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2 / 2)

但走到一起并不等于拍板成案,他们还须走出最后一步,那就是条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就像有收入必须有成本匹配一样,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他们双方都是这样打算。

菊池风雅和良成亲王一样,也是讲究实际的人,封官爵位对她没有半点意义,她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银子、粮食等物资良成亲王已经答应,但在日本有些东西不是有钱粮就能办到,比如这次大明送来的军需物资,尽管是明军淘汰下来的旧货,但很多东西仍然是日本所没有的,这就是菊池风雅千方百计要搞到物资清册的原因,她要从中选取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而良成亲王是不会给她所想要的物品。

她不腾声色地笑了笑道:“亲王殿下这次从大明得到了不少好东西吧”

良成亲王也知道她从长门国赶来,或许是还有什么要求,就在刚才菊池武告诉他,菊池风雅还有最后一个条件,所以他一直沉默,等待菊池风雅的提议,现在条件出来了,竟然是大明的那一批货,良成亲王的眼皮猛地跳动了两下,这个女人眼光果然毒辣,竟也打上了那批货的主意。

良成亲王苦笑了一下,既然菊池风雅已经提出,那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了,他想了想无奈地笑道:“就是一些刀剑、盔甲、帐篷之类,其实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不过能给我们节约很多制造时间,如果菊池小姐不嫌弃,我就把里面最有价值的五千套盔甲给你,如何我的诚意够了吧”

如果菊池风雅没有得到清册,或许就真认为盔甲是最好的东西,但是她却知道还有更好的,她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接受盔甲。

“怎么菊池风雅连最好的东西都不要吗”良成亲王笑着问道。

“我想要里面的一样东西许亲王殿下认为它不是最好的,可我需要。”

“是什么”良成亲王的心中已经不安起来。

菊池风雅笑得很优雅,白皙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长筒形,“我要它,那三千把铜火铙,还有五百箱火药和火铳使用方法就

后的条件。”

良成亲王心中一阵哀鸣,她怎么知道有三千把火铳那些火铳是这批货物中的最大亮点,是他爽快付出三十万两白银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他很早就想制作火铳,他也通过倭寇从明朝弄来了几支最新式的火铙,但日本的铸造水平却做不出那样的铜管,也配不出合适的火药,他只得望而兴叹,这次大明一下子卖给他三千把火铳管已是旧货,但足以武装出一支犀利的火器军,而现在,菊池风雅也看上了这批火铳。

不承认是不可能了,对方既然连火药的箱数都知道,说明她已得到了确切的情报,良成亲王沉思了一下,便道:“那批火铳我也很看重,要不就五五分,我们各拿一半外我再给你两千五百套盔甲。”

“不,我要两千支火铳,两千套盔甲。”菊池风雅说得斩钉截铁,没有半点再商量的语气。

良成亲王盯着她,半晌终于点了点头,“那好们成交,我希望你早日击败大内弘义。”

十天后南朝的十万两白银和一万石稻米运抵了大坂港,李维正也下令货船靠岸卸货随后的三天里,双方进行了紧张的钱货交割,周明已经被软禁起来,不准他再和日本方面有任何接触,而由李瑶姬担任临时翻译,最后完成了交易。

宝船船首,李维正注视着后一箱白银运上了大船,终于到离开的时候了,这时,吕思远慢慢走到李维正身旁,他感慨地说道:“虽然路上有些波折,但最后的交易却颇为顺利。”

李维正微微笑道:“我倒觉得日本的收获不大,夺下耽罗岛才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到耽罗岛,远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很为李维正的这次擅作主张担忧,以皇上的性格,他能容忍李维正不奏而战吗

“大人,这次高丽、日本之的述职报告就由我来帮你写吧我好好想一想,怎么把耽罗岛、釜山、长崎三者联系起来,让皇上觉得我们是在顺势而行。”

李维正点点头,“好吧这件事就拜托吕先生了。”

“大人,已经全部束了,淡水也已补充,风向正东,可以随时出发。”一名百户在船中大声喊道。

“好传令船队起航回国。”李维正下达了起航的命令。

船帆升起,铁锚被缓缓拉上大船,停泊在大坂海面上的大明船只开始陆续起航,向一望无垠的蔚蓝色大海驶去,李维正挥手向岸上特来送别的细川和男和近藤贤二告别。

“大人难道真没有想过,去打九州的大内义弘”吕思远忽然好奇地问道。

李维正凝视着大海,良久,他用一种只能自己听见的低声喃喃自语道:“或许吧或许会有那么一天。”

宝船动了,在吱吱嘎嘎的船帆转动声中,它缓缓调头,仿佛一头巨兽昂首,向大明朝的方向劈波斩浪而去,而在码头的一间木屋里,菊池风雅注视着大明船队离开,越来越远,最后成为了几个小小的黑点,她的眼中流腾出了一种难以言述的复杂表情。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初五,大明船队圆满完成了日本之行的任务,终于踏上了归国的道路。

京城府的门前份外热闹,十几辆马车装满了各种物品,五十几名家人骑马跟在马车旁等待出发,今天是黄道吉日,万事皆宜,也是叶府的大日子,叶紫童要带两个宝贝女儿去山东和丈夫团聚了,但叶老太太也京城闷得慌,她提出趁自己腿脚还能动,也要去蓬莱看看仙岛了结她年轻时的心愿,叶天明夫妇苦劝无效,只得让她随行了,叶老太太又说自己路上无人照顾,便将她最疼爱的孙女苏童也硬拽着同去,就这样来是紫童投夫,最后却变成了叶家祖孙四代一次浩浩荡荡的出行,使得紫童出发的时间一拖再拖,足足延迟了半个月,才最终得以成行。

今天是四月初八,恰逢休朝之日,叶天明夫妇从四更起便起床忙碌,进行最后出发前的确认,叶夫人去内宅帮忙整理孩子的随身物品,而叶天明则来到马车前叮嘱随车同行的老管家一些路上注意事项。

和年初时相比天明明显变得瘦了许多,这和他担任户部右侍郎后每日的辛劳分不开,每天他总是第一个抵达户部衙门,而最后一个离开,大量琐碎繁杂的事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尤其山东爆发旱灾后,左侍郎暴昭奉旨去山东巡视灾情,几乎户部所有的事务都压在他的身上,在官衙里彻夜不眠是常有的事管朝务压力极大,但叶天明还是兢兢业业做事,从年初至今都没有出现一桩失误,甚至他的奏折中也找不出一个错字,令朱元璋对他十分满意。

叶天明旁边还有他的长子叶如棠如棠在二月最后的殿试中,中二甲第八名进士出身,实现了父子同为进士的美谈元璋亲自任命他为天宝县县丞,他只有二十五岁大明建国以来京畿两县中最年轻的县丞,巧的是詹徽之子詹远志也在殿试中成功,中三甲五十六名,获同进士出身,因为他父亲的缘故,他被任命为江宁县县尉,与叶如棠两相呼应,一时间,两人成为了京中最耀眼的官场新星,被誉为南北二英杰。

今天祖母要去山东,叶如棠也在一旁帮忙,但他对二妹苏童跟去却有些不满,二妹尚没有解除与李维正的婚约,祖母却硬要带她去,其用意不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尽管他也知道了詹徽暗中对父亲的陷害,知道妹妹和詹远志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李维正的成见。

这种成见也是由来已久,他只比李维正大半岁,从小他们也是一起长大,但两人从来都合不来,他喜欢读书,李维正喜欢舞枪弄棒;他少年老成,李维正顽劣难驯;他知书达理,李维正却胆大妄为,他们二人一个是水,一个是火,水火难容,偏偏李维正在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