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国不能没有太尉,但现在没有人愿意出任太尉一职。既然大臣们不做推荐,天子也乐得佯装不知,好像把这事忘了一样。本月初,他接受了大将军何进、太仆杨彪、光禄大夫袁逢的举荐,任命太学祭酒马日磾为北军射声校尉。北军的五大校尉早就成了官僚们进阶朝堂的踏脚石,一般也就上任时到北军去露个脸,然后就看不到人了。
马日磾是名震天下的大儒,是本朝硕儒马融的孙子,皇亲国戚,家世显赫。长安马阀的本代家主就是马日磾,马阀的门生弟子之多,那绝对是天下第一。他的祖父,他的父亲,再加上他自己的门生弟子,和门阀有各种渊源的官僚士子遍布天下,多得数不胜数。马阀的权势之大,在大汉国虽然比不上杨阀、袁阀和许阀,但也差不了多少,尤其是马阀和皇室的亲密关系,更使得他的突然入仕显得格外的引人关注。
马日磾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学问,不愿入朝为官。天子虽然很敬佩他,但两人在许多事情的观点上差距很大。比如天子建鸿都门,就曾遭到马日磾的强烈反对,所以天子也不愿用他。此时天子突然启用马日磾,不能不让人想到去年底他千里迢迢请回蔡邕的事。天子是不是打算用马日磾代替蔡邕入主朝堂来获得天下士子的支持呢许多人已经隐隐约约猜到天子至今不愿下旨任命新太尉的用意了。那个太尉的位子就是给马日磾留着的。
但许多人不明白大将军何进为何主动推荐马日磾这样的大儒进入朝堂,因为不论何进如何拉拢,他想把和皇室关系亲密的马阀拉到自己的阵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随着从各种渠道传出来的消息,许多人都知道天子要在西园军中设八大校尉,比北军还要多三个校尉。也就是说西园军要比北军的规格高多了,而且西园军的规模也一扩再扩,已经达到了四万人。这都是天子收钱收上瘾了的缘故,只要有人出钱买官,为何不卖一个军司马的官职已经卖到两百万钱。既能增加军队人数又能多多收钱,何乐而不为泄漏出来的八校尉人选让大家明白了大将军何进的难处,八个校尉中除了袁绍,剩下的七个竟然都是中官一系。大将军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好象要向陛下投降了。这推荐马日磾之举,大将军明显就带有取悦天子的意思,但也许他还带有一丝侥幸,因为如果马日磾不支持天子废嫡立庶,那么事情对大将军就很有利了。皇统之争的焦点突然转移到了天子和大将军对士族的拉拢和争取上。
洛阳的官僚们忧心忡忡。现在保持什么立场好呢想保持中立左右摇摆肯定是不行,天子和大将军总有一个人会胜出,作为双方所倚重的士族总要有一个自己的根本立场。是支持天子废嫡立庶还是紧守大汉律反对废嫡立庶很多士族们不愿意废嫡立庶,废嫡立庶违背了祖制违背了律法。如果天子可以违背祖制违背律法,可以为所欲为,那天子还拿什么约束自己的臣民,那国家还叫什么国家但如果反对废嫡立庶,后果就是大将军专权,大汉国还是重新走上了奸阉和外戚轮流专权乱政的老路,最后还是祸害了国家。
洛阳的权贵大臣们还在犹豫不决无法抉择的时候,天子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了。北疆一稳,西园军一成,天子外有镇北将军,内有中官,这皇统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天子显然也顾忌到废嫡立庶会激发矛盾,引发动乱,所以这几年他为了在不动乱的情况下顺利实现自己的目的,想了许多办法,而其中最让大臣们佩服的就是天子扶持镇北将军李弘。天子的眼光远比朝臣们要犀利,他在大臣们不知不觉之间,利用边疆连绵不断的战火,一步步把李弘推到了大汉国最有实力的位置上。正是因为有了镇北将军李弘,有了自己这个最忠实的强力后盾,现在的天子才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他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把太尉的权力整个地剥夺了。现在尚书台的权力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大汉律的规定,这在本朝历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想想过去,天子在皇宫里干什么赶驴车做买卖,谁能想到他有这种心机
