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渊这句话,大将军和两位大人可能一扫而过,没有引起你们丝毫的注意,但正是这句话,才是这份信的主旨。”朱穆看看神情尴尬的三人,继续说道,“我们往往注重手段,陷入为手段而战的迷惘里,却忘记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们现在谈稳定社稷的事,让我们暂时忘记勤王。”朱穆笑眯眯地说道,“如何才能稳定社稷仲渊给了大将军三个应对之策。”
“首先是尊奉长公主。自从长公主到了北疆后,北疆的确有了不少变化。比如过去我们总是抱怨诸府掾属不够,造成上下政令不通,办事成效甚微,但现在这种情况随着长公主的到来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各地战乱,不少儒士过去都选择南下荆、扬两州,但现在有人开始选择北疆作为避祸之地了。再比如北疆的门阀富豪,由于长公主的恳求和劝说,门阀富豪们要比过去更加愿意接受和配合北疆诸府下达的诸多政令,这使得北疆的稳定有了更多的保障。还有这次到冀州购买粮食的事,四位老臣同时出面,其结果可想而知。也就是说,长公主可以帮助北疆,我们要尊奉长公主,把长公主的这些优势全发挥到极致。这无论对稳定北疆,还是对振兴社稷,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要想把长公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大将军就不能和长公主决裂。这是仲渊的第二个应对之策。不和长公主决裂,是不是大将军就必须让权不是。”
“大将军让权,也就是长公主夺权,其后果必然会导致双方决裂。所以为了早日稳定社稷,必须要把长公主和大将军的两股力量整合到一起,而这正是朝中的大臣们派遣张温等七位老臣来到北疆的真正原因。”
“长公主和大将军的两股权势如果完全整合,大将军的权势会更大,而长公主的权势也更加显赫。也正因为长公主和大将军从这次整合中得到巨大利益,双方才能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大汉才能看到中兴的希望。”
李弘、徐荣和玉石三人面面相觑,心中不由地对张温、李玮和朱穆这些士人又是敬佩又是惊惧。北疆的权力危机在这些人的眼里竟然不是危机,反而成了整合力量,早日振兴社稷的契机。
“公定,怎么整合你能说说吗仲渊说话藏头掐尾,说了和没说一样。”玉石十分恭敬地问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将军不但不用让权,还能得到更大的权力”
朱穆手捻短须,稍稍思索了一下,“徐大人,玉大人,你们常年征战疆场,对朝政的确不熟悉,甚至可以说很陌生。大将军虽然督领北疆军政也有一年多时间了,但大将军的注意力都在战场上,府衙具体事物基本上不过问,都是由赵岐老大人和仲渊,还有府内诸曹掾属自行处理。到目前为止,大将军对府衙的具体运作和府衙诸曹的作用可能还不是非常的了解。比如说,诸位大人知道粮食很重要,但诸位大人知道各级府衙把一个农户家里上缴的粮食送到国库,需要经过多少种办法,运用多少道手续吗”
三人摇摇头。这事他们不知道,但他们知道这是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过程。虽然是一件收几十斤粮食的小事,但其中却涉及到国策、官制、财赋、民事等等诸多方面,详细解释起来可能要几个时辰。
“大将军率军远征大漠,十几万将士立下了盖世功勋。但远征大漠的胜利难道仅仅是十几万将士的功劳吗”朱穆说道,“从朝廷到各州郡县府衙,从天子、大臣到民夫、普通农户,大汉国上上下下都为远征大漠的胜利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我们就说说董卓,他在我们远征大漠的时候,需要督领朝廷相关府衙给我们筹措粮草军械,他和整个朝廷为远征大漠做了多少事,大家知道吗如果没有董卓和朝中大臣们,还有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的努力,远征能取得胜利大漠能被我们征服吗说句良心话,我认为大将军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无法征服大漠。”
“正是朝中大臣们,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和大汉几千万百姓们的血汗,成就了大将军和北疆将士们的荣耀和功勋。”
“现在大将军为了大军粮饷的事殚精竭虑,应该能深刻体会到当初董卓主掌朝政时候,他和朝中大臣们,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的辛劳和为此做出的功绩。”朱穆看看深有同感的李弘、徐荣和玉石三人,突然提高声音说道,“那么,远征大漠和振兴社稷相比,哪一件事更难,更需要耗费财力,更需要漫长的时间,更需要举国上下的同心同力”
“当然是振兴社稷。”玉石说道。
“以大将军和十二万北疆将士,再加上北疆十六郡的财力,能不能独立支撑起振兴社稷的大业”朱穆接着问道。
“当然不能。”李弘说道,“我们需要朝廷,需要更多州郡的支持。现在我们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振兴社稷”
“那朝廷在哪各地州郡的力量又如何才能整合到一起”朱俊继续追问道。
李弘、徐荣和玉石霍然醒悟。
朝廷被董卓所胁持,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各地州郡失去了朝廷的掌控,成了无根的浮萍,早已是一盘散沙。虽然袁绍以所谓的承制号令天下,李弘以制衡约束各方权势,但都掩盖不了大汉州郡各自为政的事实。这时候,大汉国最需要的不是天子,而是朝廷,一个可以控制和整合各地州郡力量的朝廷。
朱穆望着三人恍然大悟的表情,微微一笑。
“朝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充分利用我大汉国的资源整合国力。国力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大汉国近千万户人家的钱粮。朝廷的作用就是用各种办法把这些钱粮集中到一起,然后利用这些钱粮给大汉国千万户人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大汉国千万户人家的钱粮越来越多。”
“朝中的大臣们显然已经看出形势的发展对大汉社稷越来越不利。长安的天子和朝廷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摆设,不但无法为挽救社稷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