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4(2 / 2)

李弘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只有选择同意。虽然同意的结果是诸侯鼎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只有实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纵的可能,只有合纵有成,他才能找到机会消灭敌人。

但沮授此计的真正目的却是让袁绍称霸,逼着袁绍放弃重建皇统。袁绍如果要重建皇统,就会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势,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连横成功,最后才能击败李弘成就霸业。霸业成功了,他想干什么都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袁绍此次不顾一切攻打关西,白白放弃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绝好机会,显然表示他没有这个耐心。

袁绍看出了沮授的最终目的,他十分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制约,受到了侮辱。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一月。

十一月上,天子、皇后和五十二位大臣,一百多名侥幸逃生的虎贲、羽林卫士,以及张绣、杨密等四百多残兵败将在北疆军的护卫下,缓缓到达安邑的天子行营。

十一月中,长公主、大将军李弘、镇北将军鲜于辅、大臣张温、马日磾、崔烈、蔡邕、赵岐等十几位大臣日夜兼程赶到河东拜见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后,天子和长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五年后再次相见,两人悲从心生,抱头痛哭。

大臣们心里酸楚,也是暗自垂泪,唏嘘不已。

李弘和众臣告退之后,立即召集徐荣、麴义、杨凤、玉石、华雄、吕布、张白骑等人议事,详细了解了关西一战的始末,对徐荣、吕布、张辽大加赞赏。

下午,李弘以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的身份,延猜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前司徒赵温、尚书令士孙瑞、卫尉周忠、御史中丞钟繇等十几位三公上卿商议国事。

天子居于何处是晋阳还是邯郸还是其它地方

朝廷被毁,如何重建

关中、关西两次大战,如何议定何人该承担天子蒙难,朝廷被毁的责任

第二十节

议事上,大将军李弘很少说话。

先帝在世时,他曾奉诏两次去洛阳,认识了不少大臣,但这些人陆陆续续都死了。今天在座的朝廷大臣除了太尉杨彪外,他都不认识。想到死去的先帝和刘虞、皇甫嵩、朱俊等大臣,李弘心里很悲伤。

有关迎驾建朝的事,长公主和张温等大臣已经在路上商量好了,他不想过多插手,也不想以权臣自居。河北是河北,朝廷是朝廷,他不想以河北诸府来代替朝廷。

董卓和李傕的教训就在眼前,武人虽然可以主政,但不能独掌权柄为所欲为。要想避免重蹈董卓和李傕的覆辙,要想让河北稳定,让朝廷逐渐走上正轨并开始中兴大业,武人和士人必须互相信任,齐心协力。否则,董卓、李傕的败亡之事将在河北重演,自己也无法完成先帝的重托,大汉社稷可能就此崩溃。

先帝曾以大汉相托,刘虞、卢植、皇甫嵩等大臣临终前都把平定天下、中兴社稷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先帝的重托,更不能背弃对诸位大汉重臣的誓言。只要我活着,就要让大汉重振。

此次河北诸府为是否解救天子引发了很大的争论,这是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在如今这种形势下,解救天子是河北必须要做的事,但这种天经地义的事竟然遭到了河北众多大吏的反对。此事说明天子和朝廷的地位已经没落到了极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预兆。天子和朝廷威仪尽丧,那大汉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又还有多少份量当大汉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王朝时,我还能力挽狂澜,中兴社稷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到了长公主。

长公主到北疆整整五年了。刚到北疆时,她年幼无知,但经过这五年的风风雨雨后,她已经逐渐成熟。她目睹了天下苍生的疾苦,经历了北疆的崛起,参予了河北改制,帮助河北走向了强大。她以自己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了中兴大汉的重任。她因为特殊的身份在河北三州拥有很高的声望,不论是河北大吏,还是河北百姓,都对这位国色天香的长公主怀有很深的敬意。河北能有今天的实力,有一部分功劳必须要归结于长公主的鼎力支持和竭力相助。

长公主信任河北,认为河北是中兴大业的根基所在。长公主信任河北大吏,认为河北大吏是实现中兴大业的最忠诚的力量。长公主得到了河北上下的一致拥戴。同时,当今天子只有这位姐姐,他在河北无依无靠的时候,只会信任这位姐姐,依靠这位姐姐。天子和河北大吏之间的互相信任,就要靠长公主来建立和维持了。

当今朝廷已经被毁,要重建朝廷,要恢复朝廷的威仪,首先需要值得河北信任和拜服的天子。但当今天子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他还需要时间在河北建立威信,而这段时间能帮助天子建立这种威信的人只有长公主。天子信任长公主,长公主尽心尽力辅佐天子,皇帝和长公主是一家人,是亲姐弟,是最完美的一种重建皇室威仪的办法。

这个时候无人可以代替长公主。过去独掌权柄的董卓和李傕曾挟天子号令天下,结果遭到天子、大臣和天下人的声讨和反抗,他们的败亡就是自己的教训。如果自己取代长公主的位置,像董卓、李傕一样独掌权柄,其结果不言而喻。自己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天子就是天子,他是大汉最尊贵的人。天子的后面是长公主。长公主按律不能当政,也不能干涉朝政,但现在天子需要她,河北也需要她,天子会给她权力,河北也会给她实力。她虽然不在朝堂上抛头露面,但她却掌控着大汉至高无上的权柄。长公主的后面就是自己,就是北疆军强大的武力。五年来,自己一直和长公主保持着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自己相信这种关系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只要长公主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大汉就一定能重振天威。

想起当日自己站在长公主的身后,看到大臣们眼里那种震惊,自己就很得意。谁能想到,自己会放弃最高权柄,把长公主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河北大吏为什么不愿解救天子其实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恐惧,恐惧天子的到来会把河北推进倾覆的深渊。我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官。天子来了,朝廷重建了,就算我不想挟天子号令天下,但事实上却就是这么回事,这天下就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就是董卓第二,无可争议。那些同意我出兵解救天子的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都成为倾覆河北的祸根。

我不是董卓,我也不想独掌权柄,我也没有渊博的学识去治国,我只想天下稳定,国富民强。所以我要摆脱这种困境,摆脱的办法就是把长公主推到前面,我躲到长公主的后面去。这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