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4(2 / 2)

李弘怒气冲冲地哼了一声,压低声调说道:“如今并州的盐铁在我手上”

麴忠和徐陵立即心领神会。

“大人,那黄巾军”

“招抚之后,我会命令盐池和铁矿所在地的黄巾军立即撤走,这些地方由镇北将军部接管。”李弘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缓缓说道,“从现在开始,我要粮食,要屯田用的物资,但我现在没那么多钱。所以,你们先把这些东西赊欠给我,欠你们的钱,就用这些盐铁相抵。”

“大人太看得起我们了。”徐陵苦笑道,“我和伯庸兄的家财加在一起,也不够大人屯田所需的十分之一”

“是吗”李弘冷笑道,“你没有钱,你可以去借。但如果你不想淌这趟浑水,恐怕现在来不及了。”

徐陵狠狠地瞪了一眼麴忠,嘴里嘟囔了两句,估计是在骂他阴险狡诈。他宁愿和奸阉合作,也不愿意和李弘合作,和李弘合作的危险性太大了。

“几年”徐陵突然下了决心。反正都已经上了李弘这条船,想跑也跑不掉,还不如把脑袋提在手上,赚一点是一点。

“只要我在并州,这并州的盐铁就有你们的份。”

“就我和伯庸兄,其他的人不准再介入。”

李弘点点头。

“官价,五五分利。”

“你抢钱啦。”李弘瞪着他说道,“不行,这几年我要钱用。私价,三七分利。”

徐陵睁大一双眼睛,高声叫道:“大人你抢劫啊我就是死了,本钱也捞不回来。”

李弘的手握到了刀把上,眼睛里的杀气顿时喷涌而出。

徐陵大惊,脖子不由自主地缩了起来。

麴忠想了一下,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大人,这的确不行啦,你把我们掏光了,屯田的事就难以为继了。”

徐陵看到李弘丝毫没有改口的意思,头都大了。他沮丧地低下头,哀叹自己的好运总算到头了。突然,他的眼睛看到了案几地图上的一个小黑点。徐陵霎时灵光一闪,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了,有了。”

“大人你看,这地方叫安邑,是河东郡的治所所在。”

李弘怒极而笑,说道:“河东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大人,黄河以北盐铁最多的地方是河东郡,而不是并州,你知道吗”徐陵急切地解释道,“黄河以北的盐池,首推河东郡的字邑,其次是解县。安邑之盐甲天下,它以产量高、质地佳着称,主要供应京畿地区。本朝设置盐官的时候,河东郡的安邑就在第一位。”

“河东郡的安邑盐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开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长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一十六里的巨大盐池,其规模之大,质量之佳,乃本朝第一。解县、安邑两县共有五个盐池,其产量最高的时候曾达到一年万斛,其盐利之大,相当于冀、并两州的赋税,大人大概没有想到吧”

“另外,河东的安邑、皮氏、平阳、绛四城皆有铁,其产量几乎占到本朝产铁总量的十分之一。”

“你到底想说什么”李弘皱着眉头问道。

徐陵嘿嘿一笑,反问道:“大人,我好像听说镇北将军部督一州两郡的兵事,是吗”

李弘有点明白了。

“大人什么时候出兵河东郡啊”徐陵笑嘻嘻地说道,“大人,你要知道,流民还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并州,仅靠太原和上党两郡的田地是安置不了的。河东郡因为靠近北疆,屡屡受到胡人的侵掠,人口流失严重。现在汾河沿岸就有几十万亩荒芜的田地无人耕种,大人,你是不是”

李弘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徐陵好整以暇地笑道:“大人,河东的盐铁,我和伯庸兄只要分一杯羹就行了,但这一杯羹一定要多一点,好让我们早点赚回本钱。”

第二天,麴忠和徐陵两人就粮食和屯田所需物资的数量、价格等问题,和李弘、左彦等人详细拟订了一份文书,然后两人匆匆告辞,回长安城具体操办去了。

五天后,张燕派人送来答复,继续谈。李弘大喜,心中的忧虑顿时一扫而光。

他高兴地走出大帐,观看今日的拒马阵演练。

二十个统军将领组成两队小拒马阵迎战一百骑黑豹义从,以挑落五十名义从士卒为赢。这其中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要默契,大家就要团结一心,要团结一心,大家就要互相熟悉,互相交朋友。将领们彼此之间再有意见,经过这种战阵的考验之后,也烟消云散了。

李弘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告诉自己的部下,不团结,闹矛盾,失败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且还牵连到整个军队。

张燕和部下们再次来到了大龙山大营,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招抚。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流民浪潮,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双方的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黄巾军所提的一些小要求,在李弘的干涉下,迅速得到了解决。

三天后,双方谈妥,剩下的就是盖印画押了。李弘希望张燕能够用那枚平难中郎将的印,但张燕拒绝了,他拿起自己那枚黄巾军大帅的印章,重重地盖在了绢布上。

“我还是黄巾军的大帅。”

张燕回到晋阳城,立即安排人手组建郡县府衙,组建五万郡国兵和二十五万屯田兵,同时派人回太行山迁移流民下山。

李弘一面将招抚协定上奏天子,一面组建镇北将军府,同时命令左彦和李玮赶到晋阳城,和典农都尉张白骑商议军屯的具体细节,随行的各级官吏多达三十多人。这些人都是李玮和宋文等人征募而来的朋友和太学学士,他们陆续到达军营后,都受到了李弘的重用。

李弘命令赵云和庞德带着黑豹义从沿着驰道迅速南下,把正在赶路的老大人赵岐立即接到晋阳来,民屯的事等着要老大人建府指挥。民屯的诸多事宜,现在正由唐放带着并州府的掾史在日夜忙碌着。

李弘命令田重从关中购置的第一批粮食送到了晋阳城。

这时,郑信从上党郡匆匆赶了回来。

第十八节

公元187年9月。

老大人赵岐听说招抚之事已经谈妥,随即不顾年事已高,在黑豹义从的护送下,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晋阳。

李弘和张燕等人相迎于百里之外。

在颠簸的马车上,李