蓝玉是假,攻秦晋是真,如果秦晋二王被他攻下,他的军队至少会再增二十万,那时他实力已和朝廷相当,陛下又如何抵御他的南下”

朱允炆过了良久才低声道:“他毕竟是朕的皇叔,朕想与他和解,暂时不削诸王藩国。”

齐泰盯着朱允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终于忍了一口气,耐心劝道:“陛下,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削藩那么简单了,别的藩王或许是,但燕王已经不是了,他是取陛下而代之,难道陛下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吗”

他见朱允炆低头不语,又继续道:“我相信陛下并不愿意让位于燕王,其实两线作战也并非不可能。既然蓝玉已经放弃贵州,陛下便可调广东、广西的军队北上,再调一部分京城驻军,这样三十万大军总是有的,加上重庆府的七万军和汉中的二十万军队,这样朝廷的百万大军便可分为西线和北线,只要陛下坚决向北平进军,燕王一定会从撤军返回,那时两军对峙,陛下便可腾出手来对付四川蓝玉,以速战速决的方式,一举解决蓝玉这条祸根。”

说完,齐泰满含希望地看着朱允炆,他认为自己的方案已是最佳方案,可同时解决两边的问题,不料朱允炆却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

“爱卿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国库空虚,怎么可能支持两线的大规模作战呢”

齐泰愣住了,他不相信地问道:“陛下,不至于这么窘迫吧”

“爱卿是不知道,朕犯下了太多的错误,挥霍太大,眼看就要把先帝留下来的一点老本啃光了,朕有罪啊”

“这、这”或许是齐泰急中生智,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连忙道:“臣听说李维正得日本和高丽两国的财富,钱粮颇多,陛下为何不向他要一点呢”

第二百四十四章又到新年

从山东诸城县撤军后,李维正便直接返回了辽东,他心里很清楚,有秦晋二王虎视在旁,朱棣绝不敢舍弃北平南下,所以朱棣在击败朝廷的第一波进攻后,肯定会集中精力对付秦晋,另外,朱棣手中的军队已经到了五十万,他所在的北平已经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了,他也只有去富庶的山西和关中去寻找新的钱粮基地了,李维正知道,至少在半年之内山东将平安无事,他也忙里偷闲,回家和亲人团聚过年,不再过问朝廷和燕国之争。

李维正的亲人目前都在辽东,他的父亲和继母是在洪武二十七年被接到了辽东,全家都住在金山卫的一处大宅里,这里是李维正老巢,戒备异常森严,城中都是辽东军高官的府宅。

大年三十,金山城内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打扫房屋、置办年货。一派喜悦祥和的气氛,李维正的府第前几天刚刚粉刷过一次,大门上贴着新符,四个大红灯笼一字排开,大院里搭的喜红色的天花幔子,数十张大方桌一字排开,届时全府上下几百口人将齐聚在此大吃一顿。大厅上四处悬挂了绿穗红罩的宫灯,大门前挂了粉红绣花的八仙彩。进门的正对面是一扇挂着朱红缎子的绣花屏,到处是新年的气象。

李维正是三天前回来,此时他正坐在大厅里和父亲闲聊,李维正的父亲李员外虽然来辽东两年了,但他还是无法适应儿子的高位,尤其是他喜欢去府宅附近的八仙楼看杂剧,几乎每天都要在那里泡上大半天,和一群戏友们喝茶聊天看杂剧,但他却非常不喜欢有士兵跟着他,他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在抗议几次后,护卫李维正府的千户便改变了策略,改派几名暗哨保护他,李员外这次稍微舒服一点。

不过他也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孙子、孙女一大堆,这几天他刚刚听到一个消息,高丽女王生了一个儿子,据说也是他的孙子。这不,他正在和儿子商量着给这个没有名份的孙子起名。

“大郎,我是过来人了,或许你有各种考虑,不给王顺姬名份,但她的儿子你必须得正式承认,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将会成为你家庭不和的根源,这孩子无论如何不能姓王,必须姓李,而且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叫做李楦,弱冠后取字为明高,表示他具有大明和高丽的血统。”

李维正连忙陪笑道:“父亲,我并没有说要给他姓王,事实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你,就等于是承认他是我们李家的孩子,叫李楦我完全赞同。不过叫明高就没有必要了,二十年后,高丽就不复存在了,那时我也会给顺姬一个名份。”

“这件事你就看着办吧不过今年过年你要多多陪陪你的妻儿,不要像去年那样,大年初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