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0(2 / 2)

诸将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很热闹。有大将军坐镇甘陵,所有人都认为河北能打赢这一仗,这是十几年来经过无数惨烈大战后诸将心里最为牢固的一种信念。大将军不会败,绝不会败,没有人怀疑。

李弘示意众将安静下来,听贾诩说说。

贾诩站到地图前,指着南皮说道:“南皮距离平原城三百里,打下南皮,叛军可以从侧翼威胁我们。也就是说,从甘陵城到信都城的这两百五十里范围内,都在叛军的威胁之下。所以我们一直坚信叛军会趁着我们调兵支援中路战场的时候,分兵支援东路战场以便迅速打到南皮,迫使我们继续后撤。”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判断,是因为我们认为叛军内部矛盾重重,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决战,或者叛军不敢这么快和我们决战,所以我们把歼敌的机会都放在了东路战场上。”

“叛军显然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我们这种心理,因此他们一反常态,断然放弃了东路战场,转而把兵力全部集中到中路战场,寻求和我们立即决战,这样他们同样能达到迫使我们继续后撤的目的。”

“叛军的目的达到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歼敌的机会,只有继续后撤,再撤两百五十里,撤到信都城。”

满座皆惊。

“我们如此快速地撤到信都城,使得叛军在两个战场上的距离被拉开了将近五百里。”贾诩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信都城,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邺城,“诸位大人请看,这就是我们歼敌的机会。”

张辽马上问道:“贾大人,从刚才傅大人介绍的情况来看,第一,我们不会放弃邺城,第二,袁绍未必会支援曹操,第三,两个战场的距离如此之大,叛军势必小心在意,我们很难分兵南下围歼袁绍,除非曹操想置袁绍于死地。但袁绍一旦败去,曹操又能存活多久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相信曹操很明白,所以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他绝不会给我们围歼袁绍的机会。”

贾诩赞赏地点点头,“诸位大人,我们迅速撤到信都城,给叛军一个什么暗示”

张辽若有所悟,“冀州即将得手。”

“对。”贾诩笑道,“挺进到冀州中部,会让叛军非常兴奋,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弱化。但由于我们重兵驻防,加上叛军粮道增长,屡受我们铁骑骚扰,他们肯定迫切想击败我们。这时,袁绍迟迟不能北上增援,无奈之下,他们只有一个办法”贾诩把手指向了南皮。

众将蓦然醒悟。

第十八节

六月下,信都城。

尚书右仆射田畴奉命赶到信都城,会合左中郎将案行使者钟繇、冀州刺史郭策、安平国相甄俨商讨有关撤离百姓事宜。

前期百万人口大撤离,主要是清河以南几十个郡县的百姓,此次要撤离的百姓人数大大减少,只有清河到信都城之间三四个县的大约十几万人口。

叛军挺进到冀州中部后,因为缺少两翼大军的保护,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的态势,他们除了集中力量寻求和北疆军决战外,已经没有力量再占据几百里范围内的所有城池了。所以这次撤离的人口都集中在安平国南部,河北无需动用更多财力物力。对于冀州诸府来说,他们要想尽办法安抚百姓们惶恐不安的情绪,要让百姓们相信北疆军肯定能击败叛军。

田畴没有具体说明大将军的破敌之策,他只说目前因为没有歼敌机会,所以大将军才命令大军继续后撤,以便拉长敌人的战线,迫使敌人露出破绽,伺机寻找良机一击而中。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劝告百姓迅速撤离,而是稳定民心,让河北上下能够齐心协力。

田畴和钟繇、郭策、甄俨三人仔细商议了细节后,天色已晚,这时甄俨盛情邀请田畴到他做客。

“今天我邀请了很多信都城的冀州门阀和名士,他们都很关心前方战事,田大人可以趁此机会宣扬一下大军战绩,以鼓励士气,增强他们对战胜叛军的信心。”

田畴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参加门阀的盛筵,似乎不合适。甄俨看到田畴面有难色,心里颇为不安,急忙又劝了两句。

前几年甄家的另外一位显贵前执金吾甄举因为私通袁绍密谋叛乱,被张燕抓到后杀了,这件事曾一度连累了甄家。

甄家是冀州的高门世族,其租上甄邯和王莽同为孝平皇帝朝大司徒孔光的女婿。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甄邯出任太保、大司马,其子甄丰后来也官至大司马。甄家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外戚。光武皇帝中兴后,甄家因为受到王莽篡逆的牵连,权势逐渐没落。但甄家毕竟是世族,每一代都有人在朝为官,其家历代先辈中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吏,也还是有几个。甄家在冀州门生故吏很多,声望也高,所以去年初重建朝廷的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在崔烈的极力举荐下,甄俨再度受到重用,出任冀州安平国相。

今日的朝廷以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最为权重,如果能攀上北疆一系这个高枝,甄家在河北可保富贵,比如晋阳王阀。去年王阀被卷进了晋阳谋反一案,按常理王家算是完了,但王家未雨绸缪,很早时候就把家族中的多位漂亮女性嫁给了北疆文武大吏,结果在李弘的干涉下,王家最后就死了一个王柔,王泽、王晨、王凌、王乘这些人依旧在朝堂为官,王阀依旧权势显赫,这就是攀上北疆势力的好处。

甄家已经出了一次事,甄举因为谋叛被满门抄斩。如果当初不是长公主和崔烈等人极力求情,张燕可能把甄家的九族都诛杀了。为了防患于未然,甄俨一直在想方设法结交北疆大吏,但成效甚微。这次田畴来到信都城,当然是一次极佳的结交机会了。

田畴是大将军最为信任的北疆大吏之一,他和大将军夫妇有特殊的关系,在北疆势力中举足轻重。如果能和田畴结交,对甄家的好处不言而喻。

田畴还是拒绝了,他急着要返回邯郸督运粮草,“钟大人和郭大人德高望重,他们的话更有说服力。”

甄俨非常失望,站在那里无精打采。

钟繇和郭策极力挽留,田畴不好意思了。两位大人毕竟是长者,自己执意不去未免太不给面子了。

田畴的光临让甄府蓬荜生辉。

田畴在去甄府的路上,听钟繇说甄俨的父亲甄逸曾任豫州汝南郡上蔡县令,但他英年早逝,寡妻张氏独自把八个孩子抚养成人,非常不容易。这位甄夫人乐善好施,在常山的时候每年都赈济乡里,善名远扬。黄巾军正是因为感念甄夫人的恩德,竟然没有攻杀甄家田庄,甄氏一家老小得以保全。这大概就是善有善报吧。

田畴闻听之后,大为敬佩,到甄府之后首先去拜见甄俨的母亲。

老夫人很高兴,对田畴赞不绝口。田畴年轻英俊,温文尔雅,才华横溢,战功卓着,在北疆赫赫有名,谁看到了都喜欢。

田畴谦虚了几句,准备起身告退,却突然看见了一张让他窒息的脸。一个十四五岁的美丽女子正站在珠帘后悄悄地看着他,大概是察觉到田畴的目光,那女子娇羞地一低头,迅速没入了帘后。

田畴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面孔微红,急忙告退。

筵席上的气氛很热烈,大家从战场说到朝堂,从新经说到词赋,一个个高谈阔论,兴趣盎然。

筵席散后,甄俨请田畴、钟繇和郭策三人到自己的书房稍事休息,顺便继续商议一下有关撤离百姓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