但天子正是因为心机太深,所以才非常非常谨慎,他没有把废嫡立庶的事完全寄托在李弘身上。他为了更稳妥更有把握,他组建了西园军,打压中官和大将军的势力,启用大量士人入朝,他想在毫无危机毫无悬念十分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意图。
当天子看完李弘要求利用雁门关大战的成果,迅速在幽州展开反攻,争取尽早稳定北疆的奏章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同意开战。
第五节
尚书台的几位大臣对李弘要求立即发动幽州大战持有不同的意见,几个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皇甫嵩坚决支持李弘的提议,他认为现在鲜卑人大败未稳,慕容风首尾不能兼顾,正是趁机平定叛乱,伺机夺回渔阳和卢龙塞的最佳时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定要战。
卢植认为现在朝廷为了赈灾已经不堪重负陷入了财政危机,根本无力支持幽州军队的征伐,还是等到十月谷物成熟赋税入库之后为好。虽然平叛的最佳机会可能错失,但鲜卑人的实力在雁门关大战后被严重削弱是个事实,鲜卑人迟早都要因为各部实力的不平衡而发生内乱,收复渔阳和卢龙塞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而且,鲜卑人刚刚大败,如果汉军逼得太紧,让鲜卑人感到生存受到了威胁,鲜卑各部有可能在慕容风的极力斡旋下齐心合力一致对外,那时,我们的攻击阻力反而更大。所以,卢植认为北疆还是暂时休战为好,给鲜卑人一段充足的喘息时间,鲜卑各部会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率先解决内部威胁,从而发生内乱。鲜卑人内乱之后,无力南顾,收复失地还不是轻而易举。
韩馥和许靖两人的反对态度很坚决,他们从国内的危机和枯竭的财政出发,竭力反对再起战事。不要说十月之后了,就是明年开战他们都不同意。国内的事实摆在那里,两三百万灾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置,马上就会变成难民、流民。百姓们没有吃的,不能生存,随即就会发生暴乱。目前这批灾民的人数多,地点集中,一旦暴乱其威力必定惊人,其规模肯定要比中平元年的蚁贼之祸大,七郡国所在州郡可能要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黄河水灾给大汉国造成的伤害太大了,朝廷要想恢复到受灾前的状态,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为此朝廷大约要付出几十亿钱的代价,除了眼前的赈灾,安置,帮助百姓恢复耕种以外,还包括减免赋税,免征徭役,重修堤坝沟渠等等,耗费太大,以现在朝廷的财政状况,不要说打仗,就是赈灾安置难民都困难重重。
蹇硕对兵事不懂,对民政也不甚了了,但他知道只要皇甫嵩同意了的事,肯定能行。所以他坚决站在皇甫嵩一边。蹇硕说,大汉国和胡人打了几百年的仗。从打匈奴开始,然后就是打羌人,打乌丸人,打鲜卑人,阵亡将士和耗费军资尽皆无数,但结果如何胡人越打越多,疆域越打越大,而我们大汉国却越打越弱,土地越打越少。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可以重创胡人的机会,怎么能白白放弃难道还要任由胡人在塞外大漠猖獗,屡屡入侵我大汉国吗难道非要等到我大汉国长城以北的土地全部丢失了再打吗我请问诸位大人,到了那时,我们即使国力昌盛了,但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把丢失的土地夺回来我们为此要花多长时间死去多少将士耗费多少军资恐怕要十倍百倍于现在吧
皇甫嵩补充道,诸位看看西疆,我们为了保住西凉的疆域,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打了几十年的仗,把一个强大富裕的大汉国都拖累垮了,难道这个惨痛的教训还不够吗难道我们还要把这个惨痛的经历搬到北疆去吗如果我们失去北疆边郡,任由胡人直接攻击长城,大汉国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大汉国还有什么稳定可言大汉国还有什么昌盛可言
韩馥和许靖反驳说,正是因为西疆的教训,我们才要慎重出战。这几年大汉国的财政年年枯竭入不敷出,如今连灾民的事都解决不了,还打什么仗
卢植说,财政枯竭,灾民无法救济,国内形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