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5(2 / 2)

熬过了最艰难的正月和二月后,三月终于来临。西凉的韩遂和马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天子和朝廷上书,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赈济。但关中灾情同样严重,天子和朝廷只好一拖再拖。

天子和朝廷拖得起,但西疆拖不起,韩遂和马腾无奈之下,只好出兵攻打长安,抢一点是一点。

马腾的大军就在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几百里,转瞬及至。

太尉朱俊和车骑将军李傕一面据城死守,一面急告河东,请求徐荣出兵救援。但徐荣此时被袁绍的大军缠在了关西战场,急切间无力西进。

大将军此时正在和三府大吏商议“计口授田制”的事,突然接到长安兵变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个袁绍,竟敢伸手关中,心思太大了。”

第十二节

关中形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绍出兵关西,攻打北疆军,其目的显而易见。李弘甚至怀疑韩遂和马腾的叛乱就是袁绍做的手脚。西疆和关中今年受灾严重,马腾出兵攻击长安,他的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西凉的军队靠吃人打仗吗韩遂和马腾肯定得到了袁绍的帮助。

徐荣在书信中催问李弘,是否急调晋阳玉石和临汾杨凤的两支军队渡河杀到长安,保护天子

徐荣是征西将军,督领关西和河东两地兵事,负有拱卫关中和保护天子的重责。他自己就有权力征调临汾的杨凤、张白骑出兵关中,但他此刻不但没有立即出兵支援长安,反而千里迢迢急书邯郸,显然别有用意。

“徐荣大人这是在征询大将军,是不是要趁机入关勤王,占据关中”朱穆放下书简,看着怒气未息的李弘,低声说道,“如今关西有袁绍的大军,武关方向有袁绍和刘表的联军,西凉有韩遂和马腾,长安有李傕、郭汜,潼关有张济,这么多军队集中在关中内外,勤王难度非常大。一旦勤王失败,轻则丢失关西,重则祸及天子,所以徐荣大人根本不敢贸然出兵。”

“从今天关中局势来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田畴接着说道,“徐荣大人可能认为,既然大军无法入关勤王占据关中,那还不如不出兵,以免大军进入关中后,激起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引发更大危机。”

“当前北疆边郡救灾赈济的负担很重,再加上我们还要给关中提供钱粮,所以河北财赋非常紧张。如果此时我们再征调三万到五万步骑大军入关作战,河北财赋恐怕无力承担。”李玮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这勤王之事不能急,也急不来,越急越乱。以我看,我们还是想尽办法利用关中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尽可能化解这场危机,以稳定关中的局势。”

李弘拿着案几上的地图看了很长时间,颓然长叹:“这个时候勤王,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子烈无力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难题踢给了我。看样子,这个坏人我是做定了。”

帐内众人哑然失笑。

“我亲自去向长公主解释。”李弘说道,“不过,勤王的姿态我们还是要做的。让玉石大人率军南下河东,让右将军张燕大人率军进驻晋阳,你们看怎么样”

“大将军是不是有意让张燕大人到晋阳避一避”李玮笑着问道,“其实,大将军回到邯郸,把麴义大人调到东武阳负责黄河驻防,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大将军好象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吧”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谢明说道,“大将军,目前关西、河东、晋阳三地共有四万大军。如果张燕大人把于毒、郭大贤、刘石等两万黑山黄巾军带到晋阳,太行山以西就有六万大军了。现在河东和并州两地的财赋有些紧张,如果一下多了两万军队,财赋会更紧张。”

“冀州这边尽可能支援一点。晋阳必须要派驻大军,这对威慑和稳定关中大有好处。”李弘笑道,“和前几年的困难相比,这点困难算什么”

李玮、谢明等人连连点头。

“如果年初没有北疆边郡和关中的灾祸,我们财赋紧缺的局面已经缓解了,可惜”李玮叹道,“这几年战乱灾祸接踵而来,我们有点应接不暇了。大汉苦啊。”

“会好的。”李弘信心十足地说道,“咬咬牙,再熬几年,等财赋充足了,粮食满仓了,我们就出兵平叛,横扫天下,让社稷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

右将军张燕赶到邯郸行辕,大将军李弘亲自出迎。

“飞燕兄,我让你到晋阳,你是不是有意见”

张燕笑道:“大将军言重了。大将军让我在邯郸主掌了大半年军政,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算是吃够了。说句实话,你要是再不回来,我就撑不住了。”

“飞燕兄过谦了。”李弘感激地说道,“我应该好好谢谢你的。河北能有今天的局面,飞燕兄居功至伟。”

张燕连连摇手,“没有大将军的绝对信任和鼎力支持,我什么事也做不成。”接着他非常感慨地说道,“自从你走后,我几乎没有睡过好觉,整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苦不堪言。好了,现在这苦差事轮不到我了,我总算可以睡一阵子踏踏实实的觉了。大将军,你真的很苦啊。”

“哈哈,飞燕兄”李弘看看他,微微笑道,“你想睡个安稳觉,恐怕不行。天下一日未平,你就休想有一天的悠闲日子。”

“我只管带兵打仗,怎么说都要比你悠闲。”张燕笑道,“今日拜别了大将军,我就要率军去晋阳了,大将军多多保重。”

“你急什么”李弘说道,“你在行辕待几天,有很多事我们还要仔细商量。”

“大将军打算西进勤王”

“不,是土地的事。”李弘说道,“此次你到晋阳,除了督领并州长城南部郡县的兵事大权外,还督领太原和上党两郡的军政。”

“将军在外督领军政”张燕略显吃惊地说道,“大将军,这可严重违背了律法,也违背了新制。你这么做,会遭到河北上下的反对。新制是我们自己修订的,现在我们自己带头违反,这似乎”

“我已经和长公主、三府大吏仔细商量过了。”李弘说道,“我将上奏陛下,准许你开府。此事关系到社稷的中兴,必须要特殊处理。”

“大将军打算在太原和上党推行计口授田”

“对,我把这件大事全权委托给你。计口授田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前人没有做过,我们也没有任何借鉴。没有任何经验教训,所以它能不能杜绝流民的产生,能不能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能不能稳定民心恢复国力,能不能成为中兴社稷的根本,我们一无所知。所以,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时间试行推广,需要时间积累经验,需要时间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这个新制。”

“计口授田如果成功了,社稷中兴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李弘用力拍拍张燕,郑重地说道,“飞燕兄,国家强盛了,百姓安居乐业了,距离太平世界也就不远了,这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理想。飞燕兄,你相信我们会成功吗”

“大将军,一定能成功,我们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