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李维正一招手,立刻有几名亲兵抬进两只大箱子,后面一名亲兵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盒子,亲兵打开了箱盖,箱子里顿时金光闪闪,全是金锭。
“这是一万两黄金,是我给朵颜部的谢礼。”李维正把朵颜部三个字咬得特别重,脱鲁忽察尔这个老狐狸当然明白李维正的言外之意,他的眼睛被金光闪门的黄金都照耀的睁不开了,心中也不得不竖大拇指。暗赞李维正会做人、出手大方。
李维正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又取过小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二十颗日本夜明珠,他把盒子递给脱鲁忽察尔笑道:“我听说酋长有二十个妻子,所以我送二十颗夜明珠给你,这是我给你的见面礼。”
脱鲁忽察尔忽然被李维正的细心感动了,他立刻在身上摸了摸,也找出一串骨链,双手递给李维正道:“这是我给李总兵的回礼,礼物虽轻。但这骨链跟了我二十年,是我的一番心意。”
两人接过礼物,皆哈哈大笑。搂着肩膀坐下来了,立刻进来几名士兵,给他们上了马奶酒,脱鲁忽察尔敬了一杯酒,他是个直爽人,便开门见山道:“李总兵,我虽然是朵颜卫指挥同知,但今天我是以朵颜的酋长身份来和你商谈关于马市之事。宁王殿下已经告诉我,你将在建州设立马市,我就想先问一下,不是以后的马市是官方之间的交易,还是民间自发交易”
“都有,以民间自发交易为主,但我辽东军方也需要战马。”
“原来如此。”脱鲁忽察尔沉吟一下又道:“总兵大人,我还想冒昧地提一个要求,不知总兵大人能否答应。”
“酋长请说,李维正洗耳恭听。”
“是这样,粮食和盐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朵颜部的难题,我听说辽东产盐,而高丽盛产稻米,我希望能战马来换取这两样物品,不知大人能否同意。”
李维正却沉思不语,问题是不大。可如果答应得太爽快了,岂不让他小瞧自己,他沉思良久便道:“盐没问题,也用不着你花钱来买,我每年可以送你一千石,但高丽的稻米,说老实话,我还不太清楚它每年的产量,因为我的军队也要靠高丽供养,这样,等我回去商谈一下,说不定我会用日本的稻米来和朵颜部交易。”
脱鲁忽察尔大喜,他站起身。把儿子也拉来道:“我今天想高攀一下,我儿子脱鲁铁木尔和李大人同岁,他愿意与李大人结为安达。”
脱鲁忽察尔不傻,他看出来李维正是有意结交自己,而李维正也有他需要的东西,双方互补,这何乐而不为
李维正笑了,笑得有些得意。这才是他找宁王朱权打女真人的真正用意。
“好我正有此意。”
第二百一十四章李檀抓周
李维正处理完开马市之事便赶到了高丽开京,马市一事他已经交给辽东都司去办理,他只须把原则性的大方向交代一下,剩下的细节问题便由手下去考虑完成。
本书下载官网
李维正之所以赶回开京一方面是担心叶苏童的身体,她前年怀孕过一次,不幸流产了,去年李维正从日本回来后,她又怀上了身孕,现在已经七个月,状态一直不太好,李维正非常担心她的情况。
而李维正急着赶回开京,还有另一件大事,前年十月,叶家姐妹同时怀孕,叶苏童不幸流产了,而叶紫童却在去年七月给李维正生下了一个儿子,使李家终于后继有人,李维正的父亲李老员外特地写信给孙子取名李檀,再过十天,就是他满周岁的日子。
目前李维正的家人都住在高丽王宫内,这里环境幽雅、戒备森严,生活条件也很好,更重要是有医术高明的女医师专门照顾叶苏童。
叶苏童怀孕已是李家的大事。不是因为她是李维正的正妻,事实上家里人心里都有数,叶紫童的儿子李檀才是李维正的长子,就算叶苏童再生一个儿子,他也是次子了。这是李家和叶家曾经达成的内部协议。叶家姐妹内不分正庶,大家关心叶苏童是因为她流产后身子比较弱,大家就害怕她七八月时小产了。
这天中午,叶苏童正坐在花园里修剪一盆花木,这是她的爱好,她喜欢让花木按照她设计的方向生长。而她姐姐叶紫童却恰恰相反,她喜欢让花草树木自由生长,在她的院子里,她不准园丁来修剪,结果她院子里的花木倒是自由了,但杂草丛生,连小路也被湮没了,搬到高丽王宫后也是一样,叶紫童不准人修剪她花园里的一草一木。
叶苏童闲来无事,她便取代了园丁之职,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修剪花木,除了她姐姐的花园外,其他都被她修甚过了,她又快找不到事情做了。
“小姑,给我读读”
孪生姐妹中的姐姐李知秋拿了一份报纸跑了过来,两姐妹已经四岁了,长得非常清秀漂亮,而且个子都很高,她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除了倩倩和她们妈妈,谁都分不清她们到底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不过这几个月大家都突然分清了,原因是姐姐知秋突然喜欢上了报纸,整天就缠着人给她读报,妹妹叶子却不太喜欢报纸,她喜欢射箭,整天拿一副小弓箭在宫里晃悠,没事就偷偷向窗外执勤的士兵射上一箭。
“好的,小姨给你读。”苏童放下手中的修花剪,接过报纸笑道,
知秋很自然地就依偎在小姨身边,高丽杂报最初是每十天一刊,后来因为人员增加,投稿数量增多和老百姓喜爱,便改成了三天一刊,从七月开始,最终改成了一天一刊。报上不仅有时事分析,而且有更多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内容,里巷趣闻、乡村异事、古今杂谈等等,另外,高丽这两年也流行起来了明王朝的杂剧,也和明王朝一样在茶馆上演,仅开京就有二十几家茶馆,由于演杂剧的戏班子只有四五家,所以只能在各个茶馆轮番上演,杂报上就刊登有第二天杂剧的上演预告,很多开京市民买杂报就是为了看这个,当然,李维正是大力支持,他出重金去内地聘请戏班子来高丽,并开设了杂剧学校,因为杂剧可以在高丽民间中迅速普及汉语,使高丽百姓们渐渐放弃高丽语。
王宫里也每天送来两份杂报。这对生活有点枯燥的宫里人是非常受欢迎的,李维正的妻妾们都能读书识字,热心的叶紫童还在每天晚上给宫女们上课,教她们读书识字,给她们读报纸。
自从李知秋喜欢读报后,每天的报纸总是第一个被她拿到,报上的内容她什么都想听,求知欲望非常强,苏童却首先打开了小说连载,这是她喜欢的。
“好听小姨先给你读小说。”
苏童清清嗓子,口齿清晰地给她读了起来,苏边几个宫女也悄悄聚拢上来,一起听二夫人读报。
读了两页报纸,苏童渐渐有点累了。这时叶紫童抱着儿子走上来笑道:“知秋,二姨累了,你去让你倩姨读给你听,她正好没事呢”
知秋托着下巴,正听得入迷。听母亲一说,她立刻懂事地拿着报纸跑了,跑了几步,又回来亲了一下弟弟,这才跑远了。
李檀明年正好一周岁了,他长的虎头虎脑,眉眼酷